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學生物教學中進行生態道德教育的方法
黃凱
2.4開展專題講座培養 中學生物教材內容比較穩定和滯后,而環境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每時每日都在發生著目新月異的變化。為了引起學生對環境熱點問題的關注,可以適時地對學生開展專題講座。比如在人類遭受“SARS”病毒威脅的日子,在“禽流感”傳播的驚恐時刻,在“H1N1”到處流竄的危急關頭,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開展講座,學生們一定會環保意識銘記在心,對破壞環境,濫用抗生素的可怕后果認識深刻。也可結合中國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開展講座,讓學生學會從生態整體的角度思考自身行為,形成正確的生態道德觀。 2.5通過法制教育培養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僅僅采用道德約束是不夠的,還必須用強有力的法律做保證,在生物教材中也列舉了許多與生態保護有關的法律,比如我國將“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園法》、《漁業法》等,使學生通過學習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的法制意識。 3、結束語 生態道德意識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生物教學中要隨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觀,讓學生們謹記: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態規律辦事,才能使自然界賜予人類的寶貴財產被人類持續永久地利用,人類才能持續擁有這唯一美好的家園——地球。 參考文獻: [1]陳建秋.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道德教育[J]. 新教育, 2009,(Z1) . [2]張海平.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道德教育的研究[J]. 中學生物學, 2005,(04) . [3]倪春洪. 立足生物教學工作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J]. 學苑教育, 2010,(04) . [4]陸艷陽. 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道德教育初探[J]. 中學生物教學, 2008,(06) . [5]李學斌. 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環境道德教育初探[J]. 中學生物教學, 20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