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陸穎
摘要:各類新興的網絡技術十分迅猛地發展,使得學校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出現了轉變.各類多媒體資源已經被十分普遍地應用至教學領域中,且對于這一領域的長久發展十分關鍵.初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具有抽象性,提升了學習的困難程度.鑒于此,文章對初中階段生物教學使用多媒體的各類途徑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多媒體生物教學初中階段教學效果應用途徑
生物學科的教學更為重視微觀、宏觀這兩大方面,且十分關注對學生實驗能力、科學素質等方面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顯示微觀世界所出現的動態性改變,例如,細菌十分微小,要想讓學生掌握細菌有關的結構、功能等較難,而多媒體能夠“化靜為動”,把抽象變得更為直觀,開拓教材中的知識系統,得到更多的教學空間與時間,并促進課堂中的學習得到外延.因此,對比傳統的教學而言,多媒體被應用到初中階段所進行的生物教學中,可以發揮出更為良好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誤區
1.注重形式主義
部分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期間,太過關注形式,把課件制作得十分精美,太過“花里胡哨”,會使得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至圖片,而并非學習上,最終使得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2.忽視實驗價值
許多初中生所進行的生物實驗會被學校各類基礎性設施與資金投入所限制,使得許多基礎性設施較為滯后的學校無法進行所有生物實驗.加之在初中階段,生物學科只是一種輔助性學科,并未得到更為充分的關注,使得有關的實驗器材較為缺乏,妨礙到了實驗教學的實施.現階段,生物實驗大多借助于小組實驗來開展,被空間、時間等限制,無法兼顧到所有的學生,對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帶來了相應的影響,使得學生并未真正地感受到實驗的趣味性.
3.忽略學生主體
很多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師在借助于多媒體進行教學期間,大多只解釋有關的理論,在對例題進行教學期間,也只是借助于自己的思路對學生進行指導,并未關注到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這就與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的區別.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
1.營造良好氛圍
在初中階段所進行的生物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能夠輔助教師對課程進行引入,并處理各類教學重難點、關鍵點,同時還能夠構建更為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對有關知識點的總體理解與掌握程度.比如,教師在對“光合作用”進行教學期間,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出部分自然中十分優美的植被圖片、視頻等,使得學生能夠在掌握更多光合作用原理的前提下,感受到自然本身的魅力,激發起其對美的感悟力,同時使學生能夠具有更多的求知欲望,進而進行更為全方位的學習. 另外,應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給生物課堂更為愉快且舒適的氣氛,讓學生處于輕松的狀態下接受到更多生物方面的知識,提升其對這類知識總體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比如,在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進行教學期間,因為許多學生對自然界有關的信息認知較少,所以教師可以制作出有關的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放映,在學生觀看期間,提升對各類自然知識的認知程度,激發起其對于學習的激情,更為快速地融入教學中,再借助于“米勒”實驗來進行直觀性的展示,在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實踐性、創新性能力.
2.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更多的交互性、模擬性,其對于生物教學能夠給予更多的輔助. 鑒于此,初中生物教師就應更為關注多媒體技術對于創設教學情境所發揮出來的作用. 在進行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借助于放映動畫,提升課堂中的視聽感悟與效果,增強自己對各類理論知識進行教學的能力,對學生學習效果、水平的提升給予更多的鋪墊. 為了更為良好地構建多媒體情境,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準備,比如,搜集、歸整各類教學知識點,接著把這類知識點制作成 PPT,用視頻、圖片等更為多樣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處于多媒體情境中,增強學習認知,更為迅速地掌握各類知識點,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最終增強教學效果與水平.
比如,在對“生物多樣性與保護”進行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去搜集生活中有關的素材,在課堂中借助于多媒體來進行放映,給學生構建更具生活化的情境.另外,教師還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與平時生活緊密相連的有關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在具有更多求知欲望的前提下,掌握這類內容. 為了增強情境創設的效果與質量.教師可以在 PPT 中,放進小貓、小狗等各類動物,還有學生并不多見的鯨魚、穿山甲、東北虎、揚子鱷等,借用更為多樣的圖片展示,使得學生認知到自然界中豐富多樣的各類生物. 同時,教師還可以依據圖片中的內容與教材,輔助學生掌握更多瀕臨滅絕的生物,比如,緬甸星龜、賀蘭山鼠兔、藏羚羊等,激發起學生保護環境的觀念與意識.
3.突破時空限制
對于部分生物本身的生理活動,其整個過程都具有微觀性與持續性,所以,借助于常規性教學方法無法全方位且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出來.而借助于多媒體,則能夠把微觀變成宏觀,突破時空所帶來的限制,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抽象性思維能力.比如,在對“病毒”有關的知識進行教學期間,因為病毒十分微小,僅處于電子顯微鏡下才可以觀察到,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來放映利用超微攝影技術所記錄下來的病毒有關錄像. 再比如,教師在對“分析尿液的形成”進行教學期間,腎小球過濾的這一整個過程都是處于微觀的狀態下,常規性教學無法全方位且直觀地進行展示,教師可以給學生放映利用三維動畫技術所制作出來的腎小管模式圖,借助于不相同顏色的小圓圈依次來表示無機鹽、水、尿素、葡萄糖等,借助于較大的圓圈來表示蛋白質,借助于更大的圓圈來表示血細胞,以展示出腎小球過濾的這一整個過程.在放映動畫期間,學生就像是身處其中,觀看到了處于微觀狀態下的這一整個生理過程,對有關的內容具有了更為全方位的理解.
4.加強師生互動
在初中階段所進行的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教師更為高效且科學地進行教學,還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各類互動,使教學總體更具有生機.比如,在對“水分散失”進行教課期間,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先給學生放映部分《少年特工》中小隊員在山頂利用塑料袋在樹枝上取水這一片斷,并對學生說:“為什么帶有葉片的樹枝可以‘吐水’呢 ?”在這之后,學生就更為主動地進行了思考.接著,教師可以依據學生認知的主線與教學次序來加入“枝葉在白天所具有的蒸騰作用”這一演示性實驗,同時還可以全方位地發揮出自己的教學能力,給學生構建立體交叉型信息網,使得學生能夠借助于自己的各類感官以接受到來源于外部的刺激,增強了記憶.在教學將要結束時,教師借助于投影儀把“蒸騰作用”的這一整個過程與意義投至屏幕中,與學生一同來回憶所有的知識. 一環連著一環的多媒體教學結束后,能夠讓生物教學具有更多的互動性.同時,學生處于教師所帶來的良好影響下,能夠以更多的求知欲望來把有關的知識記在心中.
現階段,互聯網十分迅猛發展的大背景,加之教育改革所給予的推動,使得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緊依時代的步伐,把多媒體更為科學且高效地引入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讓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更為全方位地融合,方便生物教學.另外,在未來進行教學期間,教師在引入各類視頻資源的前提下,還應權衡使用這一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所帶來的利與弊,對視頻教學資源科學地進行選取,讓這類教學資源真正地發揮出作用,并促進教學效果、質量最大限度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