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別忘了傳統
未知
[來源]: 《光明日報》
淺談中學生心理障礙與疏導 懷集一中黎叢祥 所謂學生心理障礙是指學生在校正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不健康心理癥結及言行表現。在多年的班主任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一些學生不認真學習,成績不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學習中的心理障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調查、研究和觀察發現,影響學習的不正常狀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恐懼心理。這類學生學習基礎差,常常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學習任務。他們既怕老師檢查作業,課堂提閃又怕在家長面前暴露自己的學習實際,受到訓斥、和懲罰。經常處在恐懼狀態中。 2、對學習冷漠,絕望心理。這部分學生多是學習后進生,由于長期學習上的后進狀態,失去學好功的愿望和信心,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整天抱著混日子的態度。 3、懷疑心理。這部分學生智力同有缺陷,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但缺乏自信,總是對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正確性持懷疑態度。在獨立思考總要和別人對答案,甚至抄襲別人作業,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 4、依賴心理。這部分學生的主要表現是缺乏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性,對學習不刻苦,不認真,常需尋求他人的幫助。這些學生家庭生活條件好,請有家庭教師或父母輔導功課的能力,認為課堂上聽不聽,會不會沒有關系,反正有家庭教師或父母輔導、幫助,久而久之,養成學習依賴別人的習慣。上述不良心理狀態構成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障礙。為了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梢蚤_展“我的理想是什么?”、“尋找身邊有理想的人”等活動,使他們正確對待人生,樹立遠大理想,消除前途渺茫的消極情緒。 (2)創造教與學的最佳情緒和環境。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只有當學生認為教師可親可信,感情和諧、融洽,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時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偸窃谡n間和學生一起玩、談心、說笑話,幫助學生精神放松。上課前注意安定學生情緒,組織好紀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下聽課,思考和做練習。這種良好的教與學環境,對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起到很好的作用。 (3)對學生以誠相見,以心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我在和學生接觸中,主動告訴學生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存在許多缺點和弱點,也經歷過青少年過渡期,在思想上也有過許多矛盾和煩惱。學生的情感和我融于一體,使他們感到我是真正理解他們的歡樂與痛苦的,是他們可以信賴的真心朋友,因此,愿意向我傾吐內心的煩惱與秘密,這就使我能夠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幫助他們解除煩惱,保證他們專心學習。 (4)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加溫,使冷漠變熱情。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綜合給以音定和鼓勵,并為他們創造條件,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斷加溫,這樣,就會使冷漠變熱情,使對學生有絕望心理的學生變得積極奮進。 解開思想疙瘩,排除心理障礙,這是一門教育藝術。每個學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各種思想疙瘩,老師要努力使他們早日放下包袱,輕松愉快地向著全面發展的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基層組織,班主任通過組織和領導班集體實施對全班學生的教育工作。加強班級管理,則是班主任這項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形成具有崇高的統一目標、堅強的領導核心、正確的集體輿論、自覺的紀律和優秀的傳統的集體,對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若能有效地利用人、財、物、事件、信息等管理要素,加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和情感溝通,就能協調步伐,從而和諧、愉快地共同創造一個有凝聚力、有朝氣、有活力的班集體,實現班級管理的高效率。 一、要加強心理溝通,以求得班級群體對管理目標在心理上的認同 在班級管理理活動中,經常出現學校和教師對班級提出的要求與同學心理有差距,班主任要從全局出發,及時溝通,糾正學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學生的心理趨向與群體目標保持一致。如學生對學校分配的任課教師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時協調、溝通。94年學校安排了一位老教師來任教本班的語文課,一段時間后,學生紛紛來我處反映該老師上課節奏慢、音調低、不善于課堂管理等,要求學校撤換其他教師來任教。我了解到一方面學生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但過于偏激,另一方面現實情況是學校不可能就此撤換一位勤懇工作多年的老教師。我當機立斷決定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協調,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向學生介紹該教師的光輝歷程及教學長處,提到該教師有多篇論文、論著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特別提到該教師曾為名曲“二泉映月”填詞并在全國范圍內播放,學生聽了漸生對該老師的崇敬之心,仰慕之意。加之該老師主動找學生談心,慢慢地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接近了,感情加深了,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的配合也默契了。由此可見加強心理溝通以求得學生的心理認同,融洽師生關系,從而可以達到培養健康、和諧的班集體心理氛圍的目的,使每個成員都感到生活集體中的滿足感和責任感。
[來源]: 丹徒縣大港中學
禁網了,中學生哪里去? 蠱人心神的網絡游戲,錢昧良心的網吧經營者,以及沒有嚴格執法的相關部門。這一切導致了發生在網吧里的一系列惡性事件。北京藍極速網吧火災終于震驚全國,引起黨中央高度重視。為了給十六大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了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中央八部委聯合出臺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規定未滿十八歲者一律不得進入網吧! 且不問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是誰,且不問執法者之前為何對諸多問題熟視無睹,且不問學校、家庭在正確運用網絡方面對孩子進行過多少教育。我這里要問的是:強制性的“禁網”手段能起多大作用?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對事物發展所起的作用,表現在對事物內部矛盾的影響上,因此外因作用再大,也必須通過內因,而不可能撇開內因單獨地起作用。強制性的手段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青少年對網絡的認識,使其自覺遠離網上的不良內容。只要他們心中仍有網絡游戲的陰影,只要他們稍微產生一點叛逆心理,“禁網”條例便不能貫徹實施。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意改動年齡的學生證、團員證以及偽造的身份證成了未成年人出入網吧的通行證,這是網吧經營者所視而不見的,這也是檢查人員所不及細查的。當年大禹治水以疏導為主,今天的我們又怎能重蹈鯀的復轍。若不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其結果只能摧生一個個的應對手段。要知道,處所隱蔽,鐵門緊鎖的“黑”網吧是最危險的,“藍極速”不就是一個例證嗎? 中國網絡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已擁有了3500萬網民,其中有1000萬左右的在校中學生,而當今中國的發展情況使得網吧成為了多數學生的上網場所。網上有令人廢寢忘食殺人于無形的網絡游戲,網上有充滿欺騙,令人作嘔的聊天話語,網上有腐蝕人靈魂的色情內容。可網上有的更多是與我們生活悉悉相關,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使我們潛能得以發掘的東西——資迅、通信、科教······唯物辨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要堅持兩分法,兩點論,防止面片性。網絡和其它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樣,如同一把雙刃劍,我們不可以只注重它給社會治安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忽視了它的積極作用,雙刃劍丟了,刀刃不會向內砍傷自己,可我們也失去了一把披荊棘的利器。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拒絕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網吧”政策的實施對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是一把保護傘,但他同時也將學生與網絡隔絕開來。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的世界,二十一世紀由我們把持,接受和熟悉網絡,已成了我們必須擁有的一項技能。中學生思維活躍,接受力強,興趣廣泛,這一時期的發展關系著人的一生。禁網了,從某種程度上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但這也可能扼殺中國眾多未來的科技人才和TT精英。 北京一位十五歲中學生在父親帶領下進入網吧,通過北京四中教學網站進行學習,而此舉卻被相關部門處罰。禁網了,我們往哪里走中國的明天怎么辦? 何妨把網吧開到學校?這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我之所以要提它,是因為這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某些地區早已這樣做了,收效顯著,學生也比較歡迎。 學校里的網吧,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限制學生的上機時間和上網內容;學校里的網吧,有較好的軟硬件的設施,可以完成比較復雜的操作,學校里的網吧,有良師的指導,可以提高學生對網絡技術的興趣和自身素質······ 在課余時間,將微機室的鐵門打開,放飛的會是一個個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