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永久性膀胱造瘺術后健康教育的研討
劉智慧
【摘要】目的 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指導長期留置膀胱造瘺管患者進行自我護理,以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法 對32例長期留置膀胱造瘺管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導,使其掌握自我護理知識和技能。 結果 患者在醫務人員的支持下承擔起自我護理,促進健康的責任。結論 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建立自信心,促進患者健康與社會的融合。
【關鍵詞】老年 永久性膀胱造瘺 健康教育
泌尿系統許多疾病包括尿道病變、膀胱病變等均可以導致尿路梗阻。部分患者無法從尿道插入導尿管,或者又不適合做急診前列腺切除手術者,需要行膀胱造瘺術以解除尿路梗阻,保護腎臟功能。許多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情況等原因需要長期保留膀胱造瘺管,因此給予必要的健康指導,可以有效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在2007年至2009年部分出院患者中,選擇32例長期留置膀胱造瘺管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健康宣教指導。年齡65~90歲,平均年齡75歲,均為男性。前列腺增生癥致尿潴溜16例,皆因高齡本人不同意或不能耐受手術。泌尿系統腫瘤致排尿障礙8例。外傷導致尿道狹窄致尿潴留6例。神經源性膀胱2例。留置膀胱造瘺管時間最長5年,最短6個月。
1.2 方法: 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更換膀胱造瘺管。選取二腔氣囊導管尿,根據造瘺口大小選擇16~22F尿管,插入8~10cm,注入生理鹽水10~15ml,往外輕拉,使氣囊頂住膀胱造瘺口,觀察周圍是否有滲尿。發現滲尿可以再行注入2ml生理鹽水。造瘺管連接引流袋。告知患者定期每月來院檢查更換膀胱造瘺管。一般情況下每月換一次。同胡美春[1]觀點一致。
2 結果
自我護理有效23例,有效率72%。家屬代理6例,占19%。偶然脫落3例,失效率9%。
3 健康教育指導的內容
3.1 由于長期保留造瘺管,導致排尿習慣改變,患者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導致情緒低落、易怒等心理問題,往往不配合護理及治療,首先鼓勵患者要樹立信心不怕困難,說明帶膀胱造瘺管的安全性與必要性。自我護理既能節約醫院費用,又能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同時說明使用方法,讓患者或者家屬學會造瘺口消毒和更換引流袋的規范操作。注意無菌操作,保持內衣清潔,室內通風,以減少感染機會。
3.2 保持造瘺管通暢,防止造瘺管阻塞,不推薦常規在家中做膀胱沖洗,防止破壞尿路密閉系統以及不規范操作致尿路感染。鼓勵患者多飲湯水、多排尿,進行生理性膀胱沖洗。水量大約每天2000ml左右。經常捏擠造瘺管,防止堵管。不隨意服用抗生素,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 3.3 每周更換引流袋一次,更換引流袋時需嚴格消毒造瘺管末端。每天用0.05%碘伏消毒造瘺口二次。引流管和引流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區。引流管經前面褲門引出連接引流袋。引流袋應置于膀胱區下方,防止尿流逆行導致感染。造瘺管一般1個月更換1次,一旦出現脫落,必須在24小時內到醫院內重新插管,以防造瘺口堵塞,造成重插困難。
3.4 造瘺管不適宜持續開放排尿,持續排尿可使膀胱逼尿肌廢用性萎縮,最終形成膀胱攣縮,影響功能,指導患者訓練膀胱功能,造瘺管實行夾閉,白天每2-3小時放尿1次,以維持膀胱收縮的自律功能,夜間入睡時可以不必夾管,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3.5 指導病人飲食起居,指導病人多飲水,每日2000ml左右,通過生理性沖洗,避免膀胱內感染及結石的形成。鼓勵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進行身體鍛煉,如太極拳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4 討論
通過對膀胱造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及其家屬的相關專業知識,對需要支持幫助的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技能指導,滿足患者長期或短期自我護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了思想顧慮,患者可以帶管外出參加活動,從而減少了許多并發癥的發生。有研究表明膀胱沖洗破壞了引流系統的密閉狀態,增加感染機會。通過臨床32例留置膀胱造瘺管患者的觀察,筆者贊同這一觀點,對長期留置尿管、造瘺管患者應謹慎使用抗菌素,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使尿路感染增多。徐敏等[2]認為,長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健康指導還應該通過交流談話方式了解患者自我護理心理狀況,技巧,耐心傾聽陳述,總結經驗,糾正不足,為完善健康教育和自我護理提供更完整的指導。
參 考 文 獻
[1]胡美春.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46.
[2]徐敏,徐榕,張優琴,等.留置導尿管與醫院泌尿系感染的關系[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5):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