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分析
楊超 楊鷹
論文摘要:實踐教學評價是實踐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也是實踐教學的指揮棒,實踐教學必須匹配相應的考評模式和考評方法,正確考評學生成績和實踐教學效果。研究探索適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和具體考評模式,是對課程改革的深入,也是對學生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的促進,更是對職業教育全面發展的一次推動。
論文關鍵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評價主體;雙向多元
一、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研究的必要性
(一)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分析
考核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考核的方法、模式、內容等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有指導作用,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設計和學生的學習掌握方法與思維思考方式[1]。現行的考核模式都采用百分制,綜合學生的平時表現、期中考核和期末成績三方面來評定,期末考核多采用試卷筆試模式。這樣的考核方式難以適應所有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分析總結,現行“平時+期中+期末”的評價體系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背誦模式:知識的掌握主要靠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和手動實踐操作。在傳統的考核模式下,“記筆記,背筆記”已成為學生學習、應試的普遍模式。這導致了學生對專業知識不會應用,學生的職業技能達不到水平,違于高職教育的培養宗旨和教育理念。
2.差異性:對于實踐教學,現行的考核模式不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水平做出正確、客觀、全面的評價。試卷筆試更多的是注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和潛質。
3.片面性:傳統的考核方式以筆試為主,無法考察實踐教學動手操作的過程,無法反映過程中出現的動作行為、處理方法、安全質量控制等重要應用知識和實踐技能。傳統的考核方式側重于記憶性知識以及知識點變形、題型轉換等等,這種模式會使那些應試型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而導致那些知識應用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筆試能力較弱的學生成績不理想。這種考核的片面性顯然不能真正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成績,這也是學校考評與社會考評存在的差異。會經常出現在校成績優秀的學生卻不被企業認可,而在校成績一般的學生往往在企業很受歡迎。而且這種考評模式也能使部分學生養成“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和職業技能的訓練積累。
(二)實踐教學特點分析
實踐教學已成為職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職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完善,實踐教學得到了廣泛深入的發展。跟傳統的理論教學相比,實踐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實踐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對專業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特別強調在真實工作環境、生產車間中的操作過程規范、符合工藝、符合職業要求有真實完善的生產記錄或工作痕跡,而對知識理解掌握、背誦記憶等等往往要求不高。所以注重應試能力、知識記憶和結果傳統評價體系并不適用于實踐教學,用傳統評價體系評價實踐教學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效果,阻礙實踐教學發展。很多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并不意味著課程實踐與學生發展、社會需求、崗位要求相適應,沒有目的或目的性不強的實踐教學比比皆是。其原因就在于沒有匹配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教學過程重視訓練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但最終影響學生成績評定,等次排比的卻是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學生很難分出精力完成好知識應用、技能訓練的同時做好應試筆試,最終導致了學與考分離,教學目標明確但考評不合理得到有偏差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考評內容分析
職業教育的理念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根據這個教育理念,不斷研究,分析總結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考評內容。
(一)實踐教學本身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首要內容。實踐教學是近幾年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產物,是教育的新鮮事物,所以實踐教學本身設計的是否合理是評價體系的首要任務。實踐教學必須能全面傳授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強化鍛煉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牢基礎。
(二)工作過程和結果質量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核心內容。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職業員工。所以工作過程的規范準確、工作環節符合要求符合工藝流程、產品結果質量優秀合格率高是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所以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必須以這部分內容為評價核心。
(三)鉆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綜合潛能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工作的完成,產品設計、生產、成型等等都離不開團隊合作。而學生的長期職業生涯也離不開鉆研能力,所以團隊精神、鉆研精神、主動思維等綜合潛能是該評價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實踐教學雙向多元評價體系構建
我校實踐教學一直努力研究適合的教學評價體系,不斷到校內外實訓基地交流經驗,特別是與企業合作,走校企合作路線。在校企雙主體辦學思想的指導下,不斷把企業文化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在教學課堂和企業生產中不斷實踐,我校實踐教學逐漸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適合實踐教學,適合學校及模擬企業的評價體系--雙向多元評價體系。
該評價體系融合了學校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和企業對員工的考核獎懲理念,側重考核學生的知識應用和職業技能,注重過程規范、記錄完整,即考核學生為學生提供成績等第依據,也考核實踐教學和實訓教師本身促進實踐課改深入,是以知識應用和操作技能為核心,以企業運行模式為基點的實訓課程評價系統。
(一)教師為評價主體評價學生的學習
繼承傳統的評價體系,教師評價學生。這是學生成績的主要來源,也是學校評定學生知識水平,技能等級主要依據。實踐教學的教師評價較傳統的評價體系更實用、更現代、更適合學生、更貼近生活。
量化考核與模糊評價相結合:實踐教學有其獨特性,其考核方法根據專業不同、要求不同、情境不同可以設計成多種模式。因此,量化評價標準對于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來說尤其重要。評價標準必須準確、公平地評價每個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的表現,付出與收獲同比,這就有效激勵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量化標準考核方法也有其弊端,例如,量化標準考核無法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質、創造力、多層次思維能力等綜合潛能。所以量化標準考核要結合教師的模糊評價,通過教師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觀察,發掘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鉆研精神等,客觀、全面地對課學生進行評價。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實踐教學的多是以項目任務書、模塊化教學或者情境教學完成的,所以過程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行為動作是否熟練、是否符合標準、是否做到安全生產、質量控制、是否每個步驟都有對應的生產記錄等等,這些過程往往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所以過程評價必須在學生成績中有所體現。結果評價主要看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如何。例如產品是否合格,合格率是否達到要求,推銷產品是否成功,工件設計、程序編制是否合理等等。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結果都以操作過程為基礎,所以過程評價要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反應出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
以高職工科類專業課程為例,將教師考評學生模式具體化。
1.教學內容與考評方式緊密結合—車間現場一對一問答。采用車間現場問答模式代替傳統的一紙試卷。企業文化屬于實踐教學理論知識部分,以往的評價模式是通過試卷,通過學生成績了解學生對企業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現行的考核模式把考試搬進工作車間,教師現場提問實體、實物、實場景體現的企業文化知識。這種模式不僅考察了學生對企業文化知識的了解,而且考察了學生對企業文化知識的應用。比起以往的應試型考核模式,這種模式很好的完成了學與用結合,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2.考評結果與操作過程、產品質量緊密結合。采用操作設備生產合格品代替筆紙書寫的工藝流程、操作規程。職業教育的核心課程是操作技能,傳統的考核模式是書寫產品工藝流程、設備操作規程,通過成績掌握學生對生產工藝、制劑設備的了解情況。操作技能考核放在工作車間里完成,學生按操作要求完成產品生產,成績在操作過程中的規范與否以及產品合格率中給出。該模式更直觀的展露教學效果,更契合的搭建了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更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理念。
3.學習內容的自我展示。你學會了什么技能?請你展示出來—生產記錄及總結。無數次的下企業實踐,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但在實踐教學中卻很少提及的教學重點。這個教學重點在傳統教學以及傳統考評模式中也很少體現。這個教學重點是:學生掌握了知識,學會了技能,但學生并不了解自己的知識、技能水平。你知道自己學會了什么技能嗎?那請你向描述出來。很多學生學會了技能但并不會描述,就如解出了一道數學題,但學生從不去考慮解出的這道數學題是屬于多元方程還是屬于微積分范疇,他只會說,那是試卷上的第幾題。因此在雙向多元評價評價系統中加入了生產記錄及總結這個綜述部分。要讓學生能把他們學會的技能很清晰的描述出來,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技能水平有準確的認識。
(二)學生為評價主體評價實訓課堂
課程改革不斷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受教育者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學生就應該在受教育者的角度來評價實踐教學。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比實踐教學要高,受社會主流文化沖擊更強烈,所以通過學生評價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更容易跟上時代的腳步,更迅速跟上教育的更新。只有這個主體自身對實踐教學的評價才是實踐教學的真正評價。學生以“準員工”身份評價實踐教學,是否從實踐教學中了解企業的生產生活?是否從實踐教學中了解了行業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前沿的生產工藝?是否體會到了一個行業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否清晰的了解了“將來的我”是什么等等。
1.學生的評價權利。“如果我現在的學校不好,我為什么不能轉學?如果我現在的企業不好,我為什么不能跳槽?”學生與教校、員工與企業是雙向選擇的關系,學生和員工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教校和企業。所以學生必將會是課堂評價的另一個主體,必須擁有他們的評價權利。只有學生真正擁有了這個權利,行使了這個權利,才有實踐教學的真實反饋,才能通過了解受教育者需求怎樣的教育而給出改革。
2.發揮主體權利,給出最優質反饋。“瓜甜不甜,不是賣的人說了算,而是買的人說了算。”教育的好與壞,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優與劣不應該是教育者自身來評定的,應該是由受教育者評定的,否則肯定會出現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現象。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所以他們才應該是評價課程的主體。學生覺得課堂豐富、充實、知識含量高,技能訓練有收獲,那課堂才是真的豐富、充實。教師不知道學生想聽什么,想了解什么,有什么意見,哪里聽不懂,哪里需要深入,哪里需要淺出。所以必須要把屬于學生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對實踐教學有反饋。不是簡單的一張考評表,學生隨便勾畫,而是盡可能的在每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都要有學生參與,這樣學生才會有最優質的教學反饋。
(三)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多元化。
雙向是本文研究探索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核心理念,多元則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具體操作模式。
1.學生自我評價。以往的考評模式學生永遠都是被動的,都是客體。這多半是因為學生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無法做出正確的評估。可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后他們又必須自我推薦出去,所以不能缺失學生的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了解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通過學生自我的了解,教師才能有針對性的改變課程結構,改善教學環節,否則所有的課程改革都是無根無源,最后也無的放矢。這是學生成績來源的第一部分。
2.團隊評價。企業強調團隊意識,企業的工作都不是某個個體孤立完成的,團隊合作、協同完成、遵從團隊、個體與團隊的關系,這些內容在實踐教學中都要體現。一批產品的好壞、一條流水線的工效都是由團隊完成,因此團隊必須要對個人給出評價。團隊評價能促使學生刻意的確定自己是團隊中的某一環節,而且不是可有可無可以濫竽充數的一環。只有把團隊合作上升到考評的高度,才能真正訓練學生的團隊精神,否則團隊只是湊在一起又毫無瓜葛的幾個人。這是學生成績來源的第二部分。
3.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學生成績的主要來源,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出勤率,手動積極性,專研精神,企業文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等等給出整合成績。教師評價整合了學校的教學考評及企業的薪水獎懲考評,給出考試分數(工資)+日常表現分數(獎金)的總體評價。這是學生成績來源的第三部分。
在傳統老師評價的基礎上,引入團隊評價(小組評價)及個人評價層面,找出不同層面,在同一項內容不同層面打分數據出現大的偏差時,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所在,給出客觀、全面的評價成績。
四、總結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促使雙向多元評價體系在我校實踐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趨于成熟。結合學校傳統的考評模式以及企業的薪金考評模式,添加學生作為主體考評自己也考評教學的參與模式,及時貫徹新的教學理念,及時銜接企業人員薪金管理,及時得到學生對實踐教學的反饋,這樣實踐教學才能跟上時代的更新。在不斷探究實訓教學模式,校企結合方式的過程中,我校實踐教學也形成了一套良性的專研思路,多主體參與,多角度討論,多層次實踐,多理念滲透。在今后學習研究中,我校的實踐教學會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完善課程體系,完善實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