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色資源在特殊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吳俊萍
【摘要】特殊專業大學生從小或從高中階段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接受體育、美術、音樂、舞蹈、播音主持等專業的訓練,從而使他們沒有時間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導致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從而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困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進紅色資源,則可以幫助他們重塑一個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紅色資源特殊專業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高校一個特殊的群體,特殊專業大學生(主要是指音樂、體育、美術、播音主持等專業的學生)改變了高校學生的傳統結構,豐富大學校園生活,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很好體現。但是,由于特殊專業的學生們,從小開始接受體育、美術、音樂、舞蹈的訓練,或者在高中階段當普通專業學生全力以赴應付高考時,他們卻用全部精力來進行專業訓練和學習。他們的特殊經歷,形成了他們所具有的“三多,三差”特殊心理狀況。
1專業技能多一點,文化底蘊差一點
在素質教育的催生下,有很多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琴棋書畫”,有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愛,有的是被逼無奈。小學、初中是一放學就往特長班補課學習,到了高中,為了能考上大學,把物理、地理、歷史等“副科”全部放一邊,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專業的學習。高考這根指揮棒引導著學生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放在特殊專業的學習和訓練當中去。直到專業聯考結束后才擠出四五個月撿起要考的科目進行突擊復習,有點吃快餐的感覺。這樣,自然而然地不能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知識學習到精髓處。臨到后來,有些學生連基本的請假條格式都不會書寫,常用字也經常出現錯別字。在中國的青歌賽決賽現場經常看到選手專業技能很扎實,可對常識問題的回答也出現低級的笑話。
2自我主義多一點,人際交往能力差一點。
特殊專業的學生,在前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時,由于專業的特殊性,他們經常一個人或幾個人跟著老師上小課。比如鋼琴、聲樂、器樂一般就是一個或四五個學生跟著一位老師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缺少溝通、聯系、配合。比如運動項目告訴大家:更高、更快、更遠,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音樂節目告訴大家:獨唱(獨舞、獨奏)只能有一個人上臺;美術作品告訴大家:創作藝術作品要有靈感和天賦。如此一來,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競爭,卻缺少了合作。特殊專業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去跟別人溝通、甚至有的同學只看到自己個人的小利益或者小團體;自私、缺少包容心。這一點在獨生子女的特殊專業學生上尤為突出。
3享樂主義多一點,理想信念差一點。
特殊專業學生普遍比普通專業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要好。他們擁有較為優越的物質條件,而且像音樂、舞蹈、美術、播音主持、影視等方面,為了在作品中表現出美的藝術效果,他們會花更多的精力在美的追求和享受上。這種對美的藝術修養和習慣,經常會帶到生活中,吃的要有細膩、潤滑的口感;穿要脫俗、飄逸的動感;住要溫馨、浪漫的靜感;用要有品位、高檔的質感;行要自由、快捷的快感;總之是吃穿住用行,一人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差!相互之間學習、交流的是物質生活,而對人生的理想信念理解則欠缺。甚至產生了“寧在寶馬車里哭,不要在自行車上笑”的“唯物主義”愛情觀。 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見》明確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借助紅色資源對特殊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種形式實現:
(1)唱紅青春,演繹經典
目前,有些電視臺或地方政府開展了“紅歌會”等傳唱紅色主題的歌曲。通過音樂,特別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既能提高特殊專業大學生的藝術,激發他們在專業技能方面的創作;又讓特殊專業大學生們在演繹這些紅色歌曲的時候,自然會去查閱紅色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傳達的主題思想等內容,從而幫助他們加強歷史文化知識的學習,并且受到紅色歌曲的感染,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紅色旅游,弘揚紅色文化
贛南作為革命老區,擁有很多歷史、紀念意義的文明古跡:將軍園、瀲江書院、將軍紀念館、革命歷史紀念館、毛主席作長岡鄉調查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館、蘇區干部好作風陳列館、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舊址、紅井、客家圍屋等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也體現革命先烈們的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為了黨的事業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光榮傳統。在對特殊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把這些紅色資源作為載體或教材,可以充分利用圖片展、紅色電影展播等形式用生動、鮮活的案例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糾正他們現在存在的享樂主義、自我主義。
(3)紅色班級進校園,重走紅色路
現在大學班級命名一般是入學時間+專業組成,對學生來說只是入校時間和專業成了他們區分自己與他人的標志,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約束力和自豪感。如贛南師范學院在試行的用代表紅色精神的名字給一些班級命名,如“興國班”。這樣,該班所有同學肯定會對這個名字進行詳細了解,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如“緊箍咒”一般會對自身進行約束,要求自己按照“興國”走出來的革命老前輩一樣艱苦創業、銳利進取、報效祖國。紅色班級進校園,能更好地幫助特殊專業大學們對紅色精神進行傳承和發揚。
紅色資源,是中國尤其是贛南特有的一份寶貴財富。它是抽象的,更是具體的;它是古老的,更是年輕的。在對特殊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運用紅色資源,既是對中國優良傳統的學習和繼承,更是促進了特殊專業大學生心理的日趨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