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
未知
摘 要:從教材、實驗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辦法等四個方面對大學化學實驗課的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恰到好處的實驗內容、交叉學科的綜合實驗、課堂七步教學法和規范化的操作考核制度可以全面提升本科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七步教學法;綜合實驗;操作考核
一場實驗考試下來,總能聽到不少老師抱怨:這些學生的動手能力太差,問這也不會,問那也答不上來,他們基本沒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造成上述不能令人滿意的結果的原因很多,除了國家的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材的選取不合理,學生的家庭背景、心理狀態和臨場發揮的差異等等因素外,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作怪。因此,必須對傳統的化學實驗課教學進行改革。
一、摒棄“依綱靠本”的觀念,編制符合校情的實驗教材
長期以來,在學校教學中有一種很流行的觀念,叫“依綱靠本”。意思是說,教師教書要依據大綱,不能離開課本。課本等于全部教學任務,教師教課、學校考試都不能超出課本范圍。這樣就使教學內容和育人目標被鎖定在一個狹小的圈子之內,教師和學生成了教材的奴隸。不難看出,這種對教材的使用方法是應試教育課程觀的產物,直接妨礙著教師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教材內容的老化、脫離實際等問題也日漸突出。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立足現實,結合校情,自編了一本“實驗化學”教材。該書是我們教研室多年工作的智慧結晶,體現了時代精神。時代在變,實驗內容也應作相應調整。如今年在新開設的實驗項目中就增設了“納米ZnO的制備及表征”等內容,這些實驗反映了當今世界的最新成果,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現代高科技并不是那么神秘的,它們就在自己身邊。
二、打破學科間“條塊”分割格局,引進學科交叉的實驗內容
各個學科有各個學科的特點,也就有各自的實驗教材。這些實驗內容專業性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動手能力,但對學科間的聯系缺乏銜接,這是傳統的實驗教材的通病。而涵蓋學科交叉的綜合實驗,可以更好地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在選擇實驗內容時,我們一方面注重基礎實驗的開設,另一方面還增設了復合型實驗內容。如在“物理化學”實驗中,我們增添了“酪氨酸酶的提取及性能分析”等實驗內容,該內容將“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好幾個學科交織在一起,能夠使學生思維得到綜合訓練。
三、改革傳統實驗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傳統的實驗課是“教師講授—學生實驗—報告書寫”三段式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對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多年的執教經驗告訴我們,該法易滋生學生的惰性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筆者就實驗教學的方法作過多次嘗試,認為學生課前預習、教師精講、示例、設問、提示、研討和評價等七個環節綜合實施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前預習是前提,沒有充分的課前預習,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實驗的目標性就不強。教師的精講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點內容重點講,實驗儀器操作要進行示范。授課時,應多增加設問內容,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當學生答不出時,不要直接給予答案,而要采用點撥的方式加以暗示,啟發學生思維。
學生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遇到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時,要用委婉的語氣加以引導,而不應過分指責。如使用托盤天平時,有些學生非左物右碼,而是右物左碼。筆者看后不覺有些好笑,只是小聲地說:“同學,一次性將被測物放在左面,用右手取放砝碼不是很順手嗎!”學生聽后,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笑著說:“老師,我明白了,這樣規定原來是為了操作方便呀!”此外,實驗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這個時候,正是考驗每一位學生的最好時刻。學生必須面對現實,冷靜地、細心地、有條理地、具體地分析每一個數據和結果,觀察和回顧每一個具體實驗過程和步驟。在此基礎上,提出詳細的整改意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以便實驗能夠順利進行。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個改進,都必須十分謹慎和小心,不能有半點差錯,否則將會前功盡棄或者誤入歧途。
實驗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由傳統的課堂“主宰者”變為學生學習迷途中的“向導”;而學生則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的機器”轉變為在和諧、寬松環境中的實踐者和探索者。只有這樣,學生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歸納能力才會得到提高。面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做到“四個不輕易”。即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結論,不輕易中斷學生的爭論,不輕易給學生“正確答案”。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與教師打交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力。
實驗完成后,學生要完成實驗報告。一些老師要求報告內容的結尾要完成課后的思考題,而筆者則認為分析實驗的成敗與得失更重要。因為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校開設的大學化學實驗我都指導過。對有機化學實驗,要分析影響產率高低的原因;對分析化學實驗,得考慮引起各組平行實驗數據差異的原因,是系統誤差還是偶然誤差抑或是方法不當所引起的;對物理化學實驗,應從溫度、操作熟練程度、樣品的濃度等各方面考察實驗結果與實際發生偏離的原因……。
學生作業上交后,應認真及時地全批全改。強調及時,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實驗信息才能得到及時反饋。事實證明,及時的反饋比遲到的反饋效果要好得多。作業批改完后,對完成好的同學,該鼓勵的就鼓勵,不足的地方找學生當面談清楚。這里的“當面”也十分重要。我曾見過不少學生拿到下發的作業本后,不是隨手一扔,就是放在書包里,仔細看閱者并不多。
四、改變傳統實驗考核依附于理論課考核的做法,積極探索和完善實驗操作考核制度
傳統的大學化學實驗課考核依附于理論課考核,理論課成績愈高,其總體成績就愈高,據此根本無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做出評判。我們教研室多方積累,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規范化的操作考試體系,即教師先準備好十來個操作試題,試題內容有學生做過的,也有未開設過的實驗,學生抽簽確定考題,然后由一個老師監考一個學生??荚嚻陂g學生可以看閱教材和參考書,教師則按預先設定的各操作的評分標準,根據考生的操作及數據處理,現場評分。這一舉措對規范學生的操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通過編寫教材,選取恰當的實驗內容,全面落實七步教學法,完善考核體系后,一個學期下來,筆者所帶過的班級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改觀:他們思維敏捷,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大多在良好以上,有兩位同學還被選派去參加了湖北省大學化學實驗操作競賽。
[1]周濟.服務于新型工業化發展,貢獻于中國現代化事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
[2]張智鈞.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改革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5(6):81-82.
[3]周錦蘭,張開誠.實驗化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4]吳援明.促進科研與教學和諧發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7):27-29.
[5]周躍紅.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l,24(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