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 英語閱讀能力
張向群
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很重要。經常閱讀,可以擴充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等。
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達的思想。閱讀理解的程度可由淺入深分為三個層次: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層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評價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層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層理解則要求讀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評價性理解則需要讀者對作者所表達的內容說出自己的看法。
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往往只滿足于課文的表層理解,對后兩個層次的理解很少問津。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來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放在解釋生詞、詞語搭配、造句訓練上,過多地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了內容的理解,結果課文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影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在設計練習時,教師又常常局限在對課文的表層理解,設計一些正誤題、多項選擇題和回憶性問題。另一方面,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沒有充分的思考和參與語言實踐的活動。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一、 根據閱讀理解的三個層次來設計教學
首先,表層理解階段。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讀者在閱讀時,頭腦中已貯存的與讀物有關的基礎知識有助于文章的理解與保持。魯姆哈特也指出,讀者在進行閱讀時,他先前存入的知識往往會隨之與文章中的符號產生聯系,這對于讀者了解文章中的信息內容至關重要。閱讀是讀物內容與讀者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而閱讀理解則是讀者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識(含語言知識)對讀物內容進行思維的過程。教師可以由問題導入課文,先了解學生掌握的背景知識;然后,對課文中的難句略加解釋;為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可用板書設計圖表,讓學生根據圖表復述課文。
其二,深層理解階段。深層理解的問題具有創造性,它要求學生利用作者所傳遞的信息,憑借自己的社會背景知識、生活經驗進一步理解和吸收讀物中沒有明確表述的卻又與主題有聯系的思想與信息,即“弦外之音”。這是一種合乎邏輯、超越讀物文字符號所傳遞的信息而進行的思維推理活動。教師在學生對文章表層理解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并啟發他們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問題的線索。
其三,評價性理解階段。在設計這一層次的問題時,教師應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性,兼顧語言形式與內容兩個方面,寓思想教育于外語教學之中。適當為學生補充交際中急需使用的詞匯;指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英語展開討論,允許同學間不同意見的爭論,創設一個自由、寬松、活潑的討論氣氛,使學生逐步實現由知識到技能再到交際能力的轉化,從而達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 課堂教學中精讀與泛讀緊密結合
每教一篇新課文時,堅持限時閱讀訓練,先讓學生用10到20分鐘進行快速閱讀;接著選用一篇150個詞左右難度適中的短文,再設計5到10個理解檢測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迅速讀完全文,完成閱讀理解題。老師要檢查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率,并進行輔導講評。然后,再按精讀要求給學生指定段落,讓他們自己研究,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 三、 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與輔導
(一) 精選課外讀物
課外閱讀活動,我向學生提供了較多而且題材較廣的短小精悍的閱讀材料,也鼓勵學生相互交換各自不同的閱讀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課外閱讀400個詞左右的短文。所選讀物適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難度與課文相當,內容盡可能與課文相聯系,生詞率控制在2%到3%。這些讀物內容健康,思想性強,題材多種多樣,語言質樸生動,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扎扎實實地搞好課外閱讀,我除了對閱讀量、閱讀速度嚴格要求并記錄在案進行評比以外,還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驗初期,我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帶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有的學生閱讀時愛出聲;有的學生用筆和尺之類的東西指點著助讀;有的用眼不科學,每次只能看到一個單詞;有的則咬文嚼字,邊讀邊查詞典,一詞一句地分析;有的學生“回視”的現象太嚴重,在閱讀時,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讀一個詞、短語和句子,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個句子、段落、全文的意義。我幫助學生逐步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默讀習慣以幫助他們盡力減少眼停次數,擴大視力范圍,能在單位時間里捕捉更多的語言信息。
(三) 閱讀中抓重點
指導學生閱讀時抓住文中重點段、段中主題句和句中的關鍵詞,教給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句意義的辦法。閱讀中難免碰上生詞,讓學生碰到生詞不驚慌,因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過一定線索或可根據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同關系、因果關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詞義。
(四) “依綱”閱讀
這個“綱”就是文章的理解題,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又可作為閱讀的提綱。一般來說,學生都是先閱讀短文,再看問題,回頭看短文,然后選擇答案。我指導學生采用另一種方法,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選擇答案,這樣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言學科的重要板塊。閱讀是讀者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平等的對話。掌握了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堅持訓練,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