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
未知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 運用 大學英語 注意的問題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概念
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其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
1.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各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真實的交流,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能力的提高。
2.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的環境因為真實的場景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不受任何約束地真正體會語言,理解語言并大膽地運用語言,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
3.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任務型語言課堂把整個教學目標設計成符合本目標的若干個任務,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進而按步驟完成課堂的總體目標。
4.具有師生角色,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教師是助學者,任務的組織者和完成任務的監督者,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與學生共同完成交際任務。
5.學習者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因素,任務型語言教學追求的效果,是讓學習者能用自己的語言知識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三、任務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教學內容真實有趣
大學英語精讀教程為教師提供了每單元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主線,重視體驗參與,重視語言運用,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完成任務。
2. 教學覆蓋面廣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情景的真實性以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和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
3.較好地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任務型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即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語言情境、語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際的功能和規律,使學習者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四、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途徑
根據Wills (1996)和Pica Kanagy & Falodun (1993)對任務型的分類,我認為有六種任務型活動途徑適合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列舉型任務。是指對任或物按一定的分類或標準進行介紹。
2.信息差任務。是指交際一方有信息同時愿意提供信息,另一方又想獲得信息時雙方進行的交際活動。
3.比較型任務。是指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4.作決定任務。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協商后作出選擇,達成一致意見。
5.解決問題型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6.創造性任務。是指任務具有探索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五、運用任務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任務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任務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
5.任務要能夠促進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任務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總之,任務型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是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