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生物理自主學習中教師角色研究
佚名
【摘要】自主學習對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有顯著促進作用,同時它對物理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學物理教師需要盡快轉換角色,以適應需求。另外,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為物理教師的角色轉換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師范類院校也要給物理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相應的理論課程與實踐支持。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1]。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深入,自主學習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教育工作者倡導自主學習方式的推廣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條件下,教師需要與時俱進,轉換角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與教學指導對自主學習的意義
近年來,自主學習一直是中外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但由于研究者的立場和視角不同,他們對自主學習概念的界定尚未達成統一。紐約城市大學的Zimmerman認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3個方面都是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2]。我國學者余文森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與他主學習相對立[3]。而龐維國給出了更具體的定義:“自主學習一般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4]雖然不同的研究者對自主學習概念的理解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認識:都重視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自我控制,同時也不會忽視教師的教學指導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重要作用。Zimmerman就指出:“雖然學生可以通過自我探索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這種探索方式往往會任務繁重、充滿挫折、效率低下。”[5]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龐維國對此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盡管自主學習能力在某些時候可以通過自己“發現”來獲得,但是在更多情況下是“導”會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系統的教學指導[6]。
二、中學生物理自主學習的調查和分析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鼓勵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來提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因此自主學習理論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對物理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尤為明顯,調查和分析中學生的物理自主學習情況可以為中學物理教學改革、教師角色轉變提供現實的材料支持。1.調查方法和對象我們采用訪談法來調查中學生物理自主學習情況,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受訪者交談來了解受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的研究方法,“與問卷調查相比,訪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以及對意義進行解釋的空間”,[7]而且,通過訪談法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獲取的信息比問卷測查更深入、準確[4]。調查是從學習動機、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獲取、對待學習困難的態度、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及對學習資源的利用等6個方面開展的。調查對象為廣州市越秀區某中學的5名初二學生、天河區某中學3名高二學生及一名初中物理教師。2.調查結果和分析對于物理的重要性,中學生一般都有較高認識,明白物理對于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多數中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愿望,他們希望去自主探究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物理知識,但沉重的課業負擔和考試壓力導致他們的自主學習時間不足;有些中學生能夠通過個人學習經驗的總結提煉出一些物理學習策略,但其學習策略的形成過程缺乏教師針對性的指導,難以保證科學性;中學生對待學習困難的心態分化明顯,有些中學生對待學習困難比較自信樂觀,有些中學生在面對學習困難時會有些擔心和煩惱,還有些中學生甚至會因此喪失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不少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對學生針對考試而做的自我調整產生不利影響;高中生尋找、利用學習資源的主動性要強于初中生,初中生的主動性受到興趣的影響較大,初中生和高中生搜索、利用學習資源的方法一般都比較單一。
三、中學生物理自主學習中的教師角色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各方面發展尚未定型,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會受到外界因素的較大影響,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充分考慮外界因素特別是教師的教學指導的影響,教師不僅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內在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學生自主學習的外部環境。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改變原本的知識傳遞者身份,設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指導、訓練他們的學習過程,使他們學會學習[8]。針對調查中發現的中學生自主學習物理時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中學物理教師需要轉換傳統角色,積極創設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物理自主學習中。1.學生課業負擔的減負者長久以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一直是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過重的課業負擔在很大程度上擠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甚至正常睡眠時間。受沉重的課業負擔影響,學生即使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興趣或靈感的驅使而想去探究物理知識,也常因時間不足而難以實施。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有多方面原因,而其最直接的原因來自教師的心理誤區,即刻板印象影響、從眾心理作用、補償心理作怪、成就動機驅使、期望心理錯位[9]。過重的課業負擔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顯然不利于學生的物理自主學習。教師若能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走出心理誤區,讓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釋放出來,學生將會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自主安排物理學習。2.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者我國中小學教學中長期存在著輕視實踐探索的現象,學生探究能力、動手能力不足。如今,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社會對個體的創新、探索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學生也面對著更為紛繁復雜的物理知識,他們會有更多的疑問,也會閃現出更多的有創新意義的念頭,這些都將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他們關心的有關物理的理論、實驗與實際應用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他們體會科學探索過程,也有助于他們積極、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設立探究目標、設計方案、搜集資料、得出結論,“自主性是探究式學習最本質的規定性”。[10]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但由于很多物理探究活動對探究者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及實驗條件要求較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往往會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教師需要適當地加以引導、幫助,使他們的自主探究活動更科學、高效,更具操作性,從而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個體要做到自主學習,自己首先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運用這些策略[6]。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使用的自主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等。相對小學生而言,中學生已經能夠較好地運用一些自主學習策略,他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會自覺形成一些利于自己物理學習的自主學習策略,這些策略的形成和應用促進了他們的物理自主學習。但中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識還較膚淺,完全靠他們自己提煉經驗或借鑒別人成功學習經驗而獲得的學習策略難免會有不足,而且學生自身條件也參差不齊,并非每個學生都能較有效地運用自主學習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他們必要的方法指導和督促,讓他們能夠熟練地掌握、運用適合自己的物理自主學習策略。4.學生學習效果的科學評價者傳統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往往會過于強調終結性評價,此次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則提倡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形成性評價形式多樣,有學習周記、學習檔案、學生討論、課堂提問、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面談等,形成性評價更利于學生調控學習過程。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些教師雖然支持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時卻仍然主要依賴終結性評價,過于重視考試成績,這樣必然會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根據學習情況所做的自我調整產生不利影響。如果教師能夠既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結合的辦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很大提高。5.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心理咨詢者物理是中學階段比較難學的一門科目,而自主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品質又有很高要求,學_______生經常需要獨立解決很多物理問題,他們在自主學習物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心理障礙。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條件尚未成熟,很難完全依靠個人力量克服心理障礙,而他們有時又不愿意公開向教師、家長求助,這時教師需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早發現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礙,主動給予他們一些必要的幫助。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產生原因有很多,主要由物理學科本身、學生自身及學生與物理問題之間相互作用形式和方法不當等三個因素造成[11]。教師在發現學生學習物理產生心理障礙后,要多和學生交流,找出根本癥結所在并和學生一起確定解決對策,從而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態,讓他們重新樹立起自主學習物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