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容心理咨詢在整形美容外科的臨床應用
佚名
作者:李京 高靜 趙梨花 徐艷梅 張素嬌
【摘要】現代社會醫學整形美容發展迅速,在整形美容技術日漸成熟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把關注的焦點轉向醫學整形美容過程中心理因素影響的研究,整形美容心理咨詢將在醫學整形美容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醫學整形美容的心理學背景、心理異常類型以及整形美容患者心理引導等角度出發闡述美容心理咨詢在整形外科中的臨床應用。
【關鍵詞】醫學整形美容;心理咨詢;心理引導
1醫學整形美容心理學背景
隨著物質文化的不斷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人們更多地把注意力轉移到對身體健美、感官愉悅的追求上。在此基礎上,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醫學技術的發展,醫學整形美容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但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醫學整形美容手術與其他普通外科手術不同,普通的外科手術治療是為了保證人體各器官的完整和生理功能的健全,而醫學整形美容手術則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的手術,它的目的是運用維護、修復、改善、和塑造人體美的手術方法來滿足人們對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生命活力和生活質量。普通外科手術是否成功取決于手術后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否正常、臨床癥狀是否消失、生理功能是否恢復,這些都是客觀化的療效判斷標準。而醫學整形美容是否成功取決于最終出來的效果,這個效果不是以單純的癥狀解除、功能改善為標準的,而是與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若患者術前的期望值過高、不穩定的人格特征、術前醫生與患者缺乏溝通或溝通不到位,他人的負面觀點和評價,都有可能導致患者在術后對手術效果不滿意,從而產生醫療糾紛。
英國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Manchester曾說過,醫學整形美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心理與社會的過程[1]。在醫學整形美容機構中配置整形美容心理咨詢師,在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下運用和研究整形美容心理學,讓整形美容外科醫生與美容心理咨詢師密切配合完成整形美容手術過程,既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又有利于醫生在工作中處于主動地位,減少醫患糾紛的產生。
2醫學整形美容中常見的心理異常類型
目前,在眾多有整形美容需求的患者中,有相當部分的人存在心理異常,中國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對整形美容受術者進行過心理特征的研究,結果發現有52%的人存在心理異常[2]。臨床上有學者[3]研究發現在整形美容的過程中患者常見的心理狀態有以下幾種類型:
(1)主動樂觀型:此類患者多屬身心健康,能客觀地分析自己目前的狀態,對美容整形有著較好的認識和了解。術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及想達到的效果,術后心理狀態調整較好,能客觀地看待術后自身的形象,一般此類患者的手術成功率較高。
(2)恐懼依賴型:此類型患者往往對于自己某一部位的欠缺或不足有充分的認識,希望通過美容整形予以改變,但他們對美容整形手術沒有明確的了解,術前極易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或產生對整形醫生完全性的依賴。
(3)缺陷障礙型:此類患者在體像上有明顯的缺陷,他們往往把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不幸或不悅歸咎于缺陷,故強烈要求手術,此類患者對于術后效果期望值較高。
(4)精神癔病型:在整形美容中遇到的精神癔病型患者,常常表現出的是思維內容障礙——妄想與超價觀念。妄想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病理學思維,即以毫無根據的設想為前提進行推理,違背思維邏輯,得出不符合實際的結論,同時對于荒唐的結論堅信不移,不能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進行知識教育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糾正這種荒唐結論。
在臨床上表現為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有某種嚴重的軀體疾病或存在軀體缺陷,因而到處求醫,即使通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和多次反復的醫學檢驗求證也無法糾正其歪曲的觀念。而具體在整形美容中碰到的此類患者常表現為主訴自己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有時甚至帶有夸張和恐怖色彩,這樣的情況屬于心理學上的疑病妄想,即超價觀念是一種在意識中占主導地位的錯誤觀念,超價觀念的發生雖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是患者的這種觀念是片面的,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只是由于患者的這種觀念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因而患者才堅持這種觀念不能自拔,并且明顯地影響到患者的行為。 3醫學美容心理咨詢對患者的心理引導
美容心理咨詢師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后,要判斷該患者是否適合進行手術,不能只一味追求手術本身的效果和經濟利益,否則一旦術后患者不滿意形成醫療糾紛,對于患者的身心和醫院的聲譽都是有損害的。上述主動樂觀型是美容整形的理想受術者。恐懼依賴型通過心理調整后,有望消除其手術的不利因素而受術。缺陷障礙型亦需進行心理調整,但首要的調整目的并不在于是否要施行面容的整形手術上,而在于其心理問題的調整上,若通過合理的認知調整,將其錯誤歸因的心理問題解除后,患者仍愿意實施整形手術者,亦可考慮為其施術。而臨床上對于精神癔病型患者一般不給予手術治療。
醫學整形美容患者前來就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的容貌和體型變得更美,而每個人的容貌是千差萬別的,審美觀也各有不同。患者就醫時,在心里已將自己期望達到術后的效果有所確定,但是,人的容貌又是難以用語言準確描述出來的,如果醫生沒有足夠能力了解患者所期望的效果,或者沒有耐心去了解,醫患沒有充分的溝通,醫生只是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去做手術,術后的效果就很有可能讓患者不滿意。在這里就涉及到了一個患者內心期望值的問題。整形美容患者內心都迫切想要變美,再加上電視、報紙的美容整形廣告的刺激作用,致使許多患者都是抱著極大的希望來到醫院的,而面對這樣熱情高漲的患者,作為美容心理咨詢師首先應該幫助患者調整他們的心態至一個平和的狀態,然后去了解患者整形的目的及心目中想要達到的一個效果,如果是不符合實際的期望,咨詢師就應該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患者調整期望值。比如,在現在的整形醫院中有許多患者就是拿著明星照片要求大變臉,希望把自己的某一部分整成明星的樣子,即使要整的部位和自身整體并不協調也要勉強進行,這是不可取的。整形應該遵循自然、協調的審美標準,如果強求只能帶來反效果。碰到這樣的情況,咨詢師就要對患者做一個正確的引導,明星的形象是通過化妝、服飾、拍攝技巧等多方面處理以后出來的效果,并不是一個普通人的常態,要愛美,首先要愛惜自己,認可自己,整形也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打造出個性、美麗的自己!同時,整形美容術后存在一定時期的恢復期,手術后的一段時間內,手術部位會有腫脹變形青紫的情況出現,對于這些情況的出現,患者感覺到這和當初自己預期的不一樣,可能就會出現后悔、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其實,只要咨詢師在術前和患者溝通好,幫助患者做到一個正確合理的心理預期,讓患者對整形手術的改造能力、自身的客觀條件以及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患者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可以減少的,也能收獲喜悅的心情。
4結語
現代醫學已經進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于醫學整形美容這樣一個學科中,心理學知識的運用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醫學整形美容在很大程度上可認為是客觀的形體容貌引起主觀的心理感受,而手術是否成功的關鍵往往就在于這種對形體容貌的塑造是否符合本人的主觀愿望。若只是想單靠整形美容的手術方法而不去重視患者的心理需求,是很難獲得最終手術成功的。所以如果能在醫學整形美容的臨床上介入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在整形外科醫生與美容心理咨詢師的密切配合下,共同針對患者的外表和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共同制定適合于患者外表整形與心理狀態的治療方案,疏導患者異常心理、調節患者期望值,通過這些專業的心理學手段與高超的整形美容技術來提高患者術后滿意度,減少因患者異常心理而引起的醫療糾紛。這對于整個醫學整形美容行業的順利發展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參考文獻
[1]Bradbury E The psycholog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 [J].Aesth Plast Surg 1994,18(3):301
[2]宋耀儒,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3-18
[3]申玉琴,連和,聶素潔.美容整形患者心理狀態分析[J].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1995,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