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知行情”
溫金印
【摘 要】: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處于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他們在注意力的集中度、思維的敏捷性方面比小學生大為加強,但和高中時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享受情感體驗,培養品德行為,真正做到“知、行、情”的統一。
【關鍵詞】:道德理論 實踐結合 情感教育
現代德育強調“知、行、情”的統一。德不僅在于知,更重要的在于行,只有當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有各種情感體驗而且深信他所了解的行為規范是正確合理的,這些活動和行為才會轉化成為他的個性品德特征。
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處于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他們在注意力的集中度、思維的敏捷性方面比小學生大為加強,但和高中時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他們渴望長大,但又時時流露出少年所特有的稚氣;他們渴望樹立自律、自理的形象,但又很容易沖動,爭強好勝;他們渴望建立平等、自由、友好的人際關系,但又喜歡講哥們義氣,中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兩重性表現尤為突出。學生作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結合體,思想道德教育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抓好了思想道德教育,就能充分發揮他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在理論上進行說教,更重要的是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享受情感體驗,培養品德行為,真正做到“知、行、情”的統一。
一、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道德理論教育。
1.正面灌輸。中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社會經驗缺乏,在判斷上有局限。因此,在教育中,一般可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以發揮先人為主的德育功能。比如:通過看文獻資料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過去,了解祖國今天的國情,使他們懂得“落后必將挨打”的道理,懂得只有國家強盛、人民才能幸福,而要國家強盛,就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把個人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培養同學們愛祖國、愛人民,為報效祖國而努力奮斗的愛國主義情操。再比如:同學們生活在一個集體中,應該學會求大同,存小異,關心他人,體諒他人,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前進,使同學們懂得關心愛護集體、以集體利益為重。從而培養同學們正確處理個人、集體與國家利益的品質。
2.注重啟發誘導。通過讓學生討論、分析各種問題和現象,老師啟發誘導的方式,使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進而培養良好的品質。比如:現在社會上“金錢之風”盛行,甚至波及到學校,同學中比吃、比穿、比用、比玩、比家庭等,攀比之風嚴重,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甚至出現拿錢雇同學做作業、打掃衛生、幫助打架等等,面對這種現象,同學們怎樣選擇呢?我采取討論的方式“你怎樣用錢?‘錢是否能買到一切”“同學們應建立怎樣的金錢觀”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啟發誘導,使同學們懂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錢是生活幸福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并不是有錢就有一切,事業上的成功、優良的品德、健康的體魄等等不是用錢能夠買得到的,我們同學們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要養成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的品質,有錢可以用來幫助別人,或捐助希望工程等:通過討論后,同學們對此有更深的認識,慢慢地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組織學生參
加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享受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品質,做到“知、行、情”的統一。
同學們學習了理論知識后,還要運用到實踐當中去,通過實踐來檢驗。因為思想道德教育具體來講是同學們行為養成的教育,行為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主要標準。學校里可以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宣傳作用。
1.通過報刊、報欄宣傳社會上先進人物的事跡,通過帶領同學們去聽“英模報告會”等等,使同學們心中有楷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行有方向,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2.組織學生進行“學雷鋒”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捐助希望工程活動,使同學們在活動中享受“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良好的品質。
3.可以帶同學們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從中使理論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
4.通過組織大型的知識競賽、辯論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言語組織能力及應辯能力,增強學生的判斷力,從而懂得自己在社會中應該怎樣做?怎樣做一個有益于社會和人民的人,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的良好品德。
三、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1、教師進入角色——人情
我們知道,演員只有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人藝術創造過程,才能成功地塑造出有個性的藝術形象。同理,教師的教學,也有個進入角色情感的問題。教學活動是否充滿熱烈的情感和情緒,首先要看教師是否有情。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著自己教學思想和語言的表達,更為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認識活動,以及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等動力系統產生重要影響。比如我講“尊敬父母”一課時,動情地吟誦了古詩(游子吟),并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濤中的“慈母”也就成了自己的母親。在一種不能自己的激情之下講詩,指導學生誦詩,并以“當你長大成才,遠走高飛,報效祖國之時”為題,根據詩的內容與自身體會作了情真意切的示范演講。我的演講激情強烈地感染了學生,有的學生聽得兩眼含淚,有的爭相演講,整個教室真情彌漫,良好的課堂氣氛推動著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教師進入角色情感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2、優化教學過程——生情
新編初中政治課教材知識容量大,教學時間短,而我校則是剛從職業中學轉軌步人初中教育的伊始階段,所招收學生大多數是學習基礎差,自控能力弱,被重點中學淘汰的“三類苗。”這給我們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既不能是冰冷的知識出售,也不能是教師板著面孔進行說教。只有經過教師的情感強化知識,才能感染學生,引起共鳴。由此,我在教學中,把對學生的全部愛心化作師情、友情、親情去教育學生,塑造他們的完美人生。
實踐證明,情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師應該設法激起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不斷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們當前的迫切任務,也是我們走向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