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析圖式理論的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

秦玉

論文摘要: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只有采取針對性的學習策略才能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本文分析了圖式理論和聽力理解的關系,對大學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學習者應該積極主動地拓寬自己的視野,加大背景知識的輸入,豐富自己的圖式知識,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論文關鍵詞:圖式理論;聽力理解;英語聽力自主學習

一、引言

眾所周知,我國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學習英語的時間平均達到六、七年,但是聽力能力卻很不理想,再加之我國現行的英語高考中取消了聽力考試,以應試為導向的高中英語教學忽視了聽力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同學無法達到大學英語教學對其英語聽力能力的要求。聽力能力是英語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能力,而且其重要性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新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理解部分占到總分的35%,而且目前正在改革的機試中聽力的比例要更高。但是,我國大學英語聽力課時平均一周一個課時,學生能在課堂上學習聽力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同時,聽力學習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牽扯到多方面的知識,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不可能只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來提高聽力理解的能力。聽力能力的提高要依靠學習者課下自主學習的開展。因此,如何實現大學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以及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圖式理論

關于圖式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他于1781年提出“圖式”這一哲學概念。他認為先驗的圖式就是“已有的知識”,新的概念只有同人們已有的知識建立關系,才會變得有意義。1932年,英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在《記憶》這本書中首次提出了圖式理論(Schemata Theory)。他認為“圖式指過去反應或過去經驗的主動組織作用,它不僅是個別成分一個接一個作用起來,而且使之組織成一個統一的整體(mass)。以各種類型或方式傳入的刺激,在圖式中被結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種積極的、有組織的場景。”現代圖式理論的提出者是Carrell,他認為圖式是一種聽者或讀者用來理解篇章的抽象的知識結構。Widdowson指出任何語篇都有兩個層面,即語篇本身層面和圖示層面。語篇層面包括聽者或讀者的語言知識,圖示層面則包括語篇及背景知識。語言學家Brown和Yule將圖式定義為可以激活的理解篇章的知識結構。

圖式理論強調新舊知識之間的交互作用,是相互關聯的知識結構的完整信息系統,強調知識網絡的重要性。圖式理論認為,在處理新信息的時候,認為首先要將獲得的信息和大腦內已存的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識聯系起來,調用大腦中的已知信息對輸入的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輸入信息必須與大腦內的圖式相吻合,才能完成信息處理的系列過程——理解過程。

三、圖式理論與聽力理解的關系

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聽者把大腦接收到的語言符號進行語言解碼,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Anderson(1985)把聽力理解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感知(perception),解析(parsing)和運用(utilization)。在聽的階段,聽者首先會把所聽到的內容暫時保存在短時記憶中(short-term memory),這是一個感知的階段,然后采取一定的策略對輸入的信息作出判斷,將關鍵詞和短語輸入長時記憶(long-term memory)中。在解析和運用階段,聽者將以詞和信息為單位,將獲得的新信息和大腦中存貯的原有圖式進行聯系,當輸入與原有圖式相匹配時,理解就產生了。圖式理論認為聽者對信息處理有兩種方式:“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up-down)。“自下而上”強調首先關注單詞,詞組等細節性的語音信息,然后再上升到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和把握,這個過程要求聽者要具有必備的語音,構詞法和句法等方面的知識;而“自上而下”則強調先從把握篇章的整體入手,然后再關注到單詞、詞組等具體細節。這一過程要求具備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對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才能對所聽到的信息進行比較、整合、預測、驗證,最終理解所聽到的內容。

聽者的圖式知識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語言圖式,指聽者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等;(二)內容圖式,指關于所聽材料的背景知識。聽者的背景知識越豐富,大腦中所存貯的圖式就越多,這樣在理解和分析新篇章時就越容易,越快;(三)形式圖式,指篇章、修辭等知識。系統功能語言學家Halliday曾指出,特定體裁的語篇中的語境變量組成了其自身特定的整體語篇結構。 四、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啟示

(一)增加語言圖式的輸入

根據圖式理論,語言圖式包括聽者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基本語言知識。在聽力學習中,學習者可以有意識的關注自己在聽力中存在的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問題。學習者可以總結和搜集關于英語發音方面的知識,例如,連讀make a lot of sense, fix it right away;失爆 went to /’wen(t) tu:/, sit down /si(t)’ daun/。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的區別。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生詞是聽力理解中的攔路虎,積累一定量的詞匯對聽力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句法是關于句子結構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很好的理解句子。如果學生缺乏相應的語言圖式知識,就無法聽辨聽力材料的詞、短語和句子,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聽力內容。但是這些圖式知識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靠長期的學習和積累。所以,在日常的學習中,學習者應在掌握語音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有意識地掌握構詞法、句法等知識。課外通過瀏覽英文報紙、雜志、小說、網站來擴大語言知識。

(二)增加內容圖式的輸入

在聽力過程中,有些學生會發現盡管每個單詞都聽懂了,但對整個篇章卻不知所云,這就是因為語言并不是語法和詞匯的簡單組合,而是目的語文化的一種體現。在聽力過程中,學生也要充分運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運用背景知識來對所聽的語言信息進行比較、分析、預測,最終達到聽懂材料的目的。比如,英語中許多典故來自于希臘羅馬神話和《圣經》,如Pandora’s Box(種種禍患),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點),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樣子,紛戰的根源),Judas(出賣朋友者或叛徒),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習語背后的故事,就不能準確理解這些習語在篇章中的意思。因此,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去搜集一些相關的知識,在腦海里形成有關典故的新圖式。大學生參加應試考試時聽力部分經常會出現一些固定的情景圖式,比如圖書館,選課,求職面試,環境氣候等等。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主動總結一些在同一語境中經常出現的詞匯。比如有關求職面試時的詞匯有:vacancy(空缺)、resume(簡歷)、interviewee(面試者)、interviewer(面試官)、qualified(有資歷的)、competent(勝任的)、job-hopping(跳槽)、paid vacation(帶薪休假)、probation(試用期)、allowance(津貼)。當學生對這類詞很熟悉時,對面試類的聽力材料理解起來就容易的多了,而且還可以根據語境來推理出缺省的信息,并把它們填入正在被處理的圖式網絡中。

(三)增加形式圖式的輸入

聽力材料會涉及不同體裁的篇章,不同體裁的篇章的構成方式都是不同的。學習者應該熟悉各類形式的題材,這樣就可以駕輕就熟地利用這些問題模式所提供的線索來輔助聽力學習和理解。說明文展開的方式一般為:定義→特點或用途→本文的主旨;議論文:引出現象→列舉出不同觀點→引出文章的主旨。英語新聞的語篇通常由特定屬性、導語、和故事本身三大部分組成。新聞最重要的部分都會出現在導語里,人們把這種語體成為“倒金字塔”結構。學習者具有這種形式圖式的話,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新聞報道的前半部分,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忽略那些次要的細節。因此,在聽力的學習中學習者增加自己關于語篇結構的圖式知識,有助于及時抓住語篇的本質,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五、結語

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經過創造性思維活動重新組合語言的活動,是一個重建與我們原有圖式知識結構相吻合的新信息過程。原有的圖式知識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者在聽力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采取多種學習方法和策略去豐富自己的圖式知識,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同時,學習者還應該加大聽力訓練的力度,激活大腦中已存的圖式知識,促進對輸入信息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