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高校心理咨詢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的探討
潘雪凌 邱爽
摘要:高校心理咨詢在高校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我國高校心理咨詢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重視程度不夠等,我們應加大解決力度,使其發揮真正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咨詢 高校心理咨詢 心理健康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學生正處于從青春期到成年期的過渡階段,其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可塑性很強。已有研究發現,在高校中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竟占學生群體總數的30~40%。這個數字也從一個反面證明了發展高校心理咨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心理素質是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直接制約著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高校心理咨詢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質,而心理素質的提高必定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高校心理咨詢可以在咨詢過程中深入了解求助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上遇到的困難、挫折,幫其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形成良好人際關系,提高其情緒自我控制力與環境適應力,增進積極的個人品質和活動效能;
再次,在心理咨詢的輔助之下,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提高,整體趨于更加健康的狀態,能夠以輕松的心態全身心的投入學習、生活,遵守校紀校規,減少學校管理阻力,利于學校整體穩步發展。
總之,高校心理咨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開展有著顯而易見的、重要的意義。但由于開展時間不長,高校心理咨詢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二、當今高校心理咨詢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心理咨詢的重視度不夠,相關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度較低
雖然很多高校都設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詢機構,但大多不夠重視,宣傳力度也不夠,很多學生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詢室的設立及其位置所在。很多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學生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不懂得如何進行心理調節;還有一些學生對心理咨詢存在偏見,認為暴露心理問題是個人性格缺陷或意志薄弱的表現,怕被同學恥笑,沒有勇氣走進心理咨詢室。這些都表明了學校在普及相關知識方面上缺乏力度。
(二)所配備的心理咨詢人員專業素質不夠高,實效性不強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從業人員大多是經過短期培訓的心理學教師、德育教師或校醫院的保健醫生,多數又屬兼職人員。由于精力和時間的分散,及必要的理論底蘊、有效的咨詢技術的不足,使心理咨詢往往僅停留在簡單的對話水平上,而且缺乏必要的案例管理,更不用說科學嚴謹的定量定性分析。而這必將降低心理咨詢的效用,極大影響其實效性。
(三)偏重障礙性咨詢及防治性服務,忽視發展性咨詢
高校心理咨詢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要使少數有各種心理異常表現的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危機,以使其能正常地適應生活和學習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使適應正常的大多數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因此,學校心理咨詢應側重于“發展性”問題的解決,而不應偏重于“異常性”問題的調適,應實施“促進發展為主,防治障礙為輔”的咨詢模式。
(四)與思想教育工作相混同,思想政治化太明顯
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相輔相成,都是為了培養身心健全的有用人才,但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思想政治工作強調說服教育,要解決的是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及道德水平問題;而心理咨詢側重人性,肯定個人價值,采取客觀中立態度,探求錯誤認知、行為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一些從德育或思想政治工作轉型過來的心理咨詢人員,很難從原有角色中有效轉變過來,往往把來訪者的心理問題看做思想問題,把人格障礙看做作風問題,并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對待處理,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校心理咨詢存在問題的對策探討
(一)高校應加大對心理咨詢的重視程度及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理解程度
學校相關領導應首先對心理咨詢工作重視起來,并引導全校師生對心理咨詢的關注。可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各種渠道來宣傳心理咨詢,如,校園網絡、學校報刊和專家講座等。通過這些宣傳途徑,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的有關知識,消除師生對心理咨詢的誤解,提高其對自我心理的正確認識,是心理咨詢成為學校的一個常項業務。
(二)大力建設專業化的心理咨詢師資隊伍
一支數量足、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是高校心理咨詢工作順利開展和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專業化咨詢隊伍的建設可通過多個方面來實現,如:選派優秀心理學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的專業培訓;聘請專業心理咨詢人員做兼職咨詢師;建立工作例會制,加強心理咨詢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促進其咨詢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的督導制度
建立并完善學校心理咨詢督導制度,能夠促進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成長,提高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效果。我們要借鑒國外的督導經驗和模式,結合我國實際,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咨詢督導制度。如,學校可建立駐地咨詢督導專家或者巡回督導專家隊伍等。
(四)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激發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而建立一個這樣的激勵機制,我們首先要改善咨詢室的工作條件,其他措施如:提高相關人員的報酬;為心理咨詢室的從業人員提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學校相關部門應撥出專款,用于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專項應用性研究。
[1]朱陽昌、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錢永福,當代中國心理咨詢的誤區[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7(3):270.
[3]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