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代教育技術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汪健 吳松江
論文摘要:多媒體、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闡述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并結合福州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給出了具體的實例。
論文關鍵詞: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開放式英語教學
高校大學生人數迅速增長和可利用的英語語音教室教育資源相對有限,必然導致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則,應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新教學模式在技術上應體現交互性、可實現性和易于操作性。
分析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英語教學的特點,得出:在新型教學模式中教學信息的呈現應采用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媒體類型,對教學信息的再現同傳統教學過程相比更加生動、形象、具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結合福州大學進行英語網絡教學的實踐,給出了福州大學信息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
多媒體技術不僅使傳統的課堂變為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虛擬教室,而且也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教師角色逐漸由“知識傳授者”向“引導者”轉變。加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
1.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其隨機性、靈活性、信息多維性和具體化的方式,把知識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教師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中方便的超級鏈接,使教師在課堂上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和工作量,教師可以適當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拓寬來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難點以及課程新進展的講解,以提升教學的信息量和質量。多媒體課件中的文字工整,字體可以任意選擇和編排,圖形、圖像直觀、清晰,整體效果比黑板書寫整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彌補了黑板書寫不夠工整,圖形不精確的缺點。
2.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場所(課堂)、規定的時間,用特定的手段和教學方法,依據教材規定的內容和學生認知規律進行的有序的雙邊活動。教學手段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在過去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模式下,每一節課教師的板書和講解占去了課堂大量的時間,授課信息量受到限制。使用多媒體,課堂上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事先已編在課件中,免去了教師板書和學生埋頭筆記的大量無謂勞動。通過文本和聲音傳遞給學生,既生動形象,又節省出大量的課堂時間,可加大單位時間內的授課信息,還可用來讓學生親自操練和實踐,以加深記憶。
二、互聯網技術與開放式英語教學
網絡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圖、文、聲、形并茂的網絡環境,充分展現了“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益”的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特點,它強烈地沖擊著以教室為環境、以教師為中心、以紙介為教材工具的封閉式、單向傳輸的課程教學模式,促進了開放教學的產生和形成。利用互聯網進行開放式英語教學就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以英語CAI課件、文件、圖片、聽力和情景視頻為主要網上教學資源,通過教學網頁、BBS、E-mail等網絡信息傳輸手段,形成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可以互動反饋、具有豐富教學資源、較為完善的網絡教學支持服務體系,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
進行開放式英語教學首先需要教師準備進行開放式教學的材料,如制作多媒體學習課件,用動畫、電影營造逼真的英語學習場景;從網絡上搜索相關的英語學習材料,如BBC聽力錄音、情景對話材料等。其次,需要教師學習和熟悉網絡技術,建立開放式的英語學習站點,通過該站點發布所準備的開放式學習材料,并補充到課堂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通過開放式英語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轉變:教師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指導者,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1.利用網絡教學提供個性化學習,做到因材施教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水平不一,接受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在同時面對數十個學生、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致使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難以實現。互聯網的建立為教學改革開辟了新的途徑。而利用網絡教學系統,教師就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足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訪問手段,讓他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知。同時,教師也可將文字和語言素材融入自制的英語教學網頁上,供學生自由選取,做到因材施教。這便于學習者學習、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最新知識,同時還可以得到教師提供的“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在網上,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手段和輔助教學手段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異,自主選擇性強,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潛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實現個性化學習。
2.利用網絡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利用網絡,學生與教師、外語世界的距離變得非常近。學生可以使用教師教學站點通過BBS或E-mail與教師交流,做到與教師的交互。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不相識的人進行交流,收聽原版的新聞廣播等,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福州大學信息網絡技術教學改革
福州大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改革,開發了英語在線網站輔助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精品課程,教師可以通過該網站將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視頻、PPT)上傳到英語在線系統,學生可以通過英語在線系統進行個性化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改革
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一方面課堂講解與提問式、啟發式、研討式相結合,使用交際教學法,充分發揮與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則廣泛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基于網絡與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1)推行“面授+自主學習+網絡答疑”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行大班多媒體讀寫譯課程講授,小班組織口語應用能力操練與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分類指導、分層教學模式。授課模式為:面授4學時/周,自主學習2小時/周。同時配以網絡答疑平臺。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網絡學習情況,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督,進行形成性評估,同時要通過期末課程考試和綜合英語能力考試進行終結性評估。
(2)在課堂上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如概括大意、復述課文、小組講座、辯論、上臺講課、角色扮演、師生互動等。課外開展各種活動,如英語角、大學生英語演講競賽、口語競賽、寫作競賽等。 傳統的板書和現代的多媒體相結合進行動態教學,打破以往只憑教師講解的單一形式。實行網上輔導、答疑、網絡評卷及學習方法咨詢。
2.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
(1)加強多媒體教學條件保障,加強了語言實驗室建設。新校區從簡易語言實驗室到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現福州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共有16間語言實驗室用于公共英語教學,其中6間(約388座)為多媒體數字語言實驗室,藍鴿LDB2003豪華型。所有多媒體實驗室環境良好,設備較先進。實施基于網絡平臺的多媒體立體化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廣播、錄音、錄像等,運用掛圖、幻燈、投影等進行直觀教學。
(2)建設大學英語學習網站,完善網絡平臺建設,加大教改投入。
1)對于英語聽說、閱讀、語法等需要大量重復操作的教學內容,采用基于網絡并結合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軟件、計算機來部分完成教師的重復工作;建立完善了清華大學《新時代交互英語》網絡平臺,從2004級開始進行試點教學,推行網絡自主學習,并在2007級學生中全面展開教改,為學生提供一定時數的免費上機時間供其自學相應內容,并定時對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監控和面授(答疑操練),將教改和新教學模式全面鋪開。
2)由于校園網絡和公共網絡無法互通,我們專門開辦了一個基于公共網絡的大學外語門戶網站,為學生提供了網絡答疑和交流的平臺。豐富并定期充實、更新網絡資源。
3)利用現代技術將聽力課程用無線電形式每天在校園內在不同時間段向學生播放,彌補網絡資源不足,使聽力技能的訓練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3)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改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從2004級開始我們使用教育部推薦的清華大學《新時代交互英語》教學軟件,構建一個基于校園局域網絡的自主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有專門技術人員負責網絡管理和維護,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并解決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定期上網輔導答疑。給全校一、二年級學生每周提供2學時的免費上機自主學習時間,實行自主式多樣化人機交互學習。學生可利用多媒體語言實驗室進行自主學習。任課教師在本班學生自主學習后進行成績評定,根據給學生評定的成績,布置課堂口語練習情景題,進行口語復習和操練。這一教改試點項目目前在全校學生中全面推行,面授+自主上機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能力。多媒體語言實驗室自主學習和課堂配套操練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口語水平。
3.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新的教學手段實施與教學改革,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成果顯著。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通過率明顯提高。2004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我校與學位脫鉤之后,校內的英語綜合能力考試就成為學生拿到學位前考查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唯一平臺。校內英語綜合能力考試分數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校內一次性通過率保持在90%較高的水準。
學生參加各類英語競賽屢獲佳績。全國大學英語競賽面向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是考查學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我校在該項賽事中保持100項以上的獲獎數。在中央電視臺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舉辦的“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中,我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雖然面對許多專業學生的競爭也是屢獲佳績。
四、討論與結論
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系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這一個整體又處于一定的具體教學環境中。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進入英語教學,不能破壞教學過程的這種和諧關系,否則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提倡多媒體教學,不能否定傳統的教學手段,它們是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的關系。將多媒體與其他教學手段恰當地結合起來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手段的有機結合避免了媒體、網絡萬能觀。傳統教學方法中的面對面交流,師生、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是網絡教學所不能替代的。而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豐富信息、多向交互方式都是傳統教學方式所不能實現的。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可以將傳統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式和網絡教學方式結合運用,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從而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