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白健嬌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內容。方法:通過單人指導和集體教育兩種形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重點進行基礎知識、飲食、心理、運動、藥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結果:患者改變不良行為和飲食習慣、合理安排休息與運動、保持情緒穩定、掌握疾病知識,減少了疾病復發頻率,促進了患者康復,同時也增加了護士責任心,密切了護患關系。結論: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正確的健康教育,是一項很重要的臨床護理工作。

【關鍵詞】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前評估

患者入院后,護士根據患者病情了解其對疾病知識,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保健知識知道多少,最后根據患者或家屬的敘述制定宣教計劃。由于每位患者的知識層次不同,衛生保健知識的掌握也有很大差異,獲得知識的渠道千差萬別,如果對每位患者按統一的標準教育計劃進行宣教,勢必會在某些患者心中產生多余或不理解的感覺,護士只有通過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宣教,糾正患者偏差,才能引起患者對宣教知識的興趣。

2健康教育方式

我們目前采用了單人指導和集體教育兩種教育方式。由于老年人感知力降低,動作遲緩,近期記憶力減退,故采用宣傳欄、口頭講解、座談會等多種健康教育形式。

2.1單人指導:患者住院期間由主管床位的護士利用晨間護理、治療、巡視或其他時間對患者根據上述特點,反復口頭講解,多次示范,計劃性、隨機性教育:對于共同的問題可有計劃循序進行,并針對不同個體的健康和心理問題隨時進行指導,將有關資料整理成冊,人手一冊,交給病人閱讀,如入院宣教,出院計劃、指導等。

2.2集體教育:科室設置健康教育課堂,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講課,進行冠心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授課其間患者可對不明白的問題當場提問,授課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患者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同時,在科室墻面設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專欄,由專人負責,定期更換新內容,以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也豐富了患者住院期間的文化生活。

3健康教育內容

冠心病教育與其發展和治療密切相關,該病往往將伴隨患者終生,客觀上要求醫護人員與患者要充分認識到治病的長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備一定的承受力,在戰勝疾病之前首先要戰勝自我。

3.1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內容:

3.1.1基礎知識教育:許多老年患者對冠心病一知半解。首先要讓患者知道冠心病概念,在此基礎上向患者初步介紹冠心病的有關知識,讓其簡單了解本病病因和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可總結為“四高一吸”,即高血壓、高血脂、高齡、高血糖、吸煙;次要危險因素如肥胖、緊張、飲食、遺傳等[1]。讓患者知道有病早治,積極參與預防保健,有疾病先兆時積極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相信,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有較好療效,只要控制好就能夠健康生活。

3.1.2飲食治療教育:飲食治療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療手段之一,它對疾病的發展、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意義和具體措施,使病人在飲食方面能夠靈活掌握各膳食和數量,讓患者努力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飽。同時強調飲食的多樣化,原則上應選擇低鹽、低動物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營養平衡,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飲濃茶、咖啡等飲料以免加快心率。另外要忌煙酒,原有吸煙嗜好的要徹底戒掉。對于體態肥胖的老年人,飲食控制也是飲食治療中必不可少的,因為肥胖可導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并加重心臟負擔,因此對遠期的并發癥預防有重大意義,通過飲食控制使血壓、體重也向標準方面發展,客觀上預防和延緩了遠期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對現有癥狀的控制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1.3心理教育:老年人情緒急躁、容易沖動,有多疑、喜靜怕孤、自尊心強等心理,當發現自己患有冠心病時,以上心理特點表現得更為突出并出現悲觀失落、焦慮恐懼、擔心死亡等心理特征,我們應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方式:①減輕心理壓力與反應[2]:對于緊張不安、焦慮、恐懼的老年患者,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與對待自己的疾病,向他們講解不良情緒對心血管疾病預后的影響。用真誠和藹的語言關心體貼他們,傾聽其陳述,了解他們焦慮恐懼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針對病因進行心理分析,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引導他們正視病情,幫助他們樹立控制疾病發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對于易猜疑的老年患者,要盡早取得他們的信任,減少猜疑與誤會,在與他們教育過程中做到自然、大方,并注意在傳遞感情技巧的同時給予鼓勵與安慰,增加信任與安全感,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態來接受和配合治療護理,從而取得最佳療效,早日康復出院。

3.1.4運動療法教育:運動適量,循序漸進,運動療法作為冠心病基本治療的另一方面,作用不容忽視,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對活動的適應性,使冠狀動脈擴張,有助于降低血壓,增加心肌營養和氧的供應,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3]。同時,運動還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減少脂肪堆積,增加心肺功能,這樣可相對減少心臟負擔,提高病人的身體綜合素質。步行是高齡患者最方便的運動方式,多訪友,作消遣活動。盡量避免奔跑、縱躍,因為有時會因此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出汗反應差,因此散熱也慢,故不耐熱,所以在氣溫高時,或濕度高的情況下,應暫停運動鍛煉。

3.1.5藥物治療教育:藥物治療是促使本病康復的重要手段,應用何種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護士首先應明確老年人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熟知主要藥物的藥理作用、觀察項目與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以達到合理用藥,增加療效。指導患者或家屬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藥物的用法、劑量、不良反應,以及劑量不足或超量應用的危害,輸液過程嚴格控制滴速。應用口服藥物時,因老年人記憶力差,聽力及視力下降,要反復強調服藥時間、方法、劑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仍需繼續服用地高辛,應向病人告知本病治療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劑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隨意增加劑量又可以引起嚴重的中毒反應,教會病人或家屬如何測量脈搏,每次服藥前脈搏不能低于60次/min,如出現惡心、嘔吐、頭暈或原有心臟病加重,應及時就診、及時停藥。

3.1.6介入治療簡單知識教育:介入治療作為治療冠心病的新手段,其投入臨床為冠心病患者帶來了光明與希望。作為新的治療手段,醫護人員對此知識也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因此護士應簡單了解介入治療的適應證,并向適當指導冠心病患者,讓患者知道,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還有療效更好的治療手段,讓難治性冠心病患者看到光明,從而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4結論

通過健康教育發現,教育后的患者在掌握相關知識、相關技能、態度、不良行為等方面有明顯的改變和提高,但接受程度有差異。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得力措施,要根據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心理狀態、知識水平、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個性化進行健康宣教,通過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時密切了護患關系,改變了護士的服務態度和工作模式,增強了護患間的相互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調動了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對改善預后、減少并發癥、延長壽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1] 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7-88

[2]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狀態的評估及護理干預。中華新醫學,2004,18(5):1725

[3]王亞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復期的健康教育。實用新醫學,2001,8(3):7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