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美國大學教育捐贈歷史分析
荀振芳 張妍
論文摘要:教育基金是美國世界一流大學籌措經費的一條重要渠道。美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大學教育捐贈為美國大學提供了大量經費支持。美國大學教育捐贈歷經慈善捐贈為主的大學教育捐贈、逐步多樣化和科學性的大學教育捐贈、學術性和專業化為主的大型教育捐贈以及專業基金會為主的高度成熟的大學教育捐贈四個階段。大學教育基金由此不斷發展成熟。美國大學教育捐贈已經成為美國大學不可或缺的重要資金來源,成為大學基金的主要基礎,對美國大學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論文關鍵詞:美國大學;教育捐贈;歷史研究
美國大學教育捐贈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歷經慈善捐贈為主的大學教育捐贈、逐步多樣化和科學性的大學教育捐贈、學術性和專業化為主的大型教育捐贈以及專業基金會為主的高度成熟的大學教育捐贈四個階段,大學教育基金由此不斷發展成熟。時至今日,美國大學教育捐贈已經成為美國大學不可或缺的重要資金來源,成為大學基金的主要基礎,其捐贈規模之龐大、種類之繁雜、來源之廣泛都堪稱世界之最,對美國大學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慈善捐贈為主的大學教育捐贈
17世紀初期至18世紀中期,英國和來自西歐的移民在北美大陸上一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由于移民大都是虔誠的教徒,這使教會在殖民地社會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作為宗主國的英國為殖民地的發展提供了很大援助。殖民地繼承了英國傳統文化,更加強調友愛、互助精神,并將其發揚光大。美國高等教育就發端于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并受到殖民地社會、經濟、宗教、文化等多種因素的深刻影響。美國獨立戰爭前,殖民地共建立了9 所學院,分別是: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耶魯學院(Yale College)、威廉和瑪麗學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新澤西學院(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費城學院(The College of Philadelphia)、羅德島學院(The College of Rhode Island)以及女王學院(Queen’s College)。創辦初期,由于受到學費水平、招生規模的限制,這9所殖民地學院始終不能通過學費收入來維持其正常運轉。同時,政府也沒有給予殖民地學院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慈善捐贈便成為殖民地學院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依靠捐贈收入,美國歷史上最早的9所大學得以生存的同時,慈善捐贈也奠定了自身在美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很多英國人認為高等教育是理想的教化殖民地的方式,他們不愿意放棄對殖民地高等教育的影響和資助,加之,英國發達的經濟和悠久的大學捐贈傳統,使得英國國內有大量愿意提供資金的捐贈者。殖民地學院收到的第一筆捐贈就來自于英國牧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1638年,他將自己價值約779鎊的半數不動產以及300多冊圖書贈與了哈佛學院,這開創了殖民地高等教育慈善捐贈之先河,拉開了美國大學慈善捐贈的序幕。1719年倫敦商人托馬斯·霍利斯(Thomas Hollis)向哈佛學院捐款超過5000英鎊,這是哈佛學院在19世紀前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至1712年,來自英格蘭的捐贈與遺贈已經占哈佛慈善捐贈總收入的31%?!?當地人民對殖民地的捐贈是除英國以外的另一慈善捐贈來源。由于當地人民對理想化高等教育的訴求和對宗教的熱情意愿,他們對殖民地的捐贈成了另一重要的慈善捐贈來源。其中,耶魯學院、哈佛學院、達特茅斯學院等均采用捐款數額最大或者時間最早的捐贈者的名字命名。為了爭取更多來自英國的捐款,9所殖民地學院均選派專人到英國募捐,這說明了當時殖民地學院的捐贈募集工作已經具備一定的組織性、計劃性與目的性。與此同時,耶魯學院、新澤西學院、女王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和羅德島學院采取校址招標的方式,引發競標地之間競相向學院捐款,從而獲取了大量的捐贈收入。這一時期的捐贈繼承了英國高等教育慈善捐贈的傳統,又深受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首先,英國為殖民地學院不遺余力地提供了捐贈援助,并繼承了英國大學利用冠名權吸引捐贈的傳統。其次,由于受殖民地時期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大筆數額的單項捐贈很少,小型捐贈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再次,殖民地時期的捐贈絕大多數被直接用于修建校舍、支付工資、購買教學設備等消耗性投資等。這種捐贈既未被規定特定用途,也未受任何限制。
二、逐步多樣化和科學性的大學教育捐贈
這一階段,捐贈者將更多的注意力從殖民地時期的“扶弱濟貧”轉向了資助學術發展,他們更加強調捐贈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與此同時,美國大學開始重視永久性捐贈基金,并且有目的地將捐贈轉入永久捐贈基金加以留存,這顯然比殖民地階段的消費性使用方式更加科學與理性。但是整體上而言,這個時期的捐贈在收入和捐贈的數量上都呈現較小的特點。 北美殖民地于1776年宣布獨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建國后,疆土面積迅速擴張,為了更好地適應當時美國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的發展,1776~1861年美國國內新成立了約800所學院。這些學院有傳統的文理學院,還有女子學院、技術學院及“州立學院”。一個年輕的國家在很短時間內出現了如此眾多的學院,它們之間避免不了生存競爭。第一步自然是獲得充足的辦學經費。當時,仍然缺少政府資金援助,所以捐贈收入依然是學校重要的經費來源。同時,獨立戰爭大幅度縮減了來自英國的捐贈,那些已經成立的學院也不得不更多地依靠來自美國國內的捐贈。結果捐贈所提供的資金也促成了美國新興學院的創建與發展。1821年,艾瑪·維爾達(Emma Willard)女士開辦特洛伊女子學校(The Troy Female Seminary),創辦學校的4000 美元資金來自特洛伊市的稅收和慈善捐贈。盡管后來這所學校不存在了,但它成功地存在了70年,在這期間發揮了廣泛的影響,成為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基石之一。1824年,史蒂夫·范·倫塞勒(Stephen Van Rensselaer)出資創建了倫塞勒多科技術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這也是美國第一所專門的技術學院。該階段的大學慈善捐贈在數量規模上延續了以慈善捐贈為主的教育捐贈時期的特點,小型捐贈仍然占據主導地位。1831~1832年,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3/4來源于小型捐贈。此外,很多新興學院的成立也都是依靠募集到的多筆小型捐贈,因為他們比老大學更難籌集到資金。
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與前兩個階段相比,本階段大學慈善捐贈最典型的特征是巨型捐贈和大型捐贈基金。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為美國經濟發展掃除了障礙,也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南北戰爭之后到19世紀末期這段時期,美國大學的發展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征:首先,注重學術研究的新型大學產生;其次,世俗高等教育為核心的贈地學院運動興起。當時,一些效仿德國大學并注重學術研究的新型大學成立了。1867年,著名金融家約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捐資350萬美元創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美國現代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也正是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創立開始的,美國從而有了名符其實的研究生教育。1876年以前美國沒有大學,只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創立以后美國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標志著美國大學時代的開始。1892年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捐資3500萬美元成創立了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此外,同時期成立的克拉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也都源自于大筆私人捐款。顯然,這些都離不開大學慈善捐贈的資金支持。而美國之所以出現向更高學術層次發展的潮流,與當時贈地學院運動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1862年頒布的《莫利爾法案》(Morrill Act)推動了美國贈地學院運動的開展,各州紛紛利用贈地資金成立或資助從事機械工藝和農業教育的學院。這些學院在獲得贈地資金的同時也得到了慈善捐贈的資助,例如:紐約州用贈地資金與私人捐贈資金建立了康乃爾大學(以捐贈50萬美元的約翰·康乃爾(John Cornell)的名字命名)。該校建校時7所學院中有4 所是獨立集資,即私人捐助學院。另外,經濟的發展為美國大學慈善捐贈事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支撐,因而大學慈善捐贈在數量規模上得到了迅猛的增長。1894年美國經濟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一。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校獲得的350萬美元就相當于哈佛大學250年所獲得捐贈基金的總和。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1864~1865年度捐贈基金收入為93361美元;1900~1901 年度捐贈基金收入為1215358 美元”,在短短36年間該?;鹗杖朐黾恿思s13倍。伴隨捐贈收入的成倍遞增,大學捐贈基金也得到較快發展,基金收益在大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四、專業基金會為主的高度成熟的大學教育捐贈
校友捐贈的迅猛發展以及大型基金會捐贈是本階段大學教育捐贈發展的顯著特征。與前幾個階段相比,二戰后美國現代大學制度基本形成?,F今的大學慈善捐贈既保留了前幾個階段的傳統,又有所變化和提高。其成熟程度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主要體現在捐贈的來源更廣、規模更大、種類更多。 從20世紀初至今的百年多時間里,隨著美國高等教育不斷提高的辦學質量和學術水準,英才教育到普及教育和大眾化教育的發展也隨之完成。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加大了對大學的經費投入,慈善捐贈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憑借對大學發展的巨大功用,捐贈在美國大學發展中的重要性卻進一步增強。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促進了美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校友捐贈在本階段也獲得了快速發展,1918年之后有組織的校友捐贈開始出現,二戰后得到進一步發展。“美國教育財政資助委員會(Council for Aid to Education)調查表明,1954~1961年間校友捐贈數量排名第二。1962~1963年,一項由1000余所高校參與的調查表明,校友捐贈依然在自愿捐贈中占領先地位?!蓖瑫r,為了整合和管理規模日益龐大的慈善捐贈資金,一批現代大型基金會相繼成立。如:洛克菲勒普通教育委員會(The General Board,1902年)、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1905年)、羅素·塞奇基金會(1907年)、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1913年)和紐約卡耐基基金會(1919年)等。1913年僅卡耐基基金會對高等教育的資助就達到了560萬美元,高出當年美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60美元。該階段出現的基金會捐贈主要集中在具有發展潛質的學科和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大學上,研究性大學因此得到更多的基金會資助。“1923~1929年,全美最大的五個基金會共向私立大學捐贈1.03億美元,其中有86%即8850萬美元集中于36所大學?!?940 年一份報告顯示,“20所學院獲得了73.2%的基金會捐贈,425所分享了剩余部分,還有約800所一無所得?!币恢币詠恚饡栀浂几呔泳栀洈盗堪袷?。同時,基金會在美國高等教育的標準化運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05年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為高校退休教授提供1000萬美元津貼,但也提出了高等學校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籍此大學辦學標準得以確立。“1908年制定‘卡內基學分’;1909年發表研究報告批評美國的醫學院教育,并于1910年建立全美醫學教育新模式;30年代設計研究生資歷考試(GRE),1947~1948年建立獨立的教育測試中心(ETS);1970年設計全美各級各類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卡內基大學分類體系;90年代設計全美大學生貸款制度等?!比缃?,基金會捐贈已經與校友捐贈并列成為美國大學最重要的兩種捐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