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0年首都基礎教育 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羅潔
3.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統籌城鄉,加快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啟動對農村中小學現狀進行新一輪調研。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區域間、區域內和校際間的學習與交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力爭從2010年秋季開學起施行對城八區公辦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教科書費。深入推進中小學建設。結合校安工程,完成260所小學規范化建設任務。繼續開展小學規范化建設系列展示活動和專項督導,組織初中獲獎教師講師團赴遠郊區縣講學和研討交流。組織初中學校特色建設研討和交流活動。規范學校管理。啟動中小學校綜合教育改革實驗。保障課時開足開齊,健全和落實學校各類規章制度。按照免試、就近原則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入學工作。頒布實施新《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在義務教育入學工作中強化利用電子學籍加強監管力度。按照“政府負責、齊抓共管、公辦為主、依法規范”原則,頒布實施三年規劃方案,以區域為單位,制定工作目標,到2012年實現基本解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目標。做好民族教育與特殊教育工作,研制并出臺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組織好民族團結示范學校的評選工作。進一步做好對內地西藏班和新疆高中班承辦學校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完成擴招工作。加快基礎教育信息化和裝備建設步伐。做好全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的中長期規劃。開展數字校園實驗工作。召開北京市中小學教育裝備工作會,出臺北京市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的規范性文件。
4.統籌協調,促進各個學段全面發展 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水平。2010年,將改造30所幼兒園列為政府實事,并繼續擴班300個。完成第六批示范園的視導驗收,2010年重點落實鄉鎮幼兒園,全面納入級類管理。大力加強高中階段教育。籌備召開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研討會,特別在政策支持、課程改革策略、特色發展方向和優化社會環境等專題上做深入探討。推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加強職普融通的研究,探索并弱化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界限,在普通高中加強職業技能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校強化基礎學科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走進特色高中現場會活動。召開高中各學科教育現場會。探索舉辦高中校長論壇和教師論壇。啟動高中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 5.進一步加強干部教師隊伍建設 開展北京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評選工作。研究制定教師準入制度。探索建立區域內教師流動機制。2010年暑假前,各個區縣要制定出本區縣內干部教師流動的工作方案,下半年進入試點實施階段。配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穩妥地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和教師醫療保險改革。新建和改造農村教師宿舍。創新干部教師培訓方式,2010年研究制定教師帶薪脫崗培訓計劃。研究實施特級校長評選和校長輪換制度。要特別加強各級教研員隊伍建設,一要建立市、區縣教研員培訓制度和機制,切實提高教研員隊伍的專業水平。提高教研員把握全市或本區縣教學情況和教師情況的能力,分析、研究教學問題的能力,以及指導教學過程的能力;二要健全教研管理制度。出臺全面加強教研工作意見,完善教研員任用和管理制度。科學制定教研員資質標準,試行教研員崗位準入制度,完善教研員工作評價制度,建立合理的教研員流動和競爭上崗機制;三要充分發揮市、區(縣)和學校三級教研網絡的引領指導作用。市教研機構要加強對新課程實施的研究與指導,加強對區縣教研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區縣教研機構應面向基層學校與教師,加強教學法的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挖掘典型,推廣先進教學經驗,切實提高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和指導能力,學校要增強教研的工作活力,增強學科教研主動適應課程實施的能力,要以“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為抓手,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6.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 開展以“強化黨員意識,爭做先鋒模范”為主題的黨員教育活動,樹立和宣傳黨建工作的創新成果和優秀典型。召開優秀基層支部書記論壇。加強對民辦學校黨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的調研。積極探索和研究中小學校長負責制下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運行體制和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