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物理高效課堂與作業評價的幾點建議
安吉偉
【論文摘要】教師批改作業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手段,教師通過對學生物理作業的診斷,找出學生掌握物理知識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及時糾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從而實現高效教學,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學生“又好又快發展”。
【論文關鍵詞】高效課堂;創造思維;實踐能力;知識結構
課堂“高效”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所謂“高效”是指變課堂教學的“少、慢、差、費”為“多、快、好、省”,變課堂效果的“事倍功半”為“事半功倍”,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學生“又好又快發展”。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效教學也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里獲得越來越高的教學質量。在中學物理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和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際,我認為,準確的課后作業評價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 傳統教學中的作業布置存在很多弊端。作為物理科目,老師無非是留幾道課后練習題,而這些習題往往是單調的和重復的;作業內容局限于本學科知識范圍內,封閉僵化,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做這些枯燥無味的作業,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只好抄襲作業。作業的內容、形式單一,強調死記硬背、重復模仿和機械訓練,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造性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則被忽略。 長期以來,絕大部分教師采用的傳統作業處理方式:布置作業 -> 完成作業 -> 批改作業 -> 發放作業 這種循環方式很容易出現作業形式單一、形式主義嚴重、學生抄襲作業、信息反饋太慢等弊端。
1 傳統作業存在的問題
1.1 題海作業。教師把作業的功能定位在“教學的補缺”、“知識的鞏固”上,丟棄了作業具有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性功能,在布置作業時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強調機構的重復訓練,忽視了對習題的精心設計和習題的思維價值,這種“題海”作業,自然也增加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 1.2 統一作業。長期以來,教師布置作業總是全班統一,統一作業內容、作業數量、作業時間、作業形式,同時注重作業的程式化、規范化的傾向,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遏制著學生學習潛能的發展。 1.3 獨立作業。傳統的作業特別注重獨立思考,強調獨立完成,忽視合作學習的方式,而新課程改革綱要已明確指出,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是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因此,傳統的獨立完成作業觀念,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1.4 封閉作業。傳統作業布置多以書本習題的書面形式方式完成,只能以知識接受為中心。學生完成的作業,僅局限于書本中從概念到概念、從公式到公式的思維方式,因此致使作業中要解決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事實脫節,一旦要解決與實際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問題時就力不從心,這種缺乏實際生活內容融入的“封閉”作業,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引起學生的反感。 1.5 機構批改。傳統的作業批改以判斷式為主,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然后寫上分數。這種評價生硬單一,缺乏師生感情,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展示自我,發現自己的發展潛能。
2 新課標下,作業形式和內容的改革方向
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應由“題海”走向精活,由“統一”走向自主,由“獨立”走向合作,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被動”走向主動,由“負擔”變為動力,由“仿造”走向創造,讓每一次作業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讓作業成為學習的“好幫手”,為教師教學成功提供重要依據。以物理學科為例可設計下列形式: 2.1 精活作業。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精活性作業應該“精而不多,活而不難”,一方面體現為有針對性,對教學內容能及時鞏固,使能涉及到的知識每一次都能在新的聯系中再現,使學生每做一道題都有新的發展;另一方面還體現在練習形式的多樣化,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思維的樂趣、知識的升華。布置作業的設計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典型性、針對性;②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③具有挑戰性、趣味性和開放性;④學生的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