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礎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教學改革實驗報告
吳曉丹 胡…
摘要:近年來,高師英語專業亟待建立一種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以基礎英語課程為龍頭開展形成性評價勢在必行。通過對基礎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研究方法的探索,形成了以教、學、評三位一體的教學評價體系,并探討基礎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與持續性專業發展的關系問題。
關鍵詞:基礎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可持續性專業發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是教學評價的重點,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評價實質上是對學生學習的有效結果和發展潛能所進行的整體價值判斷。高校英語專業特別是師范類學校亟待建立一種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教學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教學中開展形成性評價研究對科學的英語評價體系的形成與建立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未來從事基礎英語教育的英語教師提供提前實踐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的機會,從而更好摸索適用于英語教育各層次的教學評價機制。
一、文獻回顧
對評價的改革起步在國際上起步較早。形成性評價在20世紀80年代就在進行研究與運用,而且政府高度重視,對評價研究項目大力資助,大量專家參與[1]。許多國家在擔當科研任務的許多高等學校設立了評價研究中心,特別是在語言測試領域處于較先進地位的英國,如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設立了The Center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評價中心);University of Bristol設立了The Center for Assessment Studies(評價研究中心);在一貫重視標準化語言測試的美國也已經高度重視形成性評價研究,例如世界著名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即教育測試中心 2002年在其網站發布的招聘優秀形成性評價專家的廣告里就已說過:“ETS已經在積極研究與開發運用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形成性評價項目。”[2]
在我國,從教學實踐來看,形成性評價在總體趨勢上對于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沒有深入研究,更沒有廣泛應用的領域,許多學者對形成性評價雖有許多論述,但在我國具體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并沒有給予切實的關注,特別是對形成性評價的本質、目標以及操作如何體現過程性與激勵性方面還很不夠,尤其是還缺乏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辦法和模式。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展開,外語教學理念的轉變、外語教學評價理論的研究和《英語課程標準》的研制,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模式已具備了很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如一些小學,初中,高中也已在研究探索其相應階段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操作辦法和模式,但在大學英語專業基礎英語階段進行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的實踐研究就目前看來尚未見。
一直以來,大學英語專業基礎英語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基本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方式——即只重視期中、期末考試等,通過單一的成績來確定學生一個學期的綜合表現,而忽視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即形成性評價。鑒于過去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評價存在的不足,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評價方式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在基礎英語教育制度逐漸向高校專業英語滲透的今天,形成性評價對平時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它雖然不像終結性評價那樣直觀,但如果發揮了它的作用,它可以促進終結性評價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為學生的繼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會產生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實驗對象
研究者針對大慶地區高師英語專業2005級和2007級本科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實驗,涉及6個班級,共229人。
(二)研究方法
1.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相結合[3]。自評階段,學生從學習的一個方面進行評價,逐漸形成一套自評方法和技巧。這樣學生對自己的各種語言能力有一個基本認識,有利于他們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發展目標;結合同伴評價,溝通技能和合作技能能夠充分得到培養和增強,體現評價過程動態化的特點。
2.教師評價與合作評價相結合[3]。在形成性評價中,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學生的成長。學生得到個人反饋,明確努力方向;教師得到學生反饋以便改進教學,提供給學生更有意義和有用的指導,體現評價結果公正化的特點。
3.觀察評價與檔案評價相結合[3]。形成性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在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將學生作為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興趣愛好、不同需要的個體,對學生的知識、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幫助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完全符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體現評價體系人性化的特點。
4.元認知評價與行為表現評價相結合。學生在學習、思考、思辨及解決問題時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過程,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在特定活動中的行為表現相結合,體現評價標準綜合化的特點。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基礎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是持續性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基礎英語課程是高師英語專業的基礎課,而在基礎英語課堂中的教學評價環節是實施外語教學的關鍵步驟。開展形成性評價研究的前景極為廣闊。以其為龍頭,對英語語音、英語聽力、基礎英語寫作、英語語法等專業基礎課程進行課程體系評價的改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也是保證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二)學生的心態逐漸變好,學習自覺性增強,課堂氣氛漸活躍,師生互動效果明顯
學生能夠嚴格按照各種學習及生活上的規定要求自己,在嚴格的紀律中履行自由的權利。對于如何面對挫折、困難,如何學習、如何團結合作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家都很有興致的參與課前活動,為進入正式課堂內容創設了良好的氛圍環境。
(三)教師自我意識提高,相互交流經驗、體會,隨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師擺脫了以往孤立教學,不善于與同年級各位教師切磋教學心得的現狀,開闊眼界,及時與系里領導溝通并交流個人的教學心得和教學方法、措施,以得到領導大力支持,促進個人教學興致與激情。同時,學生的心理狀況及學習熱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緩,但其中會有幾次波動。開學初興致高,慢慢減弱,期中考試打擊之下,會再次提高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之后又稍弱些,直到期末考試前。因此,不能在整個學期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要根據學生不同心理狀況和實際情況加以調整。
(四)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課后練習及自評模式
學生認清了語言技能對于熟練表達的重要性,能夠進行刻苦訓練,個別開學初想改專業的同學決心向自我發起挑戰,堅定了專業思想,做到思想和行動保持一致。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自覺、主動的練習。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氣氛。網絡教學反饋開拓教學監控新局面。英語專業四級輔導卓有成效,得到大部分師生認可。
(五)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未能采取隨機抽樣,研究的個案只是在高師院校師范本科范圍內,沒有涉及諸如國際貿易方向的本科生。形成性評價只是為學生提供更為公平合理的評價方式,但由于能力有限,學期末成績還是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但希望能通過學生對形成性評價的了解,更好地使教師和學生共同注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的放矢的培養學生自己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更多關注自己的成長。
通過對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將注重評價內容與手段的改革、操作模式的構建,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體現形成性評價對終結性評價的指導性作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紙筆評價與操作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合作評價相結合;觀察評價與檔案評價相結合;認知評價與行為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單項評價相結合;重過程,重能力、重發展、重實效,全面評價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同時將會根據課堂與學生實際制定評價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及具體評價標準,進而形成基礎英語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標準與體系。要將形成性評價從學生初高中的基礎教育階段延續到高校英語教育的基礎階段,如何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對其他兩種評價方式(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指導性作用,更全面、更完善地評價個體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學習動機、自我認同變化,有利于建立各種因素在何種程度上以及通過什么途徑影響學習評價的整體模式,把握學生學習的宏觀規律,有利于學生從被動學習、功利性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興趣學習、思維學習。
[1]Freeman, Y.S. & D.E. Freeman. Whole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M].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1992.
[2]O’Malley, J.Michael, & Lorraine Valdez Pierce.Authentic Assessment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Teachers[M].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3]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