關于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唐田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提高創新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從目前教學實際情況來分析,開展創新教育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仍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遵循認知規律,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更重要的是能產生出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對學生來說,頭腦中舊有的表象很少,展現教材知識發生發展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在目前中學物理教學中仍存在灌輸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空間,根本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要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視設計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以相應創新思維的熏陶,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手段提出種種假設或猜想,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假設或猜想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在教學中要重視再現前人是如何創造和發明的,讓學生在前人走過的軌跡上,經歷失敗和成功的磨礪,體會創造成功的喜悅。
二、在實驗教學中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要注意采用靈活、科學的管理措施,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實踐性作業,改進和提高教學實驗水平,并采取各種方法,把學生的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要注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博才多藝,滿足時代進步的需要。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還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
當前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簡單的操作練習。
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表格設計都是按照規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實驗,教師很少去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學生在實驗中只是依葫蘆畫瓢,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必須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進行一些創新設計,如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標新立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獨立思考,并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科學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得到有效培養。 三、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對事物感興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應視學生的情況而定,應給學生一些寬松的、能發揮出個性特點的不同要求,教師應盡可能創設更多的情境,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已的潛能。物理“探究活動”應因地制宜進行教學,應根椐自己的具體情況,挖掘好的題材,使學生在物理“探究活動”中真正得到鍛煉,創造性思維得到有效培養。
創新教學的構成要素是研究性、主體性、發現性、歸納性等,這就要求在實施教學方法創新的同時,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常有查閱資料、實驗操作、走訪專家、社會調查、問題討論、現場觀察等。
結合中學物理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幾乎所有的課題研究,首要是收集信息資料。有的從圖書館獲取資料,有的從網上獲取信息,有的采訪專家,有的編寫問卷調查表,有的通過實驗獲取數據。其次是處理信息資料。或做出統計,或制成圖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資料。因此,研究性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和加工信息資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如果說人的創造意識需要一定的教育環境啟發、喚醒,人的創造思維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實踐活動中訓練、提高,那么物理教學無疑是實現兩者完美結合的最好的實踐活動。物理課程是一門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礎課程。物理教育是科學素質教育的搖籃,對創造型學生的培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培養創造型學生是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