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中職學前教育類學生普通話現狀成因及應對措施

姚江華

摘要:針對當前中職學前教育類專業學生的普通話口語水平普遍不能滿足將來的職業需要的現狀,特找出原因,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切實提高他們的普通話口語水平;參加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最終達到能用普通話標準、流暢、自如地表達,滿足其行業的語言表達需求。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普通話口語現狀成因提高應對措施

隨著早教事業的發展,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漸趨提高。取得幼師資格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核就是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規定的等級,取得從業資格也需要進行面試。所以口齒清楚、語音標準、表達自然流暢是一個合格的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的必備條件。

那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普通話口語現狀如何?是否需要進一步提高?又該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

一、學生普通話現狀與分析

1.存在問題

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整體普通話水平呈中間大、兩頭小。由于這些學生都是1993年以后出生的,接觸廣播、電視、電影等媒體較多,整體基礎不是太差,而且隨著教師要求持普通話合格證上崗,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學前和小學期間的語音底子不會太差,三乙及以下水平的學生是極少的,卻遠不能達到標準、流暢、自如表達的水平。

(2)平時在校園生活中不喜歡用普通話交流。浙江是個方言大省,說吳語的人口占98%以上,全省共分為10大方言區,所操的吳語、閩語、徽語、客家話等地域方言與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上都有很大差別。最新發布的《浙江省推普現狀及對策研究》顯示,有30.6%的浙江人不會說普通話。這些來自浙江臺州各地的學生不習慣也不愿用普通話交流,有時雖用普通話交流,但并不注意語音的標準,基本上是帶著濃厚方言的彩色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上都存在很多問題。

(3)普遍存在用普通話表達的恐懼感。特別是在眾人面前,不敢開口,怕說不好。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開口是個大問題。現在面對同學、老師不敢說,將來要每天走上課堂面對小朋友,用普通話上課,有恐懼心理,就更難說得流暢自然,又怎能交流溝通呢?

(4)普遍存在的語音問題:①沒有翹舌音。浙江的方言里不存在zh、ch、sh、r這組聲母,許多的翹舌都念成了平舌,這是通病。②n、l、r相混。受方言影響,將n發成l,將r發成l。尤其是r,幾乎85%以上不會發音。③前后鼻音不分。往往兩者的尾音完全脫落,舌尖位置既不前又不后,都卡在中間。④i和an、ian和ie、uan和uei都容易相混。這與沒有前后鼻音尾音有直接關系。⑤陽平和上聲相混。這是聲調中最嚴重的問題,也最難糾正。⑥入聲混入了普通話聲調中。⑦朗讀、說話中沒注意輕聲。⑧兒化不會念,將尾音“-r”當成一個音節來念。⑨方言語調較明顯。

2.原因分析

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后,發現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受方言影響太大。浙江不但是個經濟大省,更是方言大省,三成以上浙江人不會說普通話,而且普遍不喜歡說普通話。調查結果顯示臺州人最不喜歡說普通話,因為臺州人有一種排外的思想,本地經濟較發達,部分人就瞧不起外省的打工者。所以為了免受歧視,本地人不愿說普通話而被誤認為外地人,外來人員也會盡快學會當地方言。

(2)小學階段語音基礎沒打扎實,聲韻調都存在系列問題。這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有關,也與現在的教學只注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很少關注學生漢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有關,所以學生普通話口語訓練在上職業中專之前沒有真正開展過,學生怕說、說不流暢也就不足為奇了。

(3)思想上不重視。在專門學習普通話口語之前,9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不錯,交流不會有困難,不會影響將來的工作,只要學好鋼琴、唱歌、舞蹈等其它專業課即可,所以從未有意識地去糾正語音、去進行口語訓練。直到摸底考試之后,許多學生才發現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不能達到本專業所需要的等級,更不能適應本專業學習工作的需要,這才有了緊迫感和危機感。 (4)說普通話的語言環境沒有形成。口語的提高最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由于學生一直生活在濃重的方言環境中,運用普通話交流的機會少,也從未注意糾正語音,操起普通話這個工具自然十分生疏。

二、提高學生普通話口語水平的應對辦法

1.思想上引起重視。

要進行普通話摸底考試,把摸底情況反饋給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普通話水平的現狀,及與專業要求之間的差距,從而明白提高普通話水平的緊迫性。自己想學,能主動學,這樣的學習才會有切實的成效。

2.排除心理障礙。

要讓學生敢于開口說,多說,大膽說,逐漸養成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習慣,形成濃厚的說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在相互糾正與監督中不斷進步。課堂上要多給學生練的機會,課后,每天可組織早讀或晚說,可以從朗讀慢慢向說話過渡,讓每個學生每周有一次上臺讀或說的機會,多給鼓勵。

3.用篩選法逐步解決語音的記憶問題。

單音節表、多音節表、輕聲表的記憶要講究方法。要求學生第一遍逐個拼寫對照,發現自己拼寫錯誤的做上記號;第二遍時只看有記號的,對這些字詞又進行篩選,選出仍然沒記準確的,又做上不同的記號;第三遍篩選的范圍又縮小了。如此下去,可不斷縮小生疏的字詞的范圍。

4.盡早找出自己的語音問題,有針對性地分類糾正。

可通過自查(每周一次的常用字分類注音和篩選法記憶音節),看看自己的錯誤集中在哪些聲、韻和調上,并歸一下類。再加上語音教師一對一聽音后,給學生指出成系列的語音問題,并分類加以糾正。發現了問題所在,也就等于找準了目標,接下去的訓練才有了明確的方向,收效也會更快。

5.上課及訓練方式的調整。

(1)循序漸進。要從最基礎的聲母、韻母、聲調到變調、輕聲、兒化,從單音節、多音節、朗讀到說話,一步一個腳印,基礎打扎實了,上去不難。

(2)大課與小課結合。大家共同的語音問題及一些理論就采用大課的形式,全班一起上;尋找糾正每個人的具體語音問題則采用小課方式,一對一進行輔導。

(3)說練各半。口語的提高不能單靠理論的理解,更需要多練,練成說普通話的語言與口型習慣,練成張口就說普通話的習慣。

6.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園里都說普通話,同學之間互相糾正,形成良好的語言環境。

7.每天收看新聞聯播和少兒節目,利用廣播和影視媒體,通過看口型、聽發音和輕聲跟讀等辦法來糾正語音語調,提高普通話聽說能力。

總之,普通話語言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學生十幾年的方言語言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對普通話需要一個慢慢適應、慢慢習慣的過程。這需要家庭對學校教學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更需要學校切實加大推普宣傳力度,使學生以說普通話為榮,營造出一個全校園說普通話的語言氛圍,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考取符合要求的普通話等級與將來的就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編 《普通話培訓測試指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 編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 組織審定 《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 商務印書館,2004年1月。

3.苑望 主編 《幼兒教師口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4.《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辦法》(試行).浙江語言文字網,yw.zjedu.org

5.《浙江普通話調查現狀:十個人三個不會說普通話》.www.rugao.gov.cn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