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高中生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未知

1引言

處于青春后期的高中學生面臨雙重的壓力,不僅快速的社會變革給中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也會成為壓力源。在社會變革過程中,新的價值觀念和傳統觀念的沖突,使原來一元化的價值體系向多元化演變,處于價值觀成形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陷入迷茫。社會變革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一些副產品例如社會兩極分化的加聚、失業的威協、個人保障社會化等各種社會因素,都使青少年處于無形的壓力之下。青春期自身生理、心理、社會性的發展需求,如第二性征的發展。與異性朋友的交往、與父母關系的重新審視、社交圈子的擴大等,都是中學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壓力的積極面在于,適當強度的壓力可以轉化為個體前進的動力,但壓力的消極面在于處于高壓力環境下的個體容易產生健康問題,包括生理上的疾病和心理上的困擾。關于家庭壓力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指出,來自家庭內部的壓力,如家庭成員不和、內部爭執等,已成為青少年情緒困擾的主要原因;來自學業方面的壓力更成為中學生心理適應不良的關鍵誘因。甚至于有中學生不堪生活重負而選擇了輕生的道路。

壓力與青少年發展,特別是心理健康的關系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雖然很多研究都指出壓力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關系很大,但就壓力源本身的關系研究還不多見。青少年壓力源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方面的壓力,例如家庭矛盾、學業負擔及人際關系,但缺乏系統的全面研究。再者,研究多選用國外的生活事件(lifeevents)量表作為壓力指標,雖然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有關,但它忽略了個體對壓力源的認知功能,以及有脫離日常生活情境等不足。有研究指出,日常生活的煩惱(dailyhassles)是比生活事件更有效的指標,且日常生活中的煩惱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更為密切。本文通過探討高中生對26項日常生活煩惱的感受,試圖分析高中生主要的壓力源及其結構,并分析壓力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從認知評價的角度來說,壓力是人和環境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在這種關系下,人感到的環境的需求已經超出了自身可以應付的能力,或者已經威脅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在此基礎上,源自環境的任何物理的和心理的需求就稱為壓力源。

2方法

2.1被試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從上海市10個舊區和4個新區中抽取8所完全中學80個教學班,共3161人。剔除無效問卷后,實得有效問卷(人數)2986份(人),其中男1388人(占46.5%),女1598人(占53.5%)。在全部被試中,高一學生1047人,占35.1%;高二學生1119人,占37.5%;高三學生820人,占27.5%。

2.2方法

在對十名高中生及其家長和2名高中老師的深入訪談(deep interview)和焦點小組(focusgroup)討論的基礎上,構建26項壓力源量表,要求高中生在閱讀每一項目之后就是否對自己構成壓力予以選擇從“O”沒有壓力,到“3”壓力大,總分范圍O至78,高分表示壓力感受大。除此之外,還要求被試完成普通心理健康問卷(GHQ-30)和一些個人資料問題。普通心理健康問卷(GHQ-30)由30個涉及心理健康的項目組成,要求高中生在閱讀每一項目之后選擇是否有此情況出現,從“完全沒有”到“很多”,總分范圍O至30分、高分表示心理健康較差,其中文版在華人青年人口中有令人滿意的信度和效度。

3結果與分析

3.1高中生壓力感受的總體情況

由26項壓力源組成的壓力源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達0.89。從總體壓力感受上來看,在0到78分的全距39分的理論中位數下,被試的平均得分為34.22分(s=12.11),表明被試所感受到的總體壓力水平略低于理論中位數。若以理論中位數(39分)為分組際準,則有32.9%的被試處于高壓力感受組,亦即有近1/3的被試感受到較高的壓力。鑒于壓力和健康的相關,高中生的壓力舒緩問題值得引起家長和教育部門的重視。

方差分析顯示,男生和女生在總體壓力感受上有顯著差異,女性所感受的壓力高于男性(F=5.27, P<.05)。對不同年級的高中生來說,似乎高三學生所感受到的總體壓力反而低于高一和高二的被試,但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 F=0.99, P>.10)。

3.2高中生的壓力源

從個別壓力源上的感受來看,在0到3分的全距中以均數計,最高的五個壓力源依次為:考試成績不夠理想(X=2.04,s=0.84),在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同學(x=2.02,s=0.87),能否考上大學(X=1.99,s=0.94),考試要爭取好名次( x=1.90,s=0.34),父親或母親的期望(x=1.87,s=0.87)。最低的五個壓力源依次為:青春期生理變化(x=0.57,s=0.67),自己的外貌(x=0.68,s=0.77),目前自身的家庭經濟狀況(X=0.73,s=0.84),生?。╔=0.76,S=0.86),沒有錢買自己想買的東西(X=0.81,S=0.84) 在高壓力源組中,有1/3左右的被試感到壓力大,有四成左右的被試感到壓力中等,只有不足一成的被試感到沒有壓力。在低壓力源組中,則只有5%左右的被試感到壓力大,而半數左右的被試感到沒有壓力。

壓力源方面看,學習和學業無疑是中學生最大的壓力來源。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高中生學業上的壓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對別人期望和要求的認知,以及和別人比較的壓力。筆者認為,這與中國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社會取向有關。楊國樞先生曾指出,中國人在人和環境的互動中,表現出一種社會取向,具體體現在注重家族、權威、關系和他人。這些互為影響的因素使中國人較為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別人對自己有什么期望,特別是和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在成年人可以是父母、配偶、領導或朋友,在青少年則主要是父母、朋友、老師和同學。所以青少年對這些重要關系人員要求、期望、態度的感知成為他們重要的壓力來源。

3.3高中生壓力源的因素分析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在經濟方面的壓力顯著增加,而在與父母交往方面、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方面的壓力有所減少。就與父母交往、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方面的壓力有所減少的現象來看,高中生在生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正在不斷走向成熟,而經濟方面的壓力顯著增加可以看成是青少年要求獨立和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

3.4壓力和心理健康

在0-30分的普遍心理健康問卷(GHQ-30)中,被試的平均得分為7.74(s=4.93)。若以6分為分組標準,則只有0.8%的被試沒有任何癥狀,39.3%的被試有1到5個癥狀,而59.9%的被試有6個或以上癥狀。

相關分析顯示,壓力和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正相關(r.37)。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經驗高壓力的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經驗低壓力的被試(F=264.74,P=<.001)。處于高壓力感受下的高中生更容易有焦慮、抑擾等不良情緒,以及人際關系敏感和睡眠問題。這與中外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是可以互為印證的[5.6.13]。

從各個不同的壓力源來說,與心理健康關系最密切的是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方面的壓力,其次為學習和學業方面以及健康方面的壓力,最不密切的是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這一結果使我們看到高中學生在經濟上還沒有獨立,經濟方面的壓力不是很嚴重地影響心理健康。但在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方面,雖然感受到的壓力不比學習和學業方面大,但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更為密切。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生理和社會性發展對高中生的要求和挑戰。處于青春期后朝的高中生面臨人際關系的重組,他們正從原來的家庭保護傘中走出來,在學校和社會這些更廣闊的天地里建立自我;同時,中國社會對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視和關注,也使人際關系方面的壓力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敏感;再者,青春期所帶來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使高中生重新審視自我以及重新認識與異性朋友的關系,這和人際關系是有密切相關的。

如果說學習和學業是老師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那么生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因為源自這些方面的壓力所引起的情緒、睡眠等心理健康問題,將會間接影響高中生的學習,如此惡性循環,對青少年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在壓力和心理健康的關系上,男女被試在學習和學業方面,以及未來前途方面有顯著差異;女性被試在這兩方面與心理健康的相關顯著高于男性被試,一方面女性被試在學習和學業方面感受到的壓力高于男性,另一方面這可能和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消極應付方式有關。研究指出,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受個體的應付方式的影響,消極的應付方式不僅無法舒緩壓力,還會加重應激,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指出,男女青年在選擇和使用應付方式時有不同的偏好,女性更多用自責、求助和退避等應付方式,而男性多用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求助從表面看似乎是積極的應付方式,但求助本身與依賴性有一定關系,再者求助時的自我暴露對自尊也有一定影響。

4結論

4.1雖然被試所感受到的總體壓力水平略低于理論中位數,但有近1/3的被試感受到較高的壓力。鑒于壓力和健康的相關,高中生的壓力舒緩問題值得引起家長和教育部門的重視。

4.2高中生的壓力源可以歸為六大類別: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方面的壓力、學習和學業方面的壓力、與父母交往方面的壓力、未來前途方面的壓力、經濟方面的壓力、健康方面的壓力。在部分因素上發現性別和年級差異。

4.3高中生所感受到的壓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相關。關系最密切的是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方面的壓力,其次為學習和學業方面以及健康方面的壓力,最不密切的是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