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與改革措施
苗深花
摘要:“化學實驗教學研究”作為高師突出教師教育的課程之一,在培養創新型的中學化學教師方面負有責無旁貸的重任。為了解山東省高師院校該課程教學質量的現狀,我們對全省的14所高師院校化學教育專業的部分學生和教師,就該課程的各個方面作了較全面的問卷調查,進而分析了影響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教學質量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闡明“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改革措施。這對促進高師院校的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中學教師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調查分析;改革措施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急需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的中學教師。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中學師資的搖籃,應走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前面,加強師范生的科學素質培養,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化學實驗教學研究”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突出教師教育的課程之一,是師范生走上中學教學崗位之前的一門實驗技能綜合訓練和實驗教學能力培養的必修課,它在提高學生從教技能,實現培養目標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1]顯然,“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中學化學教師的素質。
新世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倡導:“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化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由此可以看出化學實驗在新課程中的重要性。化學實驗能幫助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能啟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要改革實驗教學,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中學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實驗素質和創新的能力。而這種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與高等師范院校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此,我們對山東省部分高師院校“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質量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對象
我們對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聊城大學、煙臺師范學院、青島大學師范學院、臨沂師范學院、德州學院、泰安學院、濰坊學院、山東教育學院、菏澤學院、濱州學院、棗莊學院、濟寧師范專科學校14所院校化學教育專業的部分學生和教師,就該課程的各方面作了較全面的問卷調查。這些院校分布在我省的各個地區,能夠反映出我省“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的發展現狀及對學生進行實驗能力培養的情況。
(二)調查方法及內容
調查方法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并結合個別電話訪談和部分座談。
調查內容包括:實驗課程的設置、實驗設備及條件、師資情況、教師和學生的實驗素質和認識水平、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實驗考核等方面。
(三)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64份,有效回收率為88%;發放教師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100%。問卷采用社會科學統計包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三、統計結果及分析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近幾年來高師院校的化學實驗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師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也有了較大提高,但也存在著某些問題與不足,影響了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影響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教學質量的有利因素
1.實驗課程的獨立設課
實驗課程獨立設課,可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便于進行科學的管理,有利于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驗鍛煉;實驗課程獨立設課,就必須進行單獨考試,必然引起學生對實驗的重視;還可以保證實驗學時,防止被理論課擠掉的現象,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驗操作、設計、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由此可見,實驗課程獨立設課,可以保證實驗教學的科學性、系統性,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從調查中可知,有67.8%的院校對“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進行了獨立設課,這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教師素質有較大提高
教師素質的高低是決定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這門課的師資力量雖然單薄,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其教師隊伍逐漸壯大。從二十多年前多數院校幾乎沒有專業的化學教學論教師,到現今都有了專業教師,而且人數正在逐漸增加,33人中高級職稱占53.1%,中級職稱占25%,初級職稱僅占21.9%,博士約占9%,碩士約占25%,說明實驗教師的素質有了較大提高。
3.師生對實驗課程比較重視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高校的學生和化學教學論的教師對“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有了更深的認識。由調查統計得知,100%的教師和87.8%的學生認為“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在整個高師化學實驗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作用(見表1)。“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主要教育功能認可項目調查見表2;實驗能力的培養認可項目調查見表3。從表2和表3可以看到,學生對動手能力和實驗研究及設計能力的培養比較重視,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表 1 “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
在整個高師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 比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教師 52.2 47.8 0.0 0.0 學生 43.2 44.6 11.0 1.2
非常重要(%)
比較重要(%)
一般(%)
不重要(%)
教師
52.2
47.8
0.0
0.0
學生
43.2
44.6
11.0
1.2
表 2 “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主要功能
調查問題 教師(%) 學生(%) 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 16.7 39.8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73.3 63.6 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觀察能力 73.9 74.1 培養學生的實驗教學能力 95.7 71.8 培養學生的實驗研究和實驗設計能力 80 78.7
調查問題
教師(%)
學生(%)
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
16.7
39.8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73.3
63.6
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觀察能力
73.9
74.1
培養學生的實驗教學能力
95.7
71.8
培養學生的實驗研究和實驗設計能力
80
78.7
表 3 實驗能力培養認可項目調查統計
動手能力(%) 觀察能力(%) 總結歸納能力(%) 創新能力(%) 設計能力(%) 教師 93.3 83.3 48.7 80.0 76.7 學生 89.7 72.9 50.6 70.2 81.1
動手能力(%)
觀察能力(%)
總結歸納能力(%)
創新能力(%)
設計能力(%)
教師
93.3
83.3
48.7
80.0
76.7
學生
89.7
72.9
50.6
70.2
81.1
4.授課方式多樣化
隨著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教學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教師正在改變傳統的“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授課方式。調查發現,教師授課大多采用引導思考(33.4%)、重點講解(43.5%)、師生討論(43.5%)、自主探究(32.6%)等授課方式,這些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5.實驗考核較全面
實驗考核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和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及實驗技能的有效手段。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教師對實驗考核采取了多種方式,主要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種。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內容分別見表4和表5。從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實驗考核方式采用多樣化,只采用筆試考核的僅占8.7%。這樣的考核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表 4 實驗平時考核辦法
考核內容 課堂提問 操作評價 指出錯誤 檢查實驗報告 演示講解 分數(%) 43.3 70 50.1 76.7 56.7
考核內容
課堂提問
操作評價
指出錯誤
檢查實驗報告
演示講解
分數(%)
43.3
70
50.1
76.7
56.7
表 5 實驗期末考核辦法
考核內容 實驗操作 筆試+實驗操作 口試+實驗操作 筆試+實驗操作+口試 筆試 分數(%) 73.9 53.5 26.1 10.5 8.7
考核內容
實驗操作
筆試+實驗操作
口試+實驗操作
筆試+實驗操作+口試
筆試
分數(%)
73.9
53.5
26.1
10.5
8.7
(二)影響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教學質量的不利因素
1.師資力量較薄弱
師資力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從調查問卷看,本學科的師資力量令人擔憂:14所院校中,有兩所院校有3位化學教學論教師,僅有一所院校有5位,其余院校都是2位或1位。隨著每年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本專業教師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有的學校因師資力量不足,不得不停開實驗課。實驗教學質量要提高,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要求相應提高,而教師整天忙于上課,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收集資料。研究、改進實驗,這極大地影響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2.高校對“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重視不夠
從有關教師的訪談中可知,“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在高校普遍不受重視:有32.3%的學校仍沒有單獨設課;大部分學校安排上課的學時僅為40學時左右,只有兩所學校超過50學時,這與有機化學實驗、無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課程無法比較,那些課程均在80學時以上;有53.3%的教師認為該實驗課學時偏少,68.1%的學生選擇開設的實驗課題數偏少。顯然,由于課時少,安排的實驗個數少,學生做的實驗就少,并且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63.3%實驗內容是驗證性實驗,而探究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卻很少,使學生的實驗設計、探究能力不能得到較好的培養。
3.實驗室開放力度不夠
實驗室是師生進行實驗和研究的重要場所。由于實驗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實驗技術人員及實驗教師開放實驗室的積極性,所以有71.3%的學生反映實驗室平時不向學生開放。實驗室不開放,就不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進入實驗室完成實驗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也不能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選做一些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不能使那些對實驗研究特別感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滿足自己的求知欲;使那些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化學問題的學生,不能及時到實驗室尋求解決。由此可見,實驗室不開放,對學生的各種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是不利的,從而影響化學實驗的教學質量。
4.學生的實驗能力較差
許多大學生仍習慣于死記硬背,機械學習,做實驗時往往是“照方抓藥”,僅僅是完成實驗任務而已,不愿進行實驗的改進與探究。42.7%的學生沒做過探究性實驗,55.4%的學生沒有自行設計過實驗,僅有44.1%的師范生在實驗課以外偶爾設計過實驗,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于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步驟知之甚少,實驗研究能力較差,畢業后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時,不知所措,不能勝任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或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缺乏實驗教學評價措施
目前,高等師范院校對實驗課幾乎沒有什么評價措施與指標,教學質量高低不分,獎罰不明,教師僅憑自己的責任心來指導實驗。大多數教師只按照書本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對課外較先進的方法或實驗的多個研究方案幾乎不探索研究,不向學生介紹,對所教的知識很少拓寬創新,使學生得不到有關實驗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方法,導致某些學生遇到實驗問題時,束手無策,缺乏應對措施。
四、改革措施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雖然有所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不完善的方面,甚至還存在某些弊端。下面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就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提出幾點改革措施。
(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中學教師是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高師院校應重視師范生即未來中學教師科學素質的培養。要培養高素質的師范生,高師院校就必須建立一支梯隊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師資隊伍。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這門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大部分院校僅有1~2位化學教學論專業教師,這極大地影響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了師范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各院校應重視這門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使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比例協調,發揮整體功能,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二)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設置
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改革中尤為突出化學實驗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教育價值。“化學實驗教學研究”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突出教師教育的實驗課程之一,應該得到重視。但目前仍有部分學校沒有單獨設課,大部分學校安排課時數偏少。要跟上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改革的步伐,就應該加強“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改革,進行獨立設課,增加課時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便于進行科學的管理,有利于實驗室對學生的開放,才能開出更多的實驗,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驗鍛煉,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驗操作、設計、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三)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新課程理念就是要打破傳統的主要是講授法即“應答式”“填鴨式”方法為主,側重于教師的傳授,學生消極的接收,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實驗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違背了教學規律,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應該改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實驗探究法、自學指導法、發現法、問題討論法等方法綜合利用,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外,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設備如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也應廣泛應用于實驗教學中。
(四)增強實驗內容的探究性
科學探究是我國新課改的一個重點、亮點,改革后的課程強化了實驗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功能。作為即將走上中學教師崗位的師范生更應具有探究能力。目前,師范生所做的驗證性實驗較多,設計性、探究性實驗較少,這極大地影響了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中,增強實驗內容的探究性是培養師范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探究的內容可以是:實驗條件、裝置的探究,實驗步驟、實驗產物的探究,實驗異常現象、失敗原因的探究,實驗綠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實驗、現代化實驗的探究,教學講演實驗的探究,等等。[1]在這些內容的探究過程中逐漸培養和發展師范生的探究能力。
(五)增設實驗改進和實驗設計的內容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理念的創新之一是教師作為課程資源的研究者(不再僅僅是執行者)。[3]中學化學教材上的實驗并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演示時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分析問題,并不斷改進和設計實驗。對實驗的改進和設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中學化學教師必備的素質,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中應該選入某些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難度較大的典型實驗,訓練學生改進實驗的能力:選一些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較強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以此來改變目前學生實驗研究能力較差的狀況。
(六)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
改變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是新課改的目標之一。[4]這種評價觀直接影響著“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實驗課程是一門學生顯性的實踐活動課程,任何單一評價方式的結果都不利于指導教學。因此,實驗課程評價既要重視教學結果的評價,又要重視教學過程特別是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評價;既要評價學生顯性的外部成果,又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具體方式與內在情感。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學中,應當使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5]平時考核內容包括預習報告、問題討論、模擬試教、實驗態度、實驗報告、紀律衛生和合作情況等;期末考核內容包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演示講解、實驗創新、問題答辯、環保處理等。評價方式要改變過去完全由教師評價的方式,而采用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全面評價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地參與實驗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實驗過程的實效性,從而保證實驗教學正常、有序、高效地開展。
面對新時代對創新性教師的需求和挑戰,創新教育這一新的教育形態已經成為當前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化學實驗教學在培養未來化學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地培養功能和學科的優勢,高師院校理科教育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的改革,努力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創新型中學教師,從而開創中國基礎教育的新局面。
[1]熊言林,江家發,閻蒙鋼,等.高師“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改革的嘗試[J].化學教育.2006,27(1):42,4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李遠蓉,李鳳艷,盧一卉.構建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內容體系的新思路[J].化學教育.2006,27(1):45.
[4]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苗深花.“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