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破除制約瓶頸、拓展路徑空間,不斷開創消防法制宣傳社會化新局面
夏國鋒
論文摘要 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消防法制建設也取得歷史性突破,為創建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的消防工作按照法制經濟的要求,消防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健全完善,初步建立了一套國家、地方和部門的法律、法規相結合,技術規范相配套、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實現了消防工作有法可依。
論文關鍵詞 法律體系 法制建設 消防安全
然而,法律沒有為民眾所熟知就形同虛設。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傳統和非傳統消防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消防安全基礎設施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適應社會消防安全需求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總體上全社會仍處于火災和安全事故易發多發期。“消防安全,宣傳系于一半”。從近幾年全國火災案例看,大多數火災發生都與當事人消防安全意識淡薄和消防法規知識缺乏有關,同時也反映出消防法制宣傳社會化還有更大拓展空間,需要破除制約瓶徑,不斷開創適應消防工作的新局面。
一、社會化宣傳是消防安全真正的源頭治理
消防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它的社會性和群眾性就決定了消防法制宣必須走社會化全民化的道路。當前,由于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消防安全防范機制尚不完善,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消防安全形勢的最大好轉,提高全民的消防法制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提高社會穩定和諧指數需要加強社會化消防宣傳。人民群眾對消防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從汶川地震到青海泥石流,從大連油庫火災到浙江“7·23”特大鐵路交通事故救援,“橙色消防”在人民心目中已經樹立起了堅固品牌,有力地提升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人民群眾自發關注消防和自身安全的同時,進入網絡時代的各類媒體為追求點擊率,片面炒作各類事故,造成負面影響。只有深化消防宣傳活動,才能有效增加民眾對消防知識的了解,切實提高災害認識,減少工作誤解,獲取民眾對政府和消防工作的支持,從而有利于提升社會的穩定和諧指數。 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質需要加強社會化消防宣傳。當前人們利用高科技、新能源的周期大大縮短,進程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大量涌入,生產生活用電、用火、用油、用氣等大量增加,大大增加了火災的發生幾率和火災損失。從近幾年的亡人火災事故來看,大多數是因為對消防法律不遵守,對消防常識不了解、不懂簡單的逃生自救,不具備撲滅初起火災的能力。如果能全面提高全民遵守消防法律法規的意識,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識,就能提高群眾自防自救的能力,社會消防安全形勢將得到大幅改善,發生亡人事故的概率也將大幅下降。 樹立政府良好形象需要加強社會化消防宣傳。《消防法》修訂頒布以來,消防部隊除了承擔防火、滅火工作外,還承擔了大量與搶救生命有關的急、難、險、重等搶險救援任務。在相對高風險的社會生活中,消防部隊作為一支救人于水火的特殊隊伍,在和平時期已經成為政府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只有通過輿論宣傳,使消防部隊代表政府參與滅火救援、開展監督執法以及服務經濟建設、出臺便民利民舉措等工作情況直觀地展現在廣大民眾眼前,才能在他們心中真正樹立消防部隊“人民消防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二、深化消防法制社會化宣傳務必突破三大瓶頸
隨著消防法制宣傳力度加大,消防法規知識逐漸進入到普通民眾的視野,但消防法制社會化宣傳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持續深化務必突破三方面瓶頸問題: 宣傳責任難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識;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培訓內容;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有關主管部門,有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的義務”。近年來,雖然各級消防部門依托政府加強了和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使消防宣傳的觸角延伸到各行業、各系統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往往是被動配合地多,主動參與的少,消防宣傳主要還是由消防部門承擔實施。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和單位自身基本未履行消防宣傳責任,“消防宣傳教育是消防部門的事情”這一思維定式在絕大多數政府、部門領導以及企事業單位業主認識中沒有得到轉變,造成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好于一般單位,城市好于鄉村,居民家庭好于村民家庭,安監等職能部門好于其他部門,而最需要得到宣傳的弱勢群體、區域因為消防部門力不從心得不到普及,消防法制宣傳工作依靠消防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依舊沒有改變。 常態宣傳方向偏差。消防法制宣傳側重點是在于提高全民消防守法意識和安全意識,可縱觀當前現狀,由于消防任務繁重,警力不足,缺乏專業宣傳力量,在宣傳側重點上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要高于一般單位,城市化消防宣傳高于農村消防宣傳,加上一些地方為了造成宣傳聲勢,把消防宣傳力量主要用于向主流媒體投稿,追求一些轟動效應吸引眼球的作秀宣傳,沒有針對性地把宣傳重點投放到造成50%以上亡人火災的鄉村居民和弱勢群體身上,使這些最急需的區域群體往往成為消防法制宣傳盲區,始終缺少必要的消防法規意識和基本逃生自救能力,成為火災事故甚至亡人火災多發的深層次原因。 持續機制尚未通暢。同其他法律法規一樣,法不為人所知曉就等同無法,消防法律法規約束指向事關生命財產安全,同樣是所有社會成員在消防活動中必須強制遵循的行為準則,必須營造一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氛圍,讓消防法規知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現行的消防法制宣傳運行模式與建立“政府領導、部門聯動、單位落實、群眾參與”的科學消防宣傳機制差距甚遠,實現全民化全方位全領域針對不同社會人群的消防法制宣傳運行尚不通暢,特別是市場經濟中的功利主義迫使一些責任主體淡化責任,規避義務,導致應該主動宣傳的不主動,應該積極宣傳的不積極,應該參與宣傳的不參與,普及消防知識和消防法律法規短期內難以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行動,成為制約消防宣傳工作社會化進程的“瓶頸”。
三、不斷拓展消防法制宣傳社會化全民化的路徑
2011年國務院國發46號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公安部、中宣部等八部委聯合出臺《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2011-2015)》,意在不斷拓展路徑,推動全國全民掀起消防法制社會化宣傳熱潮,迅速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減少當前火災等事故高發多發風險。 立足政府推動,形成自上而下依法盡責的消防法制宣傳格局。隨著消防職能的拓展和宣傳手段的科技化,用于宣傳成本和公益宣傳制作費用成幾何級數增加,消防宣傳是否能夠正常開展,關鍵取決于政府主導是否有力,當前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消防宣傳工作納入主要議事日程,納入社會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加大對消防宣傳財力投入,為消防宣傳開展提供支撐。在政策保障上,開辟多種渠道、多種方法,將《綱要》與《消防法》等法律法規與普法相結合,按照消防法規定履行政府、鄉鎮(街道)、和村(居)委會及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宣傳職責,健全各級消防安全監管體系,分層分級提高火災防范和全民消防宣傳能力,構筑社會消防管理教育網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兩橫一眾”消防宣傳立體式格局。 立足部門聯動,形成合縱連橫主體有責的消防法制宣傳態勢。一要建立全民化消防宣傳教育責任機制。要以貫徹落實《綱要》宣貫為契機,提請政府發文將消防宣傳工作納入到各部門年度工作考核和干部績考當中,并制定《社會綜合治理成員單位開展消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施細則》,明確各部門各單位消防宣傳工作職責,強化責任進而推進消防宣傳工作開展。二要完善社會化消防宣傳長效機制。通過加強和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在推動部門主動組織、推動社會單位自發開展消防宣傳上下功夫,采取經常性宣傳和集中宣傳、陣地宣傳和流動宣傳、政府指導宣傳和社會自主宣傳、重要時段宣傳與重大活動宣傳相結合,全面拓寬消防宣傳的社會覆蓋面。各級財政部門要每年劃撥專門經費用于消防宣傳活動,團組織婦聯等團體將消防安全知識作為青少年和婦女兒童安全知識教育競賽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門將消防安全活動作為學生教育的必修課程。民政部門組織開展消防進社區活動,并規定凡因消防工作不達標的社區,不得參評“文明社區”、“平安社區”等,通過這些措施在機制上確保經常性開展消防宣傳。三要形成常態化消防法制持續普及機制。消防工作與全社會每名成員的安全息息相關,具有全時空性。只有時時、處處、人人普及消防知識,提升消防法制意識,真正推動形成全社會學習消防傳播消防關注消防的氛圍,才能從源頭消除各類事故。當前應該充分調動現代社會志愿者和義工力量,開展全民普法行動。 立足社會互動,形成鋪天蓋地人人守責的消防法制宣傳氛圍。首先要拓寬宣傳載體建設。以廣告網絡媒體為媒介打造社會化消防安全宣傳的大聯盟,逐步形成“傳統+現代+創新”的全民宣傳體系。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報刊,視頻、音頻、短信等新興媒介,將多種表現形式揉為一體。同時,通過廣場文化、小區活動、圖文展出、知識競賽、卡通形象等群眾喜聞樂見、生動直觀的形式和手段激發群眾學習消防安全知識的熱情和自覺性。積極加強與主流媒體的溝通合作,通過在各新聞媒體上開辟專版、設置專欄等措施來占領強化“消防陣地”。堅持發展“政府平臺、校園平臺、小區平臺、企業平臺、傳媒平臺、監督平臺”這六大平臺,強化宣傳效能的最大化,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實現“多樣化”,“實效化”和“生動化”消防宣傳。要強化消防宣傳隊伍建設,要通過“大宣傳、大培訓”活動和“四個能力”建設,開展引導社會單位建立自我宣傳教育機制,培養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消防宣傳隊伍。消防部門應積極會同政府法制部門聯合舉辦《綱要》、《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培訓班。同時借助消防監督管理法定職權,督促各企事業單位、居(村)民委員會、社區、私營企業等組建專兼職消防宣傳隊伍,選派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文化水平高、有較強工作責任心的同志加入,切實形成社區有宣傳、家家有資料、人人懂安全的局面。強勢深推專項宣傳,依托各個行業部門責任主體深化消防法制宣傳,最終走出一條自覺落實主體責任,推動人人遵守消防責任的良性循環路子,根據不同時節不同人群的社會活動規律,適時開展相應的專項消防宣傳,諸如依托教育局開展“千校萬生傳消防”;依托民政局開展“千家萬戶學消防”;依托工商局開展“千店萬企知消防”;依托宗教局開展“千寺萬僧懂消防”;依托書畫協會開展“千書萬畫繪消防”和“送消防法律三下鄉”等活動,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專項活動,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進來,涉及面廣,貼近行業,有針對性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提升社會面整體火災防控能力。 總之,消防法制社會化宣傳是推動建立消防安全工作長效機制的必由之路,只要堅持常抓不懈,定能有效預防火災等各類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