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英語口語交際中的自信心(Self-confidence)培養
趙海朋
《英語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作為課程目標之一。所謂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Krashen(1987)認為,學習者的個性因素(Personality factors)與外語學習的成效有關。在個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最為重要。自信心是對自己能力和知識水平的肯定看法和自信。具有高度自信心和良好的個人印象(personal image)的學生學習成功率相對較大。自信心強的人敢于冒險,在學習中不怕犯錯誤,能大膽地用外語進行交際,不為語言錯誤而感到難堪;而在同樣的語言學習環境中,性格內向、自信心弱的人,由于過多地顧及面子,怕出錯,因而就會失去許多語言實踐的機會。
目前許多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規規矩矩地坐著,面無表情地看著,唯唯諾諾地舉手,小心翼翼地回答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灌輸,而缺乏交流;由于頻繁地接受大量的知識灌輸,因為常犯各種錯誤而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覺得英語枯燥乏味,越學越沒興趣,越學越難,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信心。這種狀況對小學英語教學極為不利,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改變這種沉悶的局面。其學習重點在于口語,因此使得小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心是至關重要的。自信對于低年級的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種積極情感,能促進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活動,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他們從小能自信地運用英語與人交往,克服交際中的問題,這種自信的積極心態肯定會為今后人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較好的心理基礎。
英語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好勝,且愛表現,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有諸多因素給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帶來障礙。情感教育是對學生們進行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相關因素的培養和教育。近幾年來,外語教育研究人員針對情感態度與外語學習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主要結論是: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 而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喜悅、喜愛等都能創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在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自信這種積極的情感和優良的品質。
一、從學以致用的展現和釋放能量中發現自信的影子。例如在學習PEFC教材第四冊Lesson2 In A Park時,我提出了適合學生水平的要求,請學生們三人一組到前臺進行角色扮演。學生的興趣高漲,一組一組學生輪番上臺,演得逼真形象,說得盡管不如預期的到位,但學生們展示了大方的舉止和勇敢的表達,為課堂增添了活力。
如學習“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an___”句型時,可利用學生的課本、鋼筆、直尺等事物進行情境問答;學習“Who’s he/she? He’s/She’s____”時,可用班里學生的姓名進行接龍游戲,并配合“猜猜看”游戲進行操練,以達到正確、熟練地運用的目的。再如我結合電化手段的運用,開展看圖說話、給圖配音等活動。
二、從教師的肯定與表揚中樹立起自信心。如同沒有天生的興趣一樣,自信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精心培養、反復強化。一旦學生樹立了自信心,他們就邁出了走向成功的一步。在外語學習中,信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學生對教師的信心和學生的自信心。前者要求教師知識豐富、友好、負責,后者則更為重要。 正如Brown Krashen(1985)所說:“一般說來,自信心高的學生更能自如地發揮自己的水平,更不易受約束,而且這種自信心的力量使得他們的自信心更不易受到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所威脅。”為了保持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是能學好外語的。一旦發現自己的外語學得不差,他們就會更加自信,學習則更加有效。根據情感過濾說,學生的情感因素會影響他們吸收所接受的輸入。因此,教師應盡力使學生處于“非抵制狀態”(off the defence),盡力降低他們的焦慮感。當學生表演完英語小劇本《烏龜賽跑》后,我抓緊這一有利時機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對他們惟妙惟肖的扮演和其中的口語表達給予了恰如其分的贊美,讓他們體驗到了“用英語做事情”的快樂,鼓勵他們繼續自信地學習更多的英語表達方式。這樣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就能逐漸消除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
三、從教師巧妙的糾錯藝術中使學生保持自信。 在交際活動中,學生說的英語出現語音語調不準確或語法有錯時,或因為心理上的原因而緊張,未曾開口就面紅耳赤、產生語言障礙時,教師要講究糾錯的藝術,應在學生完成交際活動后指出來或予以糾正,不要隨意打斷學生說話。對一些小錯誤可以忽略不計,不必強求學生說的每句話都準確無誤。從教學實際來看,這樣以鼓勵為主,適當放寬對交際中錯誤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還要讓他們體會到教師真誠的關愛,敢于放心地說,不會因為點滴的錯誤而受到批評甚至被一棒子打死。學生會在學習英語——犯錯——糾錯——再犯錯——再糾正……直至學會的螺旋式上升中學會英語,在反復的訓練中逐漸實現“表達欠佳——表達一般——表達流暢”的過程。
四、從自信的舉動中強化學生認同自己的自信行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我在多種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大聲地朗讀、大聲地提問別人和回答教師或同學的問題,用“大聲”強化他們大膽地進行口語交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焦慮和緊張的情緒,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可以大聲說出來的,因為他們能行。“I can, because I believe I can.”這是屢試不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