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體育系統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的調查研究
佚名
論文導讀:配置和配置機制的不斷更新、轉換,尤其是體育系統內的人力資源配置與利用情況更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把握陜西省體育系統內人力資源的現狀,探詢其存在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以陜西省體育系統人力資源配置現狀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體育系統社會體育指導員。 關鍵詞:體育系統,人力資源,配置現狀 作為西部大開發橋頭堡的陜西省,是進入中國大西北的“門戶”,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之便,一直以來對于體育方面的奮斗目標是成為西北地區體育事業發展的一面旗幟,實現地區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體育事業的發展依賴于體育人力資源的合理化 配置和配置機制的不斷更新、轉換,尤其是體育系統內的人力資源配置與利用情況更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把握陜西省體育系統內人力資源的現狀,探詢其存在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筆者正是基于此,對陜西省體育系統內人力資源配置的現狀進行了實地的調查與分析,并以此為研究對象對省體育局的有關領導進行了 深入的訪談。 1.1研究對象 以陜西省體育系統人力資源配置現狀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體育系統社會體育指導員。 1.2 研究內容 依據《2006年陜西省體育事業統計表》和《2006年陜西省體育人力資源現狀調查分析報告》的基本數據,從不同類別的體育系統人力資源的年齡、學歷、專業、職務等級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陜西省體育系統當前體育人力資源總量為4965人,其中:全省體育機關公務員719人,占總人數的14.5%:體育直屬事業單位管理人員1877人,占總人數的37.8%;陜西省體育機關及直屬單位技術人員922人,占總人數的19.6%;體育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工勤人員581人,占總人數的11.7%;體育教練員982人,占總人數的20.1%,優秀運動員906人,占總人數的18.2%;裁判員777人,占總人數的15.6%;體育系統內部體育社會指導員436人,占總人數的8.8%。 2.1陜西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分析 全省體育社會體育指導員共計12929人,其中體育系統內部社會體育指導員共計2104人,占總人數的16.27%。我省社會體育指導員與全省總人口的比例約為1:2222,這一比例尚不能滿足社會體育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增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而且積極地吸引體育系統外的群眾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來。 此外,從體育系統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級別上看,國家級45人,僅占總數的2.2%;大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在一級和二級的層次上分別占34%和40%,為了便于更好的發展群眾體育,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3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3.1存在問題 第一,體育系統內人力資源總體數量不足,人力資源效益指數偏低 目前,我省體育人力資源總數為4965人,其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與全國體育強省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即使同西部省份相比也沒有優勢可言[1]。在體育人才隊伍中,被稱為“三支隊伍”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優秀運動員是體育人力資源的重中之重,他們的數量與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省未來體育事業的發展,而當前我省“三支隊伍”的人才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我省建設西部體育強省的戰略目標需要,不利于我省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我省的人力資源效益指數(效益指數=獎牌占全國百分比/人力資源總量占全國的百分比)為0.359,同全國其他省市比較而言位列24位,處于全國人力資源效益的下等,廣東省以1.914的效益指數位列第一位,遼寧、上海、山東分列二、三、四位。人力資源效益同競技體育總體水平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二者相互影響,互相制約[4]。 第二,體育人力資源能級層次偏低,精尖人才缺乏 在陜西省體育人力資源中,教練員人數所占比例為18.1%,優秀運動隊教練人數所占比例為3%,其中國家級教練員僅5人,占教練員總人數的0.5%,直接影響我省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全省優秀運動員比例為18.2%,其中國際級運動健將18人,僅占運動員總人數的2%,嚴重影響我省競技體育優異成績的取得和未來競技體育的發展。專業技術人員總體的學歷層次較低,專業結構不甚合理。 第三,體育人力資源學歷等級不高 在調查的所有人力資源中,博士學歷者為8人,僅占總人數的千分之二;碩士學歷者126人,所占比例不到總人數的3%,本科學歷者1142人,所占總人數比例為23%。各類體育人力資源在學歷等級偏低,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第四,競技體育中運動項目的布局不盡合理,各地市體校的重點項目數目偏多 競技體育中運動項目的布局是競技體育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處理好競技體育規模與效益關系的重要方面。陜西省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項目布局工作是由地方政府根據陜西省的有關文件,自行定制的,其中6所單項體校的項目為本地的傳統優勢項目。陜西省又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省的優勢項目確立了8個項目管理中心。從省體育局競訓處了解到,陜西省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項目設置情況不盡合理,各地市體校的重點項目數目偏多。而且在訪談中,有些地市還表示要增加新項目、增設重點項目。我省的財政能力相對比較薄弱,資源分布不均,各地區具備發展競技體育的條件也不一致,我們只有根據各地區特點、條件,合理安排與配置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我省競技體育的運動項目,才能保證我國競技體育的持續、穩步向前發展[5]。 國內體育強省的發展經驗表明,由于經濟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制約,地方體校的重點項目不宜過多,在2—5個之間比較合理,便于集中資源形成優勢項目,提高整體訓練水平。 3.2解決對策 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關鍵五年,也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關鍵五年。第29屆奧運會將于2008年在北京舉辦,這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新的動力。緊緊抓住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契機,圍繞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加強體育人才隊伍建設,以高層次體育人才和緊缺人才為重點,抓住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個環節,使體育人才的總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優化,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6]。基于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的內容和陜西省體育人力資源配置現狀及存在問題,特提出如下對策: 第一,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成績 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我國體育事業的管理仍未從根本上改變計劃經濟的桎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體育管理體制的建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者的素質;高素質的管理者,才能發揮后備人才資源的最大效益。所以,提高體育系統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提高體育人力資源效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7]。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用以改善和提高我省體育事業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充分利西安體育學院豐富的師資隊伍和教學經驗,為省內體育管理人員舉辦形式靈活多樣的管理理論學習班,從理論知識水平讓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借鑒省外較發達省市的先進體育管理經驗,可以采用到外地去觀摩,也可以邀請有經驗的管理專家來我省進行實地的指導,以改進管理水平,即“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第二,提高教練員的整體素質和執教水平 教練員是競技體育人才資源開發的具體操作者。競技體育人才資源開發的復雜性、專業性以及現代競技體育水平的不斷發展,都對教練員的整體素質和執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練員不僅要對所從教運動項目的專業知識了如指掌,而且需要掌握與訓練相關的知識,如:心理學、營養學、康復保健學、生理學、運動力學等。因此,必須切實提高教練員的整體素質和執教水平,同樣可以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第三,依據“縮短戰線、發揮優勢、突出重點、提高效益”的原則,合理設置各地區的運動訓練項目 陜西省,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初衷,合理設置各地區的運動項目。對于開設率較高、成才率較高的優勢項目,如摔跤、跳水、田徑投擲和競走、射擊、武術。特別是既符合國家實力,又是陜西省傳統優勢的項目,如武術、射擊、跳水、摔跤等。應當在確保重點的基礎上,面向全省甚至全國招生,并在財政撥款方面予以傾斜。論文發表。對其他在該項目中訓練水平不高的單位,逐漸減少對該項目的財政撥款,進行宏觀調控。 對于開設率較高而人才培養效益不高的項目,應找出其沒有形成優勢的原因。若是由教練員水平不高造成的,應當從提高教練員的執教水平入手,對其進行改善;若是由場地、器材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應加強投資,改善條件。 對于開設率較低,但具有發展優勢的項目,應在財政上予以重點扶持;對于開設率較低而又沒有潛在優勢的項目,應考慮放棄。這樣在突出特色的基礎上保證重點項目建設,進行合理的布局,優化項目結構,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第四,提高科技陜西省體育事業發展的對貢獻率 人力資源、經濟基礎、科技水平被認為是現代競技體育發展的三大支柱,其中科技水平在競技體育成績提高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根據有關部門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國體育科技進步對體育事業發展的貢獻率為21.74%,對奧運會、全運會成績的貢獻率約在23%。論文發表。要實現體育強省的目標,應加大對高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并在經濟上給予專款支持;同時,科研人員要確立服務意識、主體意識,從根本上提高科技對陜西省體育事業發展的貢獻率[8]。 第五,不斷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 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開展各類型的培訓和交流活動,完善群眾體育的組織和指導系統。論文發表。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全民健身意識培養、活動組織、知識傳播、技術指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城市街道、農村鄉鎮建立一批社區、鄉村體育俱樂部或體育活動站(體育活動中心)。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在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