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產士職業壓力探討
侯玲軍 馬愛玲 葉娟
【關鍵詞】 助產士 職業壓力
助產士是醫院從事特殊專業護理的群體,助產士的工作關系著母子的健康,致使助產士工作壓力巨大,社會責任明顯,且要每天面對物理、化學等有害刺激,使助產士成為當前醫院的高危群體。因此,了解助產士的職業壓力并進行有效防范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下面筆者將對助產士的壓力因素及防范對策進行探討分析。
1 高危職業風險壓力
隨著母嬰保健法和舉證責任倒置相關法律的實施,助產士強烈意識到肩負責任重大。因此要求助產士不但要具有一般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水平,還要具有熱情的態度、敏銳的觀察能力、熟練的接生技能、積極的搶救意識和高度的責任心,才能保證母嬰安全,避免與家屬及產婦的醫患糾紛困擾。
2 職業暴露的危險
2.1 利器損傷的危險
針刺傷和利器傷使助產士被感染的的主要途徑,助產士在接生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等因素有可能被針刺傷或被剪刀等利器損傷,而刺傷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風險相對增高,因此,助產士要時刻認真做好職業防護,嚴格按規程進行各項操作,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2.2羊水、血液等分泌物的感染危險
助產士在接產過程中,經常遇到如:新生兒窒息、產后大出血、子癇等病人的搶救,此刻助產士必須爭分奪秒的投入搶救,極易被患者的血液、體液、羊水等分泌物的污染,且不能進行有效的防護,而成為各種傳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因此,要加強助產士的職業安全教育,樹立全面性防護的管理理念。提高助產士對針刺傷的自我防護,規范操作行為,建立健全針刺傷的登記、上報、觀察管理制度,建立醫護人員健康檔案,科室備好一切防護用品,對一切沒有健康報告的孕婦,都要按照傳染病做好防護。糾正護士受傷后僥幸心理,需要更多的醫院管理者關心和支持,并為其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3 工作環境的影響
助產士要面對臨產婦的大聲喊叫、各種儀器及監護儀的報警聲、各種有害氣味的威脅、擁擠的空間和令人不愉快的氣味等。此外,助產士還必須應對產婦的憤怒、恐懼和悲傷等情緒變化,稍有不慎將面臨家屬的質問和威脅等。使助產士長期工作于充滿應激源的環境中。 4 操作不良姿勢的損害
助產士在產科檢查、接生過程中都需要保持前屈姿勢,并且手部還要操作用力,每次接生及縫合一般需要一小時或更長時間,極易造成助產士腰背損傷、手指關節疼痛、髖關節疼痛等。且有雜志報道助產士的腰背酸痛占85%。因此,助產士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接生時注意省力原則,保持正確姿勢,在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能有效地減少此種傷害的發生。
5 工作量大,精神高度緊張,社會心理壓力大
助產士的工作關系到母嬰兩條生命的安危,責任重大。分娩又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助產士需要持續的提供心理、生理、體力、精神及技術支持,一方面助產士要完成觀察產程、接生、協助醫生處理難產和搶救等工作。同時又要保持分娩室的環境整潔、舒適,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儀器、藥物的管理,大量的文字書寫等;更需要做好孕產婦的心理護理和家屬的安撫和解釋工作。且隨著產科服務模式的改變,社會對助產士的要求越加提高,助產士面對專業發展和知識更新更具緊迫感。且助產士相對較少,外出學習機會也不多,以及社會的重醫輕護等,使助產士產生疲倦和焦慮感,影響助產士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因此醫院管理人員要改變助產人員不足,實施彈性排班,合理設計工作流程等以減少疲勞。產科的護理人員要充分進行崗前培訓,是產科護理人員均能勝任助產工作,以便急需時調配。此外,助產士應培養良好的個人興趣愛好,進行自我心理調適,舒緩緊張狀態,同時科室要制定助產士繼續教育計劃,爭取更多機會外出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助產士要與產婦多進行溝通與交流,關心待產婦,了解待產婦的需要,客觀的觀察待產婦的認識、情感與行為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適時地向待產婦介紹待產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并對每一位待產婦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手冊,使其對病人的生理分娩心中有數。
助產士應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加強自身綜合素質首先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尊、自強、自愛,從自己的職責出發,客觀合理地評價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努力克服自卑感,形成合理的心理支點,要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認,努力做情緒的主人,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把消極情緒帶入工作中。同時,作為一名助產士必須具備更多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自覺學習心理衛生知識,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健康的人格,穩定的情緒和積極樂觀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應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總之,職業壓力對人體帶來的影響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職業安全是醫護人員越來越關心的話題,助產士在醫院從事重要的高風險工作,是一個迎接新生命,給人類帶來希望和歡樂的神圣職業,我們要盡一切力量減少助產士的職業壓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能以滿腔的熱情,精湛嫻熟的技術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