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意義療法在心理咨詢中對自我認知的意義
孫惠姝 李輝
論文摘要;意義療法是由維克多·E·弗蘭克爾教授提出的,他認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尋找生命的意義。本文對意義療法進行了簡單介紹,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個體尋找生命意義,幫助個體重新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認知水平。意義療法能夠使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得到發展,而個體自我認知程度和心理健康之間有著密切關系。
論文關鍵詞;意義療法 自我認知 自我意識
維克多·E·弗蘭克爾是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教授。他是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后,被稱為“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的意義治療的創始人。由于弗蘭克爾有醫學背景,因此他關注神經官能癥的性質和治療。他把神經官能癥分為幾種形式,并把由心理原因產生的神經官能癥歸結為患者不能從他的存在中找到意義和責任感。
自我認知是對自我的洞察和理解。當個體通過意義療法找到生命意義的同時,也是自我認知達到一個全新境界的時候。因此,想要解釋意義療法和自我認知,就需要說明這二者之間存在的共通點。
一、意義療法與自我認知的關系
弗蘭克爾發現,許多神經官能癥患者并不是由神經生物學的原因導致癥狀出現的,真正的致病原因是由于這些人沒有找到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他總結了大量的心理臨床工作經驗,并結合自己曾在納粹集中營里的經歷提出了意義療法,也就是以意義為中心的心理療法。這是和精神分析方法、人本主義方法、行為主義方法還有其他心理學方法等同的心理療法。
認知屬于心理活動的范疇,是人基本的心理過程。而自我認知是其中的一種形式,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即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況、人—我關系的認知,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等,也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理療法是心理治療師為了矯正求助者的各類心理與行為問題而采用的符合心理學原理的治療方法。心理療法是否有效,除了治療師的個人因素以外,被治療者的積極配合,對自身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客觀清醒認識也將起到關鍵作用??傊?,對于心理求助者而言,心理療法是客觀的,而自我的認知心理活動是主觀的。
如果說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那么也應該包含對自我生命價值的洞察和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我認知都要上升到這個層面。意義療法的最終目的是讓個體找到生命的意義,并不是為了幫助個體發展自我認知。只是個體在不斷追尋生命意義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構建自我意識,找到生命的意義也就意味著自我認知得到發展。因此,意義療法是幫助個體發展自我意識的途徑之一。
綜上可知,意義療法是否有效,個體的自我認知不可或缺,一旦個體找到生命意義,其自我認知必將得到發展。
二、通過意義療法發展自我認知
弗蘭克爾認為要尋求生命的意義,就必須找到確立意義的良好作用。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會受到潛意識的影響;潛意識是被性本能控制的,個體的許多動機都是處在動物本能的狀態下。而弗蘭克爾卻認為這只是人的潛意識需要貶低了人的純真,人真正渴望的是追求有意義的人生,這才是生命的初級動機,而不是本能驅力[1]。如果停留在弗洛伊德的潛意識里,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是難以得到發展的,只有把潛意識的東西放到意識層面上,才有可能談論發展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因此,弗蘭克爾從一開始就強調,人很清楚 “能夠為了他的理想和價值觀而活甚至作出犧牲”。發展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必須清楚行為背后的意義。
弗蘭克爾指出,人們在追尋生命意義時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必將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這些挫折會影響人們的行動與決心,如果不能按照最初的設想去實現目標,很有可能導致各種神經癥的出現。這時就需要意義療法幫助人們克服這些困難,幫助患者發現這些挫折背后所隱藏的意義,重心是關注現實存在。這又回到了自我認知的層面,不僅需要對自身的認知,也需要對自身所處的周圍環境的認知。關注現實存在也就是關注現實中的我及我所處的環境。關注也就意味要面對和承受,不是只有美好的才能接受,人們更多時候必須面對困境。人在經歷難以忍受的情境時,“就是人們已經實現的與還應當努力爭取實現的成就之間的緊張,或者是人們已經成為與將要成為之間的差距?!备ヌm克爾認為,為了尋求生命意義而不得不人為制造的一些緊張是有必要的。這些緊張增加焦慮,從而促使人們更加努力地去尋求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弗蘭克爾說過:“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因此,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義,而是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生活的特定意義?!眰€體在作為獨立的人存在時,其不受外界影響的獨立意識才是最重要的。個體要明白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自己成為負責任的人才能對生活作出反應。當個體明白了自身的責任時,也是他自我意識得到發展的時候。
盡管每個人的生命意義不同,但都有應當承擔的責任——實現其生命的潛在意義。為此弗蘭克爾提出三種途徑來發現生命的意義:(1)通過成功地完成某項工作或事情,來證明個體的生命意義;(2)對某些人或物產生的體驗和感受;(3)對生命不得不承載的苦難的理解和態度。對于第一點,很多人都很容易做到。生活中一些點滴小事的完成,都能使個體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例如,可以從種了一盆美麗的花或是飼養了一只可愛的寵物來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第二點,弗蘭克爾把對物的體驗和感受提煉為“真、善、美”,例如享受一次精神盛宴而體驗到生命的價值;把對人的體驗和感受認為是“愛”,愛是一種力量,通過去愛或者接受愛,發現自身存在的潛在力量,使潛能變為現實。第三點,就是經歷苦難。因為承載了生命中不得不承載的苦難,個體將悲劇變成了極大的成功,把一個人的困境變成人類的成就,從而最大程度地證明了個體獨一無二的潛力。
這三種具體途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第一種途徑很容易做到。當個體完成了第一步時,他承擔著事件的發展與變化,并且能夠從他完成的力所能及的事件中找到自我價值,這種承擔責任、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如果個體不能覺察自己及自己所處的環境,是無法明了肩上的責任及自我的生命價值的。第二種方法建立在第一步基礎之上,由此個體才能夠明白自己的能力如何,能夠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愛,能夠接受什么樣的愛。很多人認為“愛”誰不會,這是人的本能。但是弗蘭克爾提出的愛和本能的愛是有區別的。這里的愛需要個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同時,也了解他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自己可以付出什么樣的愛;只有了解他人,才能了解自己付出什么樣的愛是對方能夠接受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了解對方付出的愛自己該如何接受。如果愛是錯位的,是不可能找出自身的潛在力量的。然后因為有了愛,個體去愛想愛的和該愛的人,也得到了自己希望得到的愛。由此個體有了力量,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苦難,都充滿了勇氣。當個體在苦難中審視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時,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認為不要把苦難僅僅看成是苦難,只有那些真正經歷了苦難的人才更有可能發現生命的意義。因此,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用什么樣的態度看待自己以及周圍的環境很關鍵。
這三個階梯式的步驟對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不斷發展時,才能一步步了解生命的意義。弗洛伊德曾說過,精神分析是給有一定智力的人準備的。在這里,意義療法是給對自我認知有要求的人準備的。
三、 評價
意義療法只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并不以發展個體的自我認知水平為目標。但是意義療法在治療個體心理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在幫助個體認識自我。從另一個層面上講,意義療法并不一定只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個體,它也可以幫助那些需要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個體更好地理解自己及所處的環境。因此,意義療法并不單純的是一種心理療法,它可以上升為一種生活哲學和態度,它教會人們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教會人們如何看待困難。也正是如此,意義療法在幫助發展自我認知的同時,自我認知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對生命意義更準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