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工智能能否讓你開口說英語
佚名
()[僅僅上線三年多,流利說用戶量達到3000萬,獲得摯信資本、GGV、IDG在內的B輪千萬美元投資,估值5億美元,成為語言學習類APP中的黑馬。]
涂鴉畫作、裸磚墻紙,每個會議室都以不同國家的名字命名,隨處可見的懶人沙發,一樓二樓間懸空的巨大吊床,當然還有令人垂涎的美食,以及可供健身的體育設施,在“流利說”的辦公室處處散發著濃郁的谷歌風。
“流利說”是一款利用語音評估技術進行英語口語學習的移動應用軟件,它可以像Siri一樣陪用戶練習英語口語,并對發音進行打分和解析,用戶可以進一步學習標準發音和發音技巧。
僅僅上線三年多,流利說用戶量達到3000萬,獲得摯信資本、GGV、IDG在內的B輪千萬美元投資,估值5億美元,成為語言學習類APP中的黑馬。
在線教育儼然已是紅海一片,2015年國家對外公布的在線教育投融資數量為199起,融資金額高達20.3億美元,中國在線教育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在線教育最熱的投資市場。
具體到英語在線教育產業而言,51Talk、VIPABC、新東方在線、滬江網等為代表,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如何在日漸多元的市場競爭中撕開市場缺口,構筑自身競爭壁壘,是每一個初入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將“練習”產品化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曾在美國谷歌擔任產品經理、流利說創始人王翌看來,整個英語在線教育是一個非常低效的市場,“學生投入大量時間收效甚微,老師被嚴重剝削,工資很少,教育公司賺了錢卻也叫苦不迭,原因在于將大量成本用于營銷,其中所有的價值都是不對等的。”
以口語為入口,借助語音識別技術,將英語練習規模化、標準化、產品化成為流利說的發力點。早期的流利說更像一個應用學習工具,用戶可以跟著雙人對話錄音,對著手機麥克風模仿錄音里的發音和語調,應用將根據單個詞的發音、句子里的停頓位置和聲調對用戶發音進行打分,并標出發音不準確的單詞。
整個評價過程完全依靠計算機算法在手機上完成,評分機制的引入是其最大的亮點。流利說使用的打分算法是基于GOP(GoodnessofPronunciation)算法,即利用事先已收集的語音發音方式,將用戶的發音與已經收集的語音做一次強制對齊,把強制對齊得到的似然分數值與收集的語音做一個比較,利用這個似然比(likelihoodratio)作為發音好壞的評價。
“我們收集了數千美國人近萬小時的錄音,提取音節的最小單位音素,總結統計特征與規律,搭建打分模型,根據這個模型進行發音比較。”流利說首席科學家林暉介紹道。林暉曾在谷歌擔任研究科學家,負責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及大數據挖掘算法研究,流利說的整套語音分析算法由他完成。
學習類APP的商業化
工具型產品的可替代性往往是所有產品類別里最強的。除了提供碎片化口語練習之外,無論是出于對用戶沉淀或是商業變現考慮,科學系統化的教學內容終究是繞不開的環節。
“一些環節可以通過技術將其量化,但越深入這個行業你會發現有些環節終究無法用互聯網的‘輕’來取代的。”王翌直言。
具體到每個學習個體而言,長時間的學習數據跟蹤,其發音常常出現哪些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也可以做進一步的細化分析,未來千人千面的英語學習場景將成為可能。“隨著學習的進展變化,各個努力值的變化,數據引擎會為用戶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匹配算法。”流利說首席產品官翁翔堅解釋道。
從最直接的用戶說英語的語音數據,到用戶在學習課程過程中的各種行為,“比如是否反復聽錄音,學習的路徑選擇順序,每個用戶在非學習情況下的社區數據也對我們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曾在美國互聯網大數據公司Quantcast任資深軟件工程師、流利說CTO胡哲人補充道。
然而從工具、內容到社區再到系統課程的打造,用戶量雖然不少,但如何提高用戶轉換率,變現往往是工具類產品,尤其是重知識輸出類產品最大的挑戰。(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文/邱智麗 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