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對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探討
郝俊紅 閆桂銀
【摘要】 探討了的信息素質內涵,仔細分析其教育的特點,總結了重要性,最后歸納高校圖書館施實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 網絡環境;信息素質;信息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
現代科技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信息技術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人們在信息社會中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基本能力即信息素質,已成為終身學習和知識創新的必備技能,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已成為我國高校的工作重點。高校信息素質教育通常依托高校圖書館來開展,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是其在網絡環境下的新的立足點與發展方向,然而也是圖書館學科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1 信息素質及其教育的內涵 信息素質(Infornation Literacy)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P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將其概括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進一步把信息素質表述為:“有覺察信息需求的時機并且有檢索、評估和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大學生增強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質為宗旨的教育。其內容應包括:信息意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以及信息道德教育三部分。
2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特點 首先,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是圖書館傳統讀者用戶教育在信息社會下的發展擴充,傳統讀者用戶教育局限在圖書館館藏與工具書的使用方面,而信息素質教育培養的是一種綜合能力、即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有效地檢索、評估和利用信息。其次,傳統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即提供書刊文獻資料來履行傳授單一知識的智力教育職能。而現代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即以開發人的智能為目標,履行傳授學習掌握知識能力的教育職能。前者是“授人以魚”,后者是“授人以漁”。再次,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注重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而且注重對學生的信息智慧、信息潛能的挖掘,注重對學生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意識及信息心理的培養。它不單是專業性的技能訓練,而是具有綜合性和全面性的特點。
3 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當今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時代,信息流通快速,信息爆炸是時代的特征,從過去科威特戰爭到當今經濟全球化,無數事實證明當今世界的竟爭是信息的競爭,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由此可見,信息時代人才信息素質的決定性作用。而且,信息素質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人權,也是有力投身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信息及其傳播手段日益發展,知識老化周期越來越短,在人的一生中,大學階段只獲得需用知識的一少部份,其余大部份的知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不斷學習獲取。因此高校的教育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除了教會大學生知識外,還要教會他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使學生在思想上變“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只有通過信息素質教育而獲得良好信息素質的學生,才能夠主動地去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才能夠不受時空的限制順利實現終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且,信息素質既是一種能力,更是個體發展的必備基礎素質,特別要意識到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人才的核心素質。信息素質是高校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
4 施實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1)加強信息素質教育陣地的建設。最主要的就是抓好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文獻檢索課是大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陣地,能否切實提高文獻檢索課的教學質量對于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至關重要。 (2)加強構筑信息環境建設。這個措施包括文獻環境和服務環境兩方面,一方面可以加強文信息資源建設,發揮圖書館設備和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建立圖書館的館藏書目據庫,提高圖書館的計算機管理水平。 (3)加強高素質館員隊伍建設。圖書館員不僅應該有很好的職業道德、優質的服務、還應具備深厚的與信息有關的廣博知識,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水平,這是高校圖書館實施信息素質教育最根本的保證。 (4)舉辦信息素質教育系列講座與活動。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解決學生的各種疑難困惑;開展各種信息普及教育活動,如網絡信息資源獲取與文獻傳遞,電子期刊、圖書檢索與利用等講座,及信息知識大賽、信息經驗交流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