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分析

金美

摘要: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身體體驗與行為方式,具身認知理論的核心理念為身體的體驗與行為方式形成了個體的認知。本文從具身認知理論的視角探討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具身認知理論

現今中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現象頻繁出現,為了維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國教育部開始關注中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一門學科的普及化中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學,那么該如何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才能讓中小學生得到更切身的經驗以及領悟其核心是問題的關鍵。

一、具身認知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契合

個體最初的認知是離不開身體的,最初的認知則始終與具身的結構和活動圖式內在關聯。由此,具身認知理論提出了腦是個體認知形成的核心器官,它是嵌入于身體,但是生命持續的過程中個體的身體與所處的環境會時刻產生交互作用,說明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著強烈的聯系,因此,個體的身體的體驗及其活動方式形成了認知,身體的體驗在個體的認知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將具身認知理論的特征分為具身化、情境性、生成性和動力性。具身認知理論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著較強的契合度,一是有利于通過各種團體活動來營造出良好的體驗氛圍,進而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豐富心理感受,而這對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造成影響,最終改變認知;二是通過具身認知理論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以及行為過程統合起來,進而讓學生的心理與行為能夠處于良好的銜接狀態;三是心理健康課程中所包括的內容與學生的個體感受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具身認知化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內容,進而能更加高效地實現知識與實踐地轉換。

二、具身認知理論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認識自我認識自我主要包含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能夠通過觀察、自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分析和評價自己言行的對與錯,最后形成一個“我是……樣的人”的概念。比如,我認為“我是一個外向型的人”。那么通過體檢及平時的生活表現,我了解自己性格取向,同時我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溝通方式或者與人溝通的喜好度,善于與人交流,喜歡參加各項活動,并以此為樂。由此我給自己做了這樣一個總結:我是一個外向型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去認識自我。在開展此內容的過程中,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來了解自己。如能力方面,使用多元智能為理論基礎的課堂內容時,設計八大能力房間,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八大能力。(1 )人際:給學生提供三種不同處事方式的人,讓學生分別找出與他們合作的最佳方法;(2 )語言:在限制的時間內說出一篇完整的故事;(3 )音樂:聽完一段音樂,跟著打拍并辨別音調;(4 )空間:制作七巧板;(5 )邏輯:提供一則推理故事,讓學生推理出結果并說出理由;(6 )運動:操作一項兩手結合的機械;(7 )自然:提供給學生有關動植物方面的不同類型卡片,讓學生去分類,并識別圖中的類型,說出該圖片上呈現的動植物的特性;(8 )內省:制定一學期規劃,并找出優缺點。通過以上八個能力的體驗之后,進行總結與分析,從而了解自己所具備的能力。2.學會學習學會學習這一模塊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提升學業成就,提高學習心理品質與技能,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進行訓練與輔導,且消除厭學心理等。學會學習中開展元分析內容是,可以給學生做實驗,使用元分析之后的正確率以及沒有使用元分析之后的正確率相互作比較,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明白不同學習方法之間的特點以及優勢,最終使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3.人際交往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內容培養學生合群、積極向上、樂觀的、和諧的交往方式,要學會傾聽,學會贊美與欣賞,學會理解,學會溝通。如學習人際交往中的異性交往這一內容時,給學生傳達正確的異性交往的方式以及尺度時主要以友情為主的內容,此環節可加一項吃糖的實驗:拿起糖果→掰開皮→將糖果放進嘴里→將嘴里的糖果吐到糖果皮上→將此糖果給旁邊的學生,之后讓學生自行領悟其中內涵。4.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開展職業體驗活動,由學校統一組織,確定假期職業體驗活動的目標單位,采取自愿選擇職業的形式,統一審核、統一組團。各團隊設負責人(每位教師最多負責15 名學生),通過交流座談、走訪參觀、實地調研、職業體驗等方式到用人單位開展假期職業體驗活動,每個團隊的具體活動內容由學校與企業充分溝通后確定,不少于7 個工作日,對該職業進行認真考察,了解職業的人才需求和選人標準,并認真、詳細地填寫崗位體驗日志。綜上,具身認知理論要求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身體體驗以及行為方式,這要求教師將理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激發學生對心理健康課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釋放出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得到心理上的積極變化。

[1]鄭旭東,王美倩,饒景陽.論具身學習及其設計:基于具身認知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9(1):25-32.

[2]梁燕婷,徐詩匯,謝智學,彭柳中,林媚,李炳全.自信心形體化心理訓練的實驗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15):112-116.

[3]彭怡玢.身體與學習:具身認知視域下的教育戲劇[J].龍巖學院學報,2019(4):86-90.

[4]張博.從離身心智到具身心智:認知心理學研究范式的困境與轉向[D].長春:吉林大學,2018.

[5]徐柏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身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