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影響解決高中數學問題的心理因素及對策
謝水連
內容摘要:高中數學問題的解決是學生數學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它除了受問題解決者的知識、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等智力因素影響外,心理因素也決不能忽視。特別是對于身心飛速發(fā)展的高中生來說,關注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影響他們的各種心理因素,培養(yǎng)他們穩(wěn)定、健全的心理品質就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問題解決、心理因素、定勢、學習動機、意志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知”與“學做”總是密不可分的,學習完新知識以后,往往必須通過“學做”去驗證。可是在這個“做”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許多的問題,而我們經常聽到是:學生反映在“學知”時看似已經掌握的知識,但到自己解題時,總感到困難重重,無從入手;有時,在考完試或者講解完一道題后,常常看到學生拍腦袋:“唉,這么簡單!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事實上,有不少問題的解答,學生發(fā)生困難,并不是因為這些問題的解答太難或是其知識面上的缺失,而是在解題中缺乏頑強拼搏、不怕失敗、百折不撓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的缺失,有的是來自于我們教學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則來自于學生自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分析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筆者就影響解決高中數學問題的心理因素及對策談幾點芻見。
一、 影響解決高中數學問題的心理因素的組成。
1、思維定勢。即重復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對活動的準備狀態(tài)。不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而直接影響到人們靈活的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往往要求學生具備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知識抽象性、密度性、獨立性方面的巨大差異,很多學生仍然沿襲著初中的思維方式,從而對高中數學問題的解決產生很大的影響。記得筆者在高一數學課上曾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一張長方形的紙片,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當時很多學生的馬上回答剩下五個角,也有部分學生說剩下三個角。其實這個問題在高中數學中,也就是一個簡單的分類討論問題,只要學生拿一張紙比劃一下,不難得出答案是多樣的。從這個問題來看,思維上的定勢,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2、學習動機。人的活動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fā),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活動也同樣如此。動機的強度不同,影響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動機的強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成正比,但動機太強或太弱都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果。動機太強使認的心情過于緊張,不易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重要因素;動機太弱容易被無關因素引到問題之外。而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認為數學太難,太抽象,從而失去了學習動機,嚴重影響了數學的學習。
3、意志。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的支配、調節(jié)行為,從而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難的性質和克服困難的難易程度為衡量標準。有些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也常常是害怕困難,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我們也經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怕學數學,例如有些同學害怕立體幾何,于是一看到立體幾何的題目就頭痛;有些同學害怕應用題,于是考試一遇到應用題就放棄,以至成績波動很大。其結果往往是簡單的題目也放棄,令人懊悔不已。
4、情緒。情緒對問題解決有一定的影響,緊張、惶恐、煩躁、壓抑等消極的情緒會阻礙問題解決的速度,而樂觀、平靜、積極的情緒將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如學生考試時,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黑馬”,但也常常會有成績好的學生發(fā)揮失常,這往往就是考試時的情緒所影響。由于情緒過分緊張,會使其思路阻塞,面對容易的問題而束手無策,有時甚至一些平時做過的題目也會忘記。如果學生能以輕松的情緒迎接考試,將有利于思考,打開思路,使問題得以解決。
二、針對影響解決高中數學問題的心理因素的策略。
1、關注學習過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數學的高度抽象化與形式化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要真正的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動性,自己把需要學習的東西找出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認識事物的實踐過程中去,使他們在對問題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思維過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數學結論,使學生認識一種“思想”或“方法”的個性,即認識一種數學思想或方法對于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有效。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合理、正確地應用數學思想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的目的,能幫助學生改變對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培養(yǎng)積極的認識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立較高的學習目標,對能力不強的學生可以適度降低要求,而在他們有了點滴的進步時就給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們體驗到成功感,又體驗到失敗感。具體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分層布置作業(yè),甚至對考試的題目也可以進行分層設置。
3、注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引導學生通過對數學問題的研究,能親身實踐與體驗,從解題中體會到“以退求進”、“能進能退”等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在“逆境”中能冷靜地分析問題,修正錯誤、堅持真理的良好品質。具體表現(xiàn)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獨立作業(yè),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在作業(yè)中遇到的問題,一定要鼓勵他們盡量獨立完成,只有在經過多番的嘗試后才能問老師或同學。做錯的題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認真的糾正過來,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應付困難,面對挫折的堅強品質。只有在體驗過“挫折”與“失敗”后,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4、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能有效的改進教師的教學,具體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反映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就和進步,包括測驗、尤其是作業(yè)中的點滴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診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改善和調整教學過程;(3)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解題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問題的解決不但是學生數學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學生的心理因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由此,關注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影響他們的各種心理因素,培養(yǎng)他們穩(wěn)定、健全的心理品質就更顯得意義非凡。
1、樂國林田建芬《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探析》《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年2期
2、程明亮等《解決問題心理學》重慶大學出版社,1991年
3、葉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
4、葉堯城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