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及英語課程改革方向的研究

趙春紅

論文關鍵字: 教育改革 基礎教育 英語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發布,明確提出了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由于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因此,對基礎教育發展趨勢的理性探討與認識不僅有利于以上綱要的落實,而且對我們正確把握未來英語課程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1基礎教育發展的趨勢

1.1基于素質教育的終身教育理念愈加堅定

1968年保羅·讓·郎格朗在其專著《終身教育導論》中率先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概念。他指出:“我們所說的終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體的思想、實驗、成就,是完全意義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個方面、各項內容,從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時為止的不間斷的發展。”[1]因此,教育不僅要提高精英人物的素質,重要的是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1.2“以人為本”貫穿始終

任何教育改革都是為“人”服務的,人是教育的對象和最終落腳點。因此,在未來的課程改革中,必將繼續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科學發展觀運用于基礎教育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及其發展為本”,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促進全體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協調發展。

1.3課程與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伴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大變革,課程與教學改革也此起彼伏。從“文化大革命”之后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到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從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基礎教育走過了一條漫長的恢復、發展、調整和改革的道路。

無論是課程體系、教學體系還是評價體系的變革,都要求教育必須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課程與教學的現代化。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也必將不斷地持續、深入下去。

1.4教育均衡發展更加迫切

“教育均衡發展指在教育公平原則支配下,國家及各級政府與教育部門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與政策都要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及群體之間的教育資源,必須均衡配置。各級學校與教育機構,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為每一個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與發展機會”。[2]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較大,使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產生極大的差距,因而,教育發展也極不平衡,地區差異很大。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扶持政策,加大對西部地區教育投入的力度,努力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使之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2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

基于以上對基礎教育發展趨勢的分析,筆者認為未來英語課程改革有必要堅持以下方向:

2.1課程目標更注重整體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彰顯。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在于激發與培養廣大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使他們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采用了一到九級整體設計的理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應該建立在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及文化意識等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同時要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3] 2.2課程內容更注重生活化,關注學生人文素養

英國教育家懷特海(A.N.Whitehead)認為:“教育只有一種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課程生活化意味著課程要直接面向社會,與生活融為一體,既使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實際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又使實踐和生活成為學生個人發展的活的源頭。”[4]因此,未來的課程教材將進一步面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紛繁復雜的社會。 “教材脫離學生生活,有如讓學生‘在他津津有味地嘗著某些完全不同的東西的時候,吞下一口不可口的食物’”。[5] “人文素質的提高不僅有利于科學作用朝著更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而且也更有利于科學自身的發展,因為,人文知識不僅使人更高尚,它也使人更聰明、更富有智慧。”[6]正因為如此,未來我們的課程改革應該更加關注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2.3課程實施更注重實效化,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而廣大師生又是課程實施中的關鍵人物。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情感,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轉變其學習方式,進而促進教師改變其教學方式。“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己的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幾十年內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7]師生共同發展最能體現課程實施的實效。

2.4課程評價更注重多元化,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課程評價是影響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課程評價對推動課程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多種智力,且各具特色。

首先,英語課程評價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我們一直把學業成就當作考查教師業績及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次,英語課程評價應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強調參與和互動,充分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該視學生為主體,使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積極參與合作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課程評價對促進英語課程發展的重要作用。

[1]保羅·讓·郎格朗.終身教育導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8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

[3]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大學教育系.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16.

[4]杜威著,趙祥麟等譯.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