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

王寧

摘 要: 文章針對中國的職業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結合德國職業教育模式——“雙元制”分析了中國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針對我國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 中國職業教育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現狀 弊端 啟示 面向21世紀,我國發展需要大批的職業人才,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各種挑戰,這是當前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中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中央在2005年召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并制定了有關政策,這給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我對國外,尤其是對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雙元制感受頗深,遂結合我國職業現狀,闡述其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 一、我國職業教育現狀 (一)政府的支持。 自2002年以來,國務院召開了一系列有關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對我國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有力有效的保證:200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力推薦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2004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05年1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 (二)社會對職業教育意識的提高。 2008年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說,近些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規模持續擴大。2007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283萬人,在校學生達到861萬人,約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人數的一半。 這些數字有力地說明了在選擇教育層次和職業方向上,經過了近10年的磨礪,國民的受教育觀在理性地改變,傳統“上高校,高收入”的傳統觀念在逐漸轉變,職業教育已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 (三)高職教育對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 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要實現社會的充分、合理就業,使求職人員具有就業能力和職業資格,就必須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確立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改革方向,人才培養模式走出傳統學科體系,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顯著提高。面對2011年巨大的就業壓力,示范建設院校一次就業率超過了96%。此外,示范建設院校探索高考選拔制度改革,開展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試點,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支持,報考人數達到計劃招生數的5.3倍。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一)德國是一個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度。 德國職業教育無處不在,400余個行業都有職業教育,并且只有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才能成為從業人員,如《職業教育法》,《培訓員資格條例》,《青年勞動保護法》,《職業教育促進法》,《手工業余例》,《培訓條例》等,接受了雙元制職業培訓的學生,也可以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文化課補習后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二)“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最主要的特點,也是德國推行職業教育最成功的關鍵。 在德國,約有70%的職校屬于“雙元制”。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 1.他具備雙重身份: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學徒工; 2.他有兩個學習受訓地點: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 3.他定期或分期在企業里接受實踐教育、在職校里接受理論教育。職校大約60%是專業課程,40%是普通教育課程; 4.他擁有兩類證書:考試證書和培訓證書; 5.他要通過兩類考試:企業操作技能考試和職校專業課考試; 6.他有兩類教師:實訓教師與理論教師。 (三)德國對職業學校教師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職業學校教師最低學歷為大學本科,有教育學背景,有一門專業,至少有2年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經驗。準入的過程是:經過國家考試合格,到學校任教2年(試用期);2年試用期內,既有教學實踐培訓,又有專業進修;試用期結束再經過國家考試,合格者進入學校成為正式教師,政府終身雇用。月收入為3500歐元,與其他學校教師工資基本相同,也與高校助教基本相同(高校教授月收入約4500歐元)。 三、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弊端 (一)職業教育的業務管理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經費是財政部門的事情,教育主管部門只有事權而無財權。 (二)投入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阻礙。 (三)職業教育仍然實行學歷教育的模式,從教學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來看,仍然是“三段式”,即第一學年是公共課,第二學年是專業基礎課,第三學年是專業課,真正的職業技能學習只能占三分之一時間,大多數職業學校的學生沒能真正學到一技之長,實際操作能力不強。 (四)“雙師型”教師缺乏,阻礙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我國職業學校的教師一般都是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進入學校任教后,理論方面的學習和研究水平不斷提高,但實訓課程的培訓和進修難度較大,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五)與行業、企業的聯合教學模式、互助互利的運行模式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現行的教育模式來看,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行業、企業的用人要求不一致,與行業、企業結合不緊密。 四、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 (一)理順教育管理體制。 德國職業教育在國家法律法規上形成了一系列嚴格的規定,這些法律、法規規范和約束著具體的職業教育行為。而我國在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上還存在很大的欠缺,我們一方面要從政策上保障職業教育的地位,如和普通學校的學生在升學方面同等待遇,在就業方面優先考慮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廣職業教育,頒布相關法律,健全職業教育體系,形成職高、中職與高職的有機銜接,并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鼓勵企業參與辦學,增加企業與學校的聯系與合作,全面推廣和執行上崗資格證制度,從而使職業教育成為社會必要的教育層次。 (二)加強校企聯系,積極溝通。 國家的監管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導致了校企合作不能像德國那樣有時效性。在我國,企業和學校之間進行合作的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其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在尋找合作企業的過程中缺乏對目標市場的了解,不清楚哪類企業能夠在哪些方面與之合作,同時企業也缺乏學校培養人才方面的信息。因此,企業要放下“架子”,學校要放下“面子”,學生要擺正“位子”,轉變就業觀念。企業缺乏人才是不爭的事實,但職專學生要認識企業需要的是職業素養好、業務能力強、服務技能硬、腳踏實地的人才。 (三)課程綜合化和教育模式的革新。 1.我國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欠科學性、穩定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專業劃分過細,專業面過窄,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需求,一方面我們可以將社會上出現的新行業與職業教育結合起來,將若干個相關的社會職業歸結為一個職業群,設置一個專業與之對應。另一方面對專業技術課程通過優化、合理組合、縮減學時實現課程重組,把幾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根據特定的需要融合在一門綜合的學科課程中。 2.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或方法應用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而職專教育更是為了學生畢業以后能夠迅速勝任其工作并且讓所學專業技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所以職專院校要打破原有的學習組織形式,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特征,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培養。 (四)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從師資組成來看,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師大多缺乏實踐經驗,從大學畢業走出校門,從重新進入新的校門。因此,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崗位提高培訓,幫助在職教師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掌握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專業課教學方法,提高專業教學水平也就成為了解決職業教育師資問題的當務之急。我們一方面可以將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型進行匯合,在教學中實現優勢互補。另一方面可以分批分期送教師去師資培訓基地培訓,下廠鍛煉等,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真正使教師成為“雙師型”人才。 (五)職業院校學生畢業持“雙證”上崗。 結合我國現實情況,“雙證制”是職業教育的一大特點,在取得畢業證的同時,要求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即鼓勵學生注重技能的培訓和提高,參加職業資格取證考試。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