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于階段性任務設計的英語閱讀教學探索
余偉麗
摘要 英語閱讀教學貴在學生的主動參與,重在對材料信息的解碼。本文在充分借鑒任務型教學法思路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基于任務性活動設計的英語閱讀教學新模式,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各個閱讀階段設計相適宜的任務性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解讀閱讀材料的整個過程,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閱讀態度與科學的英語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英語閱讀 階段性 任務性活動 設計
一、前言 現代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理論認為,閱讀是一種復雜的、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是讀者根據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經驗對信息進行篩選、驗證和加工、組合的思維過程,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認知行為。積極高效的閱讀教學活動應該使每個學生都作為主體參與閱讀實踐活動,從而使他們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但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依然還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為多,學生在課堂上并沒有真正主動地參與閱讀全過程,更多的是“被閱讀”,因此,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狀況始終不盡如人意。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采用“任務型教學”,它反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式,主張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教材,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創造性地為學生設計出生動的、與其生活相關的任務型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進行學習,體驗用英語學習,學會用英語做事,以此來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用英語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筆者據此提出了基于階段性任務設計的英語閱讀新方法,注重通過在學生英語閱讀的預習、課中與課后等環節設計相適應的階段性任務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解讀閱讀材料的整個過程,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閱讀態度與科學的英語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階段性任務設計的過程性策略從英語閱讀課的結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預習與課中教學兩個大的環節,而課中教學則又可以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
基于階段性任務設計的英語閱讀教學,根據閱讀課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與目標任務,精心設計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的閱讀活動。在組織學生高效完成任務活動的基礎上,獲得一種探索式的、主動的閱讀體驗,而不是獲得現成的結論或知識點,從而使閱讀課的課堂教學活動更具實效性。
基于階段性任務設計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可以用下圖表示:(圖一)(一)設計課前預習任務(Previewtask)活動,為學生閱讀拋磚引路設計預習任務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有明確的閱讀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心理和知識點上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通過學生課前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反饋,使教師能夠在新課實施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從而及時、科學地修正課前的預設,使課中的教學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在每學習一篇閱讀課文前,筆者都會給學生布置在家預習任務獲得,步驟和要求為:1、通讀全文, 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含意, 或借助詞典查出生詞及重要詞組的含義,并作標記。
2、回答練習冊中有關課外內容的問題,以達到初步理解課文的程度。
3、查出疑難問題并寫在練習本上,第二天早上及時上交,教師課前及時審閱。
4、根據課文實際,布置查找課外資料,輔助教學。
以新目標Go For It 九年級 Unit 7Section B 3a 教學為例。在進行教學前一天,筆者設計了以下任務,要求學生查找一些有關旅游城市的資料。
Task 1:(圖二)
Task 2: Find your favorite cityand describe it. Using your own words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nd prepareto make a speech in class.
這項任務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對于本課的有關地名的詞匯的拼寫讀音有初步的感知,對各個城市有比較多的了解,為課堂上的語言交際積累素材。
(二)設計課前閱讀 (Pre-reading)任務活動,為學生閱讀補上背景知識外語閱讀與母語閱讀的一個區別表征,在于閱讀材料背景知識往往離學生的的親身體驗較遠。如何幫助學生積累起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背景知識,筆者一般根據閱讀文章所涉及的內容,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幾個開放性任務活動,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然后讓他們推出代表匯報結果。由于這些話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他們往往有話可說,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新目標GO FOR IT 教材中,教師可以就Pre-reading questions 中呈現的某個話題或設計一個話題,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喚起學生對背景知識和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所要閱讀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同時通過話題任務匯報引出相關信息,老師設疑或給予一定的線索,使學生對內容進行預測,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如在G O F O R I T U N I T 3
SECTION B 3a 教學中,筆者給出問題由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并由組長記錄觀點進行匯報。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students to wear school uniforms?2.Should the students be allowedto study in groups during the evening?這兩個問題正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非常實際的話題,利用本單元的目標語言should be allowed to do 學生們可以進行討論并記錄觀點。
對于第一個問題,絕大部分學生的觀點是討厭穿校服,理由如下:I think it’s not good for us towear uniforms because they are notbeautiful/they look too ugly.
I t h i n k u n i f o r m s a r e n o tcomfortable enough.
I think we should be allowed towear our own clothes because we liketo be different.
We may look nice to wear ourown clothes.
并引出文章中學生的觀點We should be allowed to designour own uniforms.
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分為兩派:贊成should be allowed to studyin groups 的學生的觀點是:If we areallowed to study together, we wouldbe more happy. It is easy for us tofinish our homework. We can discusssome difficult questiongs. We can learnfrom each other. …反對派認為: It is too noisy. Wecan’t keep quiet. We sometimes talktoo much. Some of the students copyothers’ homework. …這一任務活動的設計, 變個別學生的被動回答Pre-reading Questions 為全體積極參與, 提高了學生參與的廣泛性和參與的深度, 對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語言習得更加容易。
(三)設計課中閱讀 (While-reading)任務活動,問題引領解碼閱讀是獲取材料信息的解碼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既不能越廚代庖,包辦學生一切的閱讀行為,也不能放任學生自由閱讀,費時費力。一個比較可取的辦法是,教師根據文意設計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任務活動,以此來引領學生熟悉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結構編排、各段落的大意及材料的主題等。
根據閱讀教學的目標, 問題可分為四種類型:對背景知識的提問,對字面理解的提問,對文章內涵的提問和開放式的提問。前兩種問題學要學生的低層次閱讀技巧, 通常的問題如下: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W h o / w h e r e / w h e n /w h a t / w h y / h o w …According the passage which of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后兩種問題需要學生的高層次的閱讀技巧,通常可以提出推斷型的問題,如:T h e a u t h o r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The author implies that…如在新目標GO FOR IT UNIT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all wasinvented? 閱讀課教學中,筆者設計第一任務,是由四人小組合作完成一張表格。
Task 1
Time What happenedA little over ahundred years agoIn 1861When he was atcollegeDecember 21st,1891In 1936Since 1936通過詳細閱讀, 通過時間的主線找信息,填寫表格, 完成了深入理解后,學生很快地熟悉和了解了文章的內容, 對籃球的發展史有了較深的印象, 也理清了整片文章的思路。為了讓學生對文章進一步的理解,設計第二個任務如下:Task2 Answer questions.
Why do people enjoy the basketballgame?How popular is the basketballgame?Why was the safety of the playersimportant?What is the aim of the basketball?Why were the Berlin Olimpicsimportant for basketball?本任務活動設計的目的是把教師對閱讀材料的通篇講解轉變為問題任務,使學生的閱讀任務由被動地跟著教師理解文章內容,變成為自己讀懂文章并據此給出問題的答案。目標任務引領下的閱讀使學生的閱讀主動性更強,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
(四)設計課后閱讀 (Post-reading)任務活動,拓展閱讀的思維空間解讀完閱讀材料并不意味著閱讀教學過程的結束,如何充分挖掘閱讀材料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潛在元素,是教師比較容易忽視方面,但卻是非常有益的難得機會。閱讀的主體過程完成后,教師可以設計合適的任務活動,引導每個學生都對學過的材料內容提出不同的觀點,這是一種“智力碰撞,是各種思想方法的交流、融合,同時也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以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閱讀課教學為例:①設計任務活動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
學完整篇課文后,完成下一個任務:Task: Complete the mind-map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圖三)②設計任務活動豐富和拓展課內知識。
在完成本課學習后,為了讓學生對籃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筆者設計以下任務。
Task 1: Would you like to playon China’s national basketball teamone day? Make a list of good anddifficult things about being a basketballplayer.對于這個話題,學生四人組積極討論后,說出了很多觀點:It’s good to be a basketballplayer because it can make you strong.
I t h i n k i t ’ s g o o d t o b e abasketball player because it can makeme famous and everyone will know me.
In my opinion, being a basketballcan make a lot of money.
Playing sports make us happy.
……It’s difficult to be a basketballplayer because you must do a lot ofpractise.
It’s difficult to be a basketballp l a y e r b e c a u s e y o u mu s t b e t a l lenough.
Sometimes, knocking into otherplayers and falling down will bedangerous.
……接著用I want to be a basketballplayer 為題寫一篇小作文,有前面的討論作為基礎,語言素材也比較多,學生的語言組織就比較容易,語言的輸出也更自然了,學生在本課中習得的語言得到了鞏固。
學生例文如:
I’d like to play on China’snational basketball team one day. Ithink it’s good to be a basketballplayer because it can keep me healthyand strong. Maybe, I can be veryfamous and make a lot of money.
Basketball is a popular sport.
I can play basketball for fun andexercice. But it’s difficult to be abasketball player, because I mustpractice a lot to become good at it.
And I must tall enough when I growup. Besides, knocking into players andfalling down would be dangerous. Imust study hard .
I would practice as much aspossible. I’m sure I’ll succeed.
T a s k 2 : S e a r c h s ome E n g l i s harticles about the famous basketballplayers like Yao Ming or Koby on theinternet.
這是一個課外的任務活動,學生對籃球明星如姚明和科比等有著很大的熱情,也會積極去完成這個任務,課內的閱讀在課外也得到了延伸。
三、階段性任務活動設計的支持性策略能否實施好階段性任務活動, 除了受到任務活動本身設計的科學性制約,還極大地受制于相關的支持性策略是否落實到位。閱讀在本質上是學生自身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與輸出信息的過程,整個過程的實施需要學生具有相適宜的態度與方法來予以支撐,因此,教師從學生開始接觸英語文章始,就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英語閱讀態度與方法技巧的培養。授之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
1、略讀(skimming) 略讀是一種快速瀏覽閱讀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
因此學生不需要細讀全文,而是有選擇地進行跳躍式的閱讀。其特點是,閱讀速度要求較高,而理解的精確度則要求較低。
此方法適合于一些簡單的故事性閱讀材料。
可以采取以下三個步驟:①通讀文章的起始段和結尾段;②細讀其他段落的主題句;③瀏覽一些與主題句相關的信息詞。通篇略讀最適合于下列題型: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2.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3. 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happen?4.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尋讀(scanning)尋讀是另一種快速閱讀方式,其目的是從較長的文字材料中查尋特定的細節內容。其特點是要求既快又準,此方法適合于說明文、議論文等閱讀材料。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準確地找到目標,可以利用主題詞。帶著查找內容的主題詞進行尋讀,或在材料中捕捉關鍵詞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
3、預測(prediction)
預測是閱讀過程的重要一個環節。閱讀過程,學生可借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以及相關的詞匯進行預測。①借助文章的標題預測主題框架,是對下一步閱讀與理解的一個導向性的輔墊;②通過對語篇連綴詞、關鍵詞等過渡承轉手段的推測,學生可以輕松地跟蹤作者的思路。
4、猜測生詞意思(guessing meaningsof new words)。
在閱讀過程中猜測生詞意思是擴大詞匯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筆者是通過上下文以及我們對詞匯結構的一些知識來推斷詞性和詞義。具體可以利用以下細節:①根據定義線索猜測詞義;②利用同義詞和反義詞猜測詞義;③利用構詞法猜測詞義。
5、識別指代關系
識別文章中的指代關系也是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又一有效手段。作為一種語篇連綴手段,指代關系的作用僅次于關聯詞。然而,許多學生對于像it,he,them,that,these,those 這樣的代詞不以為然,甚至視而不見,結果在復雜的句子或段落中就容易失去線索。因此,很好地識別閱讀材料中的一些代詞所指代的真實含義,尤其是一些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代詞,對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是至關重要的。四、反思有效的語言學習不是傳的(instructional),而是經歷性的(experiential)。基于任務性活動設計的英語閱讀教學為學生互相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平臺,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激發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這比教師的直接灌輸有效得多。但同時,筆者也體會到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任務活動設計應該是有效的、有意義的。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當的任務活動。學生活動應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實際的意義。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激活狀態,他們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要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把教會學生思考、討論、表達和運用,把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作為主要任務。
2. 任務活動設計要體現層次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設計的任務活動應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活動、小組匯報使任務有效展開。通過不斷地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才會出現明顯的外顯提高。
3. 教師不僅是任務活動的設計師,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在基于任務性活動設計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宏觀管理和調控學生完成任務型學習活動的過程,同時還應以一個活動參與者身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學生活動。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及時發現學生的語言問題,適時適度進行糾錯,以幫助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總結語言形式的特點和語言運用規律,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2] 劉學惠《英語閱讀教學的若干問題之討論》《中小學英語》 1999.9[3] 繆曉青《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和課堂實踐》《中小學外語教與學》 2001.11[4] 韓剛 《英語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的準備》2004.1[5] 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6] 夏飛華《讓任務更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學外語教與學》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