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論高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行動化策略

秦波 李學容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跟風開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理念不明晰、定位不準確、課程不合理、理論不扎實、實踐不專業等問題。提出了培養理念中國化、培養定位區域化、課程設計科學化、教材選用校本化、師資建設專業化、理論教學實務化、實訓實習實用化、就業崗位差異化等人才培養的教育行動化改革策略。

論文關鍵詞:高職人才培養;社會工作專業;存在問題;教育行動化策略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以下簡稱《意見》)指出, 高職院校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培養人才是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提高質量是永恒的主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存在諸多不合要求的現象,社會工作專業也概莫能外,亟需改革調整。

一、當前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跟風開設不理智,培養理念不明晰 截至2009年底,我國共有200多所高等院校開辦了社會工作專業,占全國高校總數十分之一。這些院校中既有國家重點院校,又有普通本科院校,還有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為了自身生存,紛紛向普通本科院校甚至向重點院校看齊,不再考慮本校特色和優勢,也不管本校有無實力、有無必要開設該專業。如此追趕的后果是,高職院校辦學指導思想愈發紊亂,專業建設方向日益迷失,所開辦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不明確、目標不明晰,越來越偏離社會現實需要。 (二)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教材選擇不合適 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不盡合理,專業教育方向設計不明確,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節,課程設置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輕視或忽視學生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甚至是根據現有師資設置課程。同時,一些主要課程國內尚無自編教材或質量不高,且幾乎沒有面向高職的社會工作專業教材;各高職院校跟本科院校一樣,主要選用翻版港臺、歐美得來的社會工作專業教材(港臺教材也是歐美翻版),在社會工作知識、理論、方法、模式上,均未脫離西方和港臺教材特點。如此嚴重缺乏國情了解、缺乏本土化研究的教育可能走向失敗。 (三)師資建設不重視,理論教學不扎實 高職院校為了分得高教“產業蛋糕”,“饑不擇食”地擴展專業,條件上不允許、精力上顧不了、時間上來不及考慮專業建設中師資隊伍,更談不上重視建設。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大多是從社會學、哲學、教育學、法學等學科“半路出家”而來,具有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背景的教師占比很低,而同時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則更少。第一,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大多未經過系統訓練,而是鑒于新辦專業需要,通過自學或學術交流后“現炒現賣”,短期內難以消化專業理論;第二,我國國情決定了以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工實務,專業教師沒有社工實際經驗,必然使社會個案、小組、社區工作等實務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教育停留在理論,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四)實習實訓條件不具備,專業教學不專業 社會工作是實踐性、實務性、操作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專業及職業,動手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社會工作教育中,督導卻成為了薄弱環節,表現為:第一,由于絕大多數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或沒有專業教育背景,導致專業實踐教學理論化或不能本地化。第二,社會工作實驗實訓室的建設和利用不充分甚至根本沒有,學生不能真正進行模擬扮演、示范和總結。第三,實習基地建設嚴重滯后,因難以找到適合學生實習的真正意義上的社工專業機構和場所,學校通常把學生安排在相關政府機構(如民政、勞動部門)和社會團體(如工、青、婦等)中實習,學生能力和學習效果難于檢驗,實習效果欠佳。第四,督導難以保證質量,許多教師缺乏前線社工實務經驗,不能給予學生正確指引和督導,有時反而是錯誤教導。 (五)培養定位不準確,學生就業崗位不明確 正是由于跟風開設社會工作專業,高職院校忽略了自身辦學使命和優勢,辦學定位不準確,具體表現為:第一,辦學定位宏觀、不清晰甚至模糊。第二,辦學定位雖清晰但不恰當、不合適。再加上社會工作還存在社會認同度不高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明確等制約因素,高職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崗位不明確,專業對口就業的比例相當低。

二、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教育行動化策略

教育行動化,就是將教育活動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中去。筆者以為是指將教育培養活動與實踐行為緊密結合,并以一線實踐教學活動為重心,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實現教學相長,逐步顯現和達到教育教學效果,最終實現教學目的和教育目標。高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教育行動化,就是要充分體現社會工作實踐性、實務性、操作性強的專業特點,在教育教學一線活動中實現改革。 (一)人才培養理念中國化 正如馬克思主義需要中國化,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培養理念更需中國化。中國社會工作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既要與世界社會工作人才接軌,更要符合中國所需人才要求,不僅有世界社會工作者的眼光,而且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優勢、現實及未來趨勢。因為中西方經濟發展程度、社會制度、歷史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均不同,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培養理念也理應不同。西方社會工作價值理念不能直接運用于中國社會,而須與我國國情、社情、民情相適應,經過中國本土化過程,使其適應中國文化的特征和現實社會的需要。

(二)人才培養定位區域化 高職院校必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和本地區的實際需要,不斷明確辦學指導思想,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人才培養定位。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各高職院校要根據師資、圖書資料、經費投入、實習基地、實訓場所及設施設備等辦學條件情況,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發展需要,決定是否繼續開辦或調整社會工作專業,決不能盲目跟風。第二,應結合區域實際,明確專業定位,實行錯位發展,力求辦學特色,走“特色—內涵”式發展道路。第三,要從本校專業定位和社會需要、就業需求出發,側重培養學生在某一領域(如學校社會工作、老年人服務等)的專業技能,突出領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縮小高職院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現實需求間的差距,并從同行中殺出重圍。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