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體育教學中怎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佚名
摘要:本文根據素質教育有關理論,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探討。提出實施素質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改造教材內容為突破口,調整體育課程結構;以改進教學方法為突破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提高師資水平為突破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改革考核方法為突破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
關鍵詞:體育、教學、素質教育
前言 隨著新的教育思想大討論的深入,全體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逐漸達成共識,但我們僅停留在討論上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積極大膽地進行素質教育實踐。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大學生這一目標,是我們全體體育教師的共同課題。本文將對新形勢下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進行分析,以期大家共同探討素質教育實踐。具體思路如下: 1.以改造教材內容為突破口,調整體育課程結構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調整課程結構。現行的體育課程結構,雖然有所改變,但總體還是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羈絆,重實踐輕理論,重共性輕個性,這種應付考試的形式嚴重壓抑了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展的需要,調動不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調整原有的課程結構,新增一些學生喜愛的、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信心、交往能力及終身受益的知識和技能的體育教材。大膽削減一些技術難度大、競技性太強、鍛煉效果差的教材內容(如鉛球、雙杠等),吸納一些娛樂性強、健身價值高的趣味體育項目(如游戲、游泳、跳繩、旱滑冰等);通過體育理論課、全校性選修課《體育健身原理》、《體育康復方法學》、《營養與健康》,向學生傳授科學鍛煉和自我保健基本知識;通過“運動處方”介紹,使學生能夠自己控制運動量,進行自我體質評價;積極創造條件對學生進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有關職業技能的指導,為學生今后參與社區的體育活動創造條件。 2.以改進教學方法為突破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應使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的時間少,主動練習的時間多,并能積極發現學習中存在問題。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培養學生對問題主動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例如:在體育課上安排游戲時,可啟發學生大膽思考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如何獲勝等問題。在教學中善于設計問題,徹底改變以往傳教士式的教學方法,大膽通過各種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否主動學習,能否成為主體,與教學方法關系密切。體育教師應根據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積極探討體育教材的娛樂化、健身化、趣味化設計,使同樣的教材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教法組織,通過教學形式的變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