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網絡環境下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張繼攀
一、兒童在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特別是隨著留守兒童的增多,我們的學生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如孤傲、怪僻、任性、自卑、懦弱、膽怯、嫉妒,甚至厭學和自棄等等。這些不健康心理不僅束縛了學生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思維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載力,而且也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全體學生之中,各層面的學生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受到影響,而傳統教育無法完全地妥善地解決。
二、通過信息技術和社會的努力來建設良好的兒童健康發展的環境
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問題等負面影響客觀存在,但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對網絡時代的心理健康關注得都不夠,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網絡環境下少年兒童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還沒有釜底抽薪的最有效的辦法,讓學生徹底離開網絡環境既不現實也不科學,所以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多渠道緩解網絡環境下少年兒童們的心理問題。
1、以信息技術作為手段,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把視角轉向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上
利用計算機輔助心理健康教學,不僅能刺激人的視覺、聽覺,而且能有效地喚起人的興趣、情趣和思維。所以計算機輔助心理健康教學為學生了解知識、理解內容最終形成正確心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能夠使心理健康教學更為生動活潑。
(1)利用計算機輔助心理健康教學,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利用一些顏色鮮艷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配合教學內容設計新穎的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心理健康教學能順利有效地開展下去。
(2)利用計算機輔助心理健康教學,實施愉快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小學生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觀察事物時往往缺乏一定的邏輯順序,并且停留于大致的、籠統的、輪廓的觀察,不善于觀察事物的局部,常常會遺漏重要細節。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就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事例,從而發現教師提供的事例中包含的問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3)利用計算機輔助心理健康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導向抽象思維為主導的過渡階段,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是還不是很成熟,有時需要借助直觀、形象的演示,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并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形象思維引向抽象思維,從而能更好地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 2、提高社會對青少年網絡心理問題的關注程度,建立少年兒童網站,成立專門的綠色通道
首先在軟件環境上,在加大對不健康網站的治理力度、完善網絡法律法規、積極宣傳《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等工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用先進的文化去占領網絡陣地,建立一批有質量、有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少年兒童們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努力在網上營造主流文化氛圍。
另外學校應組織學生進行上網培訓,在信息技術課中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并努力提高學生分辨信息、選擇信息、正確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更多地給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時間,教給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方法。
3、在學校中重視并大力開展團隊精神的教育
虛擬世界唯一不能代替的就是由大多數人組成的集體,要用集體的力量使學生不再沉迷網絡,讓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來代替“網絡迷幻藥”。學校應該和社區、家庭聯手,大力開展團隊精神教育,加強對中小學生閑暇時間的指導,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個人愛好、興趣,加速少年宮、科技館及社區少年活動場所建設,擴大少年兒童的課余活動空間,使網絡不再是業余時間的第一選擇。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愛心、責任心以及合群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要注意這些素質的綜合培養。此外,還要花工夫下大力氣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群、合作精神。
4、 開辦網上家長學校,優化教養方式,構建家庭學校聯絡機制
開辦網上家長學校可以對家長進行家教指導,讓父母積極地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精神關懷,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關懷、理解與安慰;還可以指導家長怎樣與孩子聊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怎樣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尊重孩子的認知,滿足孩子對精神之愛的需求,以減少孩子上網的欲望。班主任老師也要結合學生及其家庭的特點,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通過網上家長學校及時地和家長聯系,及時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使學校、家庭共同教育好學生。
總之,緩解網絡環境下的少年兒童心理問題非一日之功,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切實體驗、理解孩子的心理不適,盡量與孩子產生共鳴,對孩子的苦惱多一點寬容與鼓勵,少一點指責,使孩子沐浴在愛的溫暖中,增強其面對困難的勇氣。同時又要站在過來人與成年人的角度對孩子作適當的指導,鼓勵孩子獨立處理遇到的問題,而不是越俎代庖,以此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讓網絡豐富而不是替代孩子們的生活,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融化孩子們心中的“堅冰”,作好對孩子們未來成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