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英語學習興趣之我見
高俊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很有必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有了實踐中的幾點感悟:
一、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小學生愛說愛鬧,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而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會逐步增強。
二、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一定的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從網上下載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
“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壁報,刊登一些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還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結合實際地組織英語競賽,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