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課程結構模式的初步探析
王敏
【摘要】文章通過對職業教育課程結構含義及基本特性的敘述,分析了選擇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基本出發點,并對影響職業教育課程結構選擇的現實因素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結構模式Structural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Preliminary Analysis
【Abstract】Articl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through the structure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ning of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choose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affect the choice of the real structure of the factors discussed.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ructure model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和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表明,職業教育是工業化和生產服務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在各類教育事業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因此,必須把職業教育的發展放到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 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社會性、人民性,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曾把職業教育的目的概括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模式是指在辦學定位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及其構成體系在時間、空間方面的特定組合方式。高職教育課程模式的改革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目標為出發點,從其課程設置,課程結構以及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的一項基礎性的系統工程。然而,我們不難發現,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似乎出現了某種“高原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職業教育在有些方面滯后于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滯后性又集中表現在課程設置上。我國課程設置存在的缺陷與不足表現為:其一,存在著盲目設置課程的現象。其二,存在著課程之間不銜接的現象。其三,存在著課程設置定位不當的現象。其四,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現象。因此,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進行改革。研究職業教育對課程結構模式的要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含義 課程結構是指各層次、各類型課程間的構成比例及相互間的縱橫關系。姜大源教授特別強調課程結構,認為過去課程改革缺乏“結構”的觀念,而結構是影響職業能力形成的重要變量。傳統的學科課程是知識的內在關系結構,而職教課程應該是知識與行動的產生結構,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建構知識與行動的產生結構。 2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基本特性 2.1相對的獨立性: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這類人才要在生產第一線和工作現場從事為社會直接謀取利益的工作。職業教育培養人才以職業能力為本位,能適應學生畢業后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需要,這就要求其課程結構不是按學科要求而是按照職業能力要求來確定。按照職業能力要求確定相關課程結構講求相對獨立。 2.2課程的跳躍性: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滿足職業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必須擺脫傳統普通專業教育學科型的課程結構模式,突出實用性,打破學科課程體系條塊分割的界限,把培養目標、專業發展方向、教學內容等融合到課程建設中去。跳躍性的課程結構是職業教育課程結構體系最顯著的特色。 2.3課程間的平行性: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體系是由多個平行的課程模塊組成的,彼此之間不存在著層次上的差別,是平行的、并列的關系。 2.4課程的實踐性: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級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必然重視實踐性課程的教學,這是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職業教育的實踐性課程包括動手操作的實驗、模擬試驗、實習、設計、實訓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體系也講求理論性,但其理論知識的要求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為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 3選擇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基本出發點 課程作為溝通個體與社會的橋梁,其結構不可能來自課程本身,而只能來自外部世界。采取什么課程結構,取決于人們對課程出發點這一基本問題的看法。 就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而言,其課程有兩個基本出發點,即學科體系和工作體系,與前者相聯系的課程旨在把個體導向學科體系,培養學術型人才;與后者相聯系的課程旨在把個體導向工作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