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高職生社會實踐教育的探索與思考
李軍良
論文摘要:高職生社會實踐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它幫助青年高職生參與到社會生產活動中,幫助高職生適應社會生產生活,學習社會文化并不斷內化到個體中,同時也增強了高職生對國情、市情、民情的認識,有力地增強了高職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對高職生社會實踐教育的功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對社會實踐教育的做法進行了論述和總結。
論文關鍵詞:高職生;社會實踐;探索;思考
一、高職生社會實踐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實踐對于社會的意義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實踐形態就是社會因素的實際運作過程。社會實踐教育活動,所要面對的就是利用各種社會因素,進行實踐活動,從而對社會發展、社會變化以及社會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個體對于過去其主要從靜態角度關注的現象,如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等,要轉變為從實際運作過程的角度重新加以關注。 (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高職生社會化 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往我們對社會實踐教育功能的定位基本上局限于通過社會實踐增進高職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提高動手能力,促進良好品格的形成這些方面,往往忽略了社會實踐促進高職大學生社會化的價值。因此,我們要在深入發掘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價值的基礎上,要凸顯社會實踐對高職大學生社會化的促進作用,在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強化其高職大學生社會化的功能,以此為導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促進高職大學生社會化進程。 1.社會實踐促進高職大學生人格社會化。作為高職大學生而言,其社會經歷和閱歷都還未豐富,人格尚未健全,通過參加社會實踐,高職大學生可以進一步融入社會,感知社會的發展歷史以及發展現狀,了解社會結構,進一步加深其社會責任感,健全其人格,使其人格特性由校園的封閉式逐漸社會化,不斷改造自我,以適應各種社會關系的要求,發展自身的社會性,逐步建立起社會化的人格,更好的適應社會、為社會服務。 2.社會實踐優化社會結構。社會運作的每一個過程和行為其本質特征都是對社會因素和社會資源的利用,從而達到改造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目的。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其實踐過程就是利用學校、企業、政府等方面所提供的社會因素來對現實社會進行新的認識和體會,從而改造和促進社會發展。 3.社會實踐豐富高職大學生社會文化。社會文化是與基層廣大群眾生產和生活實際的緊密相連,由基層群眾創造,具有地域,民族或群體特征,并對社會群體施加廣泛影響的各種文化現象和文化活動的總稱。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和認識當地的社會文化特色,也可以直接的參與到其文化活動和文化建設中去,從而更加深入的認識當地社會文化。 (三)社會實踐提升高職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社會實踐增強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社會的形成是由個體組成的,社會不能脫離個體而存在,個體在沒有社會的環境下也是不能夠生存的。因此,社會的發展必須依靠個體共同的力量。而個體要具有為社會為集體的責任感,這樣社會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2.社會實踐教導學生感恩社會。感恩是每一個學生所需要的品質,也是衡量是否能夠適應社會中的一個標準,沒有感恩之心的個體人格特征是不完整的。社會實踐的過程,其本身就是實踐者和社會互動的過程,實踐者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社會中的其他個體相互之間的聯系,同時,在社會實踐的開展的過程中,盡快融入社會,給自己在社會中準確定位,學習社會生活的點滴,個體的生存是需要相互協助的,可以引導教育學生增強感恩社會的意識。 3.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奉獻社會。學生只有親身參與社會實踐,其社會責任感相應會有所提高,從而懂得感恩社會、奉獻社會,并從實際情況出發,以實際行動去奉獻社會,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促使社會更加和諧健康的發展。 (四)政府、企業在社會實踐中承擔育人責任 作為社會發展的管理者和推動者,政府和企業在進行自我的各種活動或業務之時也使用了社會的很多資源,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和幫助。那么,對于社會中的政府和企業來說,除了履行其本身管理社會、保障社會良好秩序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責以外,還承擔育人責任,與學校一道為社會的良好運行和健康發展培育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社會實踐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支持。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的社會資源和平臺,對于培育高職大學生的高校而言,能提供用于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社會資源和平臺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作為較大的社會主體(如政府和企業)在這些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 2.政府、企業與學生雙贏。政府可以用行政權威對企事業單位提出工作要求,并在政策指導以及具體實施中給予支持和幫助,從而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作為企業來說,高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夠有力提升高職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自己的發展培養了后備人才,有助于企業的發展。
二、重慶“六個一”工程落實與啟示
為了加強高職大學生社會化,促進高職大學生了解國情、市情、民情,增強與群眾的感情,進一步的優化社會結構,調整社會關系,使社會發展更加穩定順利,重慶市政府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每個高職大學生種一百棵樹,每所學校建一片‘大學林”、“組織高職大學生帶薪實習一個月”、“到農村三進三同一個月”、“到企業做工一個月”、“開展學軍一個月”、“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的“六個一”社會實踐活動。 (一)入校學軍 對于每一屆的重慶科技學院新生而言,新生軍訓無疑是其高職大學生涯中難以忘記的一個階段。入校伊始,學校便安排組織新生開展軍訓工作。軍訓包括軍事技能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學校認識到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學生要學習優良的社會文化傳統,要從社會文化和社會精神的方面進行培育。學校組織學生“唱紅歌、聽紅色講座、參觀校史館、學習鐵人精神”等,旨在通過這些內容進行熏陶和教育,使學生傳承和延續優秀的社會文化,并將這些精神文化進行吸收、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其社會責任感,形成社會化的人格,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服務。在軍事技能訓練方面,通過開展隊列訓練、軍體操、實彈射擊等科目的訓練,旨在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特別是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幫助學生不斷地礪練自我,逐漸社會化,逐步向社會靠近。 (二)帶薪實習 在政府、企業、學校協調配合下,重慶科技學院高職大學生帶薪實習活動有序展開。重慶市政府積極組織、協調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實習崗位;各個企事業單位積極配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工作崗位,還配備了指導老師;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活動,安排校車接送實習學生,安排學生住宿,配備指導老師,在實習期間對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和指導,學校還在實習學生中開展總結和表彰活動。學生在實習中了解到了社會生產活動的每個環節,也知道了社會發展以及社會組織結構的基本形式,加深了對于社會的基本認識。 (三)環保植樹 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既是環境問題,人類生產生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到了嚴重至極的地步,這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問題,更根本的則是人類對于整個社會的責任感缺失的表現。為此,重慶市政府提出“五個重慶”,其中一個就是“森林重慶”,結合相關文件要求,重慶科技學院與璧山縣林業局積極聯系溝通,組織學生集中種樹,在璧山建立了三百多畝的“大學林”基地,為社會環保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四)社會調研 對于社會基本情況的了解和掌握,來自于親身的調研結果。為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社會基本情況以及發展狀況,重慶科技學院利用假期時間組織了上百支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調研隊伍深入基層了解最基層的社會發展狀況以及政策執行情況,調研團隊深入重慶市區縣進行實地的調研,其調研內容涉及到了“民生十條”的落實、企業生產、孤寡老人生活狀況、留守兒童生活情況、新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等方面。學生在實施調研的過程中,切身了解到了社會基層的發展狀況和發展需求,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社會基層生活的實際情況。 (五)三進三同 高職大學生“三進三同”社會實踐活動,是在黨員干部三進三同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結合學生實際,以促進高等教育和社會生活相接軌為目的,以“三進三同”作為主要活動方式,開展一系列諸如“政策宣講”、“調查訪問”、“同吃同住”的活動來加深學生與勞動大眾的情誼。三進三同即深入農村,與農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生進村社、進農戶、進田間,了解農民生活和農村現狀,切身感受民生疾苦,增進同農民群眾的感情,重慶科技學院組織了50支三進三同隊伍開展這項社會實踐活動,在三進三同的過程中,學生與農民的感情得以加深,群體之間的交流增多,彼此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社會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六)企業做工 結合學校各個專業的特點,學校積極聯系了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地產集團公司等十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為學生提供學工崗位。高職大學生通過在企業做工,了解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過程,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律,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合作觀念與市場經濟觀念,促進了青年學生社會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了學以致用的水平。
三、對高職生社會實踐社會化的思考
(一)高職大學生社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現今的中國社會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結構的整體性和根本性變遷,利益關系的調整和重組,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將會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帶來全新的變化,高職大學生只有不斷地的參加到社會實踐過程中去,才能夠實時的了解到轉型期社會不斷變化和發展特點,才能夠不與社會脫節,逐步的社會化,最終融入社會,為社會的發展以及順利轉型做出貢獻。 (二)社會實踐需要各方面強有力的支持 從重慶市“六個一”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中可以看到,在每個環節中都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這些幫助有政府、企業、學校以及個人等社會群體和個體,社會實踐是一個社會性的活動必然需要各個社會成員給予支持,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和幫助,高職大學生才能夠順利的向社會化邁進。 (三)社會實踐發展空間大 目前的社會實踐,包括重慶市的“六個一”工程,都還只是處在初步發展階段,被局限于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之內,今后的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其發展的空間和時間都很大,例如,可以將活動范圍擴充至周圍省市甚至全國范圍,供廣高職大學生更加廣泛了解各地的社會發展狀況和基本情況;其時間跨度可以從假期逐步延伸至平時,利用休息時間在周圍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增強社會實踐的廣泛性和連續性。 (四)社會實踐組織管理體系改進 目前的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雖然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但在開展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缺點,最主要的是其組織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因此,一套良好的組織管理體系,是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保障。為此,需要建立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新模式的長效運行機制,對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科學指導,并做出合理安排,有效協調社會各方的職責關系。
四、社會實踐展望
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整個社會實踐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體與社會主體進行互動的重要過程。高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夠促使學生人格社會化、提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高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優化社會結構,強化社會功能,進一步掌握社會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