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對比運用
張艷瓊
論文關鍵詞:顯性教學隱性教學大學英語
論文摘 要:本文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對比運用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經過實驗,對比了哪種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更有效果。
一、前言 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備受學者、研究者關注,不同的學者提倡不同的教學模式,其中一些學者把一些教學模式分為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Ellis(1994)在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提到,顯性教學是:“給學習者語法規則,然后加以練習”,而隱性教學則是“學習者從所給的例子中歸納出語法規則”。顯性和隱性教學研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未來有重大的啟示意義和借鑒作用,因此筆者在理工科二本院校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進行顯性和隱性教學對比研究的嘗試。 二、大學英語寫作能力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對高等院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提出的一般要求是:能用一般常見的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事件、觀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意連貫。能掌握基本寫作技能。《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06年修訂版)要求高等院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在考試時間30分鐘內寫出一篇100--120詞的短文,試卷上可能給出題目,或規定情景,或要求看圖作文,或給出段首句要求續寫;或給出關鍵詞要求寫成短文。要求能夠正確表達思想,意義連貫,無重大語法錯誤。寫作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和一般常識。短文寫作部分的目的是測試學生運用英語書面表達思想的初步能力。從課程教學要求和考試大綱對寫作的要求來看,兩者都是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12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掌握基本寫作技能。 筆者結合課程要求和四級寫作要求,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間在2010級B級水平的兩個教學班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進行了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法的實踐。 三、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 以學習《新世紀大學英語》第三冊的第一單元What is Friendship? 為例,本篇文章主題是友誼的真諦,文章開頭提示我們:我們探討友誼這個概念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沒有社會公認的擇友標準。在某一情景下,我們會把某個人稱為朋友;然而,情境一旦變遷,朋友這個稱呼就顯得沒有那么貼切了。因此,人們對友誼的真諦的理解往往是非常膚淺的,為了幫助我們理解友誼的真正含義,我們需要回顧有關友誼的幾種傳統的看法。文章第二段提到一種傳統的友誼觀點是在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里闡述的:他將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友誼同另外兩種友誼截然分開。這兩種友誼分別是:one based on mutual usefulness(基于互利的友誼), the other on pleasure(基于愉悅的友誼).因此,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我們可以將友誼分為三類。于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就列出了三類友誼,并在這三段中的首句分別列出了主題句:Friendship based on utility;Friendship based on pleasure;Friendship based on goodness.這三段圍繞這三個主題句展開來寫。文章的第六段列出了另一種傳統的友誼觀可以在古羅馬政治家、演說家西塞羅的著作里找到。西塞羅認為,真正的友誼只能在好人之間發生。他進而將好人定義為一、二、三類。文章的第七段為總結,傳統的友誼觀由三個要素構成:朋友以相伴為樂;朋友必須彼此受益;彼此都有志于崇高的事業。告訴我們品德高尚人之間的友誼才是永恒的。
隱性教學班在學習本單元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提醒課文中的第三、四、五段首句為主題句,不要求背誦本文中的精彩詞匯、詞組、句型;不強調該篇文章的寫作技巧,不提醒弄懂該文章的脈絡,不要求找出篇章中的主題句。因而,該班學生的寫作中存在問題是:全班39位同學,大部分同學能達到120字要求,其中只有12個同學文章達到138字左右。主題句也能運用,但是意義不完整、不符合語法結構;有些主題句過于籠統或抽象,如: 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time. 比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更好些。有的學生在主題句中采用問句的形式,像 Do you know friendship ? What is friendship ?這種問句。 四、結語 通過對比運用顯性和隱性教學法,發現顯性教學法可以通過顯性手段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有意識的學習內容,如:詞匯、語法、篇章結構,并能用語言可以表達出來的知識;隱性教學通過隱性手段,由學生自主學習,自動、無意識獲得,雖然也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所學的知識,但是在寫作運用上沒有顯現教學班的學生表現那么準確、簡練。從最近幾年的四、六級考試作文看來,盡管提高了實用性,但篇章大多可以套用“主題句+1、2、3”模式。即每段第一句是 topic sentence,改編自該段相對應的提綱,后面的1、2、3是銜接詞,每個1、2、3后接分支觀點。這種表達,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同時也節省了學生構思結構的麻煩。為了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寫出一篇主題明確,條理清晰的文章來還是多使用顯性教學,避免學生寫作費時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