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淺析
周堅強
論文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分析
論文摘要:高中化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特征就是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進行化學教學是高中化學課程中的一條重要途徑。新課標中要求教師在進行試驗教學的時候要摒除傳統教學的弊端,將實驗教學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從而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的實效性。 化學主要以實驗為中心,開展實驗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的知識接受為主動參與教學,并在實驗中主動的獲取知識,同時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發揮實驗的特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化學實驗中存在各種各樣新奇的化學現象,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對未知現象的求知欲,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愿望,同時化學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學生在“化學能和電能”這一章節的時候,需要學習電能和化學之間的轉換關系,這就涉及到原電池的原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電池”(用到的實驗材料有銅片、導線、鋅片、音樂卡以及西瓜等)這一實驗,使學生在音樂聲中心中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是什么神奇的構造,為什么它能使音樂卡發出聲音。在學生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趨勢下,進一步引導學生:音樂卡發出聲音肯定有電流通過,這電流又是怎么產生的呢?這時學生思維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這電流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從而就順利的進入本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學能和電能之間的轉換關系。通過化學實驗為學生學習設置了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原電池的理解,從而對知識產生了深刻的認知 二、化學實驗幫助化學教學 在進行化學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將化學實驗教學與化學課本知識教學很好的結合起來,對于學生理解化學課本中化學概念能提供很好的幫助。教師在進行講解課本知識的時候可以自己演示實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并觀察自己的實驗現象,這樣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講述“物質分類”中的丁達爾效應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這樣的實驗: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膠體,并將它們放置在黑暗處,并用激光照射,從與光線垂直的地方觀察燒杯中出現的現象。學生在看盛有Fe(OH)3膠體燒杯的時候,發現有一條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燒杯則沒有。通過學生直觀的觀察,使學生更加的容易理解:這條通道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的散射形成的,從而使學生對丁達爾效應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