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新生代農民工留守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

葉松

論文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和諧社會

論文摘要:2010年中央1號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農民工”的說法,文件中也首次提出要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自然而然,與新生代農民工密切相關的其留守子女教育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何解決“社會轉型時期二元經濟結構解體與二元社會結構、教育結構的調整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 [1]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試圖以教育公平為視角,對新生代農民工留守子女教育問題進行探究。

新生代農民工是指20世紀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齡在20~30歲之間的第二代農民工。隨著新一代農民工年齡的增大和逐步返回農村,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陸續進入城市并成為農民工主體。由此而引發的其留守子女教育問題也日益凸顯,“據統計,‘留守兒童’這個人群已經超過1 800萬人,還有繼續增大的趨勢” [2]。因此,如何實現新生代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公平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生代農民工留守子女受教育現狀分析

1.失學現象嚴重。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基本上都處于義務教育階段,但其失學率卻相當高。“據調查顯示:農民工子女輟學率高達9.3%,六歲周兒童中有46.9%沒有接受入學教育,在失學的12~14周歲的流動兒童中60%的人已經開始工作。”[3]因此,新生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不僅成為了突出的教育公平問題,而且還是影響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社會問題。

2.教育質量低下。農村學校的突出在于教學硬件上,這些學校缺少實驗室、圖書室,難以保證教師正常的教學活動。另外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當地教育資源往往嚴重缺乏,師資薄弱、教育水平偏低、教育方法落后、學習環境艱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留守兒童”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至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如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及團隊活動、課外活動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學校甚至是一片空白。

3.心理問題突顯。“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問題,由于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與呵護,極易產生性格柔弱、自卑、自負、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性格方面柔弱內向、自卑孤僻;學習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輔導,導致困難重重;行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于游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為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

二、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受教育難成因探析

1.戶籍制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已經解體,但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卻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目前農民工子女上學遇到很大的障礙,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城市戶口,于是流入地政府往往把這些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責任推到他們戶口所在地,從而形成義務教育的“各地為政、條塊分割”的局面。大部分新生代代農民工子女由于難以支付高昂的借讀費、贊助費,所以只能在農村學校繼續學業。

2.財政制度。當大批農民工子女離開農村后,其教育經費卻沒有隨其流動,而流入地城市的財政支出中并不包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經費,使得一大批農民工子女失去了財政的支持。城市所在學校由于教育資源有限,部分學校借機收取高昂的借讀費、贊助費,這種不合理的收費使得一部分收入低的家長不得不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3.錯誤觀念引導。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部分農民工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文化也一樣可以掙錢,花費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讓自己的孩子上學,也不應一定能考上大學,最后還是像自己一樣打工。另一方面由于農民工群體具有很大的流動性,一旦工作發生流動,其子女接受連續的、成體系的教育將成為問題,所以一些農民工家長選擇了讓孩子輟學給自己當助手。

三、新生代農民工留守子女教育問題對策探究

“中國義務教育實行的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現行義務教育制度明顯的呈現以戶籍為準的屬地性質” [4],而實際上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基本上都處于義務教育階段,且具有明顯的“人戶分離”的特點。如何保障新生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權利,實現中國城鄉教育一體化和均衡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1.改革戶籍制度。城市對隨遷農民工子女就學所持的歧視政策,所體現的“城鄉條塊分割的義務教育體制” [5]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作為實施義務教育的主體,政府應當承擔起全民義務教育的責任,著力打破二元戶籍制度在教育方面的限制。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戶籍制度以及相關不合理體制嚴重的妨礙了教育公平。只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才能從根本上為新生農民工人口子女的就學掃清制度上的障礙。

2.規范農村學校辦。大部分新生代代農民工子女由于難以支付高昂的借讀費、贊助費,所以只能進入農民工子弟學校繼續學業。然而由于這些學校缺乏資金來源,所以學校的設施、衛生條件極差,在師資力量方面顯得尤為薄弱。長期處于這種情況下,對其心理會造成極大地壓抑,部分農民工子女不得不放棄讀書。這就意味著,他們長大之后很難融入社會之中,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文盲,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成巨大的障礙。

3.完善《義務教育法》。積極推進立法程序,建立完善保護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增加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保障上的條款。在教育資源分配上,政府應對農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權給予全面、具體、詳細的規定,取消戶籍制度所強加的受教育限制,“將教育平等權貫穿于就學、升學、教育機會、教育結果” [6]等方面,切實讓農民工子女在維護其教育權利時做到有法可依。

4.義務教育體制創新,試圖引入“教育券”制度。義務教育經費由政府負責,不管受教育孩子戶籍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應平等的享受國家提供的義務教育。由于農民工隨遷子女離開戶籍地兒導致其權益受損,針對農民工子女流動性大的特點,可以引入“教育券”制度來解決專項資金撥付中的困難,以達到“錢隨人走”,從而使農民工隨遷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新生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成要素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據統計,中國有1.5億外出農民工,其中‘新生代農民工’有近1億人,約占農民工總數的60%”[7],由此推斷新生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將成為中國社會最重要的突出問題。只有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素質。

[1]周佳.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進入政策研究視野[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2]余心言.關注農村“留守兒童”[J].共產黨員,2005,(7).

[3]萬銘玉.從和諧社會視角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J].網絡財富,2010,(2).

[4]朱晨.農民工子弟教育中的問題[J].人口與經濟,2010,(S1).

[5]錢再見,耿曉婷.論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有效執行的路徑選擇[J].南京師大學報,2007,(3).

[6]萬寶方,龔春明.公共政策視角下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J].繼續教育研究,2010,(4).

[7]姚遠.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前途[J].中國職工教育,2010,(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