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基于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考試方法探索

陳婷

摘 要 基于 Bachman的交際語言測試理論,運用實驗班和對照班比較的方式,采用交際性測試特有的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和評分方式 ,對大學英語三級口語考試改革進行了探索。并通過對三級口語考試成績和針對英語口語考試改革進行的問卷調查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口語考試能夠取得較好效果,是受學生歡迎的一項教改措施。

關鍵詞 交際語言測試理論;大學英語;口語考試中圖分類號:G64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8—3456(2011)02—0157—04《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2004年版)規定要“完善現有的測試與評價體系,尤其要重視形成性評價 ,加強對學生在學習過 程中語言應用能力發展情況的檢測,建立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引導大學英語 教學改 革的作用”L1]3。《大學英語課程 教學要求》允許各高校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選擇采用 自主考試或參加全 國統測的方式對 學生 口語進行 檢測,但必須“對學生進行描述性能力評價 ,由任課教師以課程為基礎來實施,從而真正扭轉應試教育的導向”[1]8。因此 ,從各個學校 的不同情況 出發 ,根據不同高校的需要,完善現有的測試與評價體系,客觀真實地評價大學生應用 口語 的能力成為大學英語 口語測試改 革的一個 主要 目標。而 充分利用測試 數據,使之發揮有效的反撥作用,可以增強大學生學習口語 的動力 ,幫助教師發現問題 ,指導教師進行 口語教學改革。

、交際語言測試理 論20世紀 8O年代初 ,Canale等[2]提 出了著名的“交際能力模式”,認為交際能力包括 四個方 面的內容 :(1)語法能力 ;(2)社會語言能力 ;(3)語篇能力 ;(4)策略能力。這一模式成了流行于 20世紀 8O年代的“交際測試”的理論基礎。衡量語言交際能力成了語言測試的首要任務 。然而,該模式也有它 的缺陷,即沒有明確指出這四種能力之間的關系[3]。

2O世紀 9O年代 ,美 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 Bach—man[4]建立 了新 的交際語 言能力測試模式 ,被稱為“語言測試史上 的里程碑”。Bachman認 為,語 言能力就是把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結合起來 ,創造并解釋 意義的能力 。具體分 為兩個方面 :(1)語言能力應包括語法規則知識 和如何使用語言達到特定交際目的的知識 ;(2)語言使用是一個動態過程,構成語言能力的各個部分盡管互不相同,但在使用語言的任何場合下,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新 的交際語 言能力測 試模式 由語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 、生理機制 3個部分組成 。語言能力指具體的語言知識;策略能力指進行語言交際時運用語言知識 的心理能力,是將語言知識運用于交際 目的的手段 ;心理、生理機制指語言交際時所涉及的神經和心理過程L4j1。Bachman的這一模式不僅較為全面地解釋了交際語言能力所包含的基本因素 ,而且還說明了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交際語言測試是一種行為測試 ,是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景 中,通過完成實際的交 際任務來測量考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重點是要考查 “在社會語言場景 中輕松有效地進行交際的能力”L5],以體現交際性測試的目的。因此,交際語言測試應體現3個原則 ,即交際原則 、任務原則和意義原則。交際性測試與傳統測試的主要差別還在于測試形式和評分方法 。交際性測試不是簡單地照搬傳統測試的形式,其內容是按照語言任務而不是語言項目確定的。

方面,交際語言測試擺脫了分立式測試試圖對綜第 2期 陳 婷 等:基于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考試方法探索 159交際性 口語測試 的有效 性也包括評分人 的因素。要實現評分人的客觀評分,需做到以下 3點:(1)評分人要用分析法,即每次只評定一種成分 (如詞的重音、句子結構、措辭、流利程度等);(2)增加評分人 ,分別評定 ,然后取平均分數 ;(3)評分人應該經過訓練[6]。評分人員執行評分標 準的情況 ,也是 提高口語測試信度的關鍵。有一批經過統一訓練,具有良好素質,能有效掌握評分標準的考官,才能保證他們之間的評分具有客觀性和一致性。

在實驗班 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 中,我們希望通過評分方式的改革確保口語考試的信度與效度的統一。

我們用柱狀圖分析了口試評分的結果是否合理。從圖 1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班社會工作0802班口語考試成績得分都成正態分布,說明了口試評分是可信的。從圖 1和圖 2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 ,對 照班 社會工作 0801班 學生打分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 80~90分這個檔,平均分較高。實驗班社會工作 0802班學生成績的差距被拉得更開,成績分布更為合理 ,平均分則相對較低 。

25

2015< 1O50Ⅱ Ⅲ Ⅳ考試成績分 布注 :橫坐標上 的 I、Ⅱ、Ⅲ、Ⅳ分 別代 表不 同分 數 區間 :6O≤ I<7O,70≤ lI< 80,80≤ II< 90,90≤ Ⅳ≤ lOO。

圖 1 社會工作 0802班口語考試成績分布3O2520-4 15lO5olⅡ Ⅲ Ⅳ考試成績分布注 :橫 坐標上 的 Ⅱ、Ⅲ、Ⅳ分別代 表不 l司分數 區l司:7O≤ Ⅱ< 80,80≤ Ill<90,90≤ Ⅳ≤lOO圖 2 社會工作 0801班口語考試成績分布四、測評效果驗證在經過傳統的一 、二級英語 口語考試以及基于交際語言測試理論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之后 ,實驗班社會工作 0802班的受試學生對于新方法與傳統方法的對比具有一定的發言權。在本次探索性的三級英語口語考試后 ,在社會工作 0802班進行了針對英語 口語考試改革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目的是通過對 比兩種不同的英語 口語考試 ,了解受試學生對新的口語考試及評分方式 的真實反應情況。實發調查 問卷 34份,實收調查問卷 34份 ,其中有效調查問卷 31份 。

該問卷分成 3個部分。

第 1部分是對 口語學習和口試重要性 的認識。

從表 1可以看到,學生們普遍對口語和口試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90.3 的學生認為英語 口語很重要 ,64.6 的學生認為 口試很有必要 ,67.4G的學生很認真對待 口語考試。說明大部分學生意識到了口語和口試 的重要性 ,也對我們 口試的實際實施及問卷調查的嚴肅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

表 1 對口語學習和口試重要性認識的調查結果 %第 2部分是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與一 、二級英語口語考試的對比。

從這 3個問題(表 2)可 以看到,與一、二級英語口語考試相 比,絕大部分 (71 )學生認為三級英語口語考試形式更好 ,64.6 的學生認為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能更好地反映他們真實的El語能力。77.4的學生認為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 中采用的由 2名考官分別獨立評分的 2評制能更公平地反映他們的口語水平。由此可見 ,新的三級英語口語考試的形式和評分方式 ,均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 。

第 3部分是考察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對學生口語學習的反撥作用。

英語測試要關注反撥效應 (backwasheffect)。某一測試 目的而采用某種測試手段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其對教學的影響。既要有效考查語言能力,又要使測試有利于下一步的教與學。好的測試方法對教學有正面反撥效應,方法或內容不當就會產生負面的反撥效應。從表 3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61.3 的學生認為三級英語口語考試能激發他們的英語口語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新的口語考試的的確確對教學具有一定的正面反撥作用。合性的語言行為作分類式 的歸納 ,以及綜合性測試目的不明與題 目之間相互依賴的明顯不足 。另一方面 ,交際性測試又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 ,吸收了分立式測試題 目相互間具有獨立性 的優點以及綜合性測試語境明確的優點。在評分方法上 ,交際性測試采取對語言交際行為的一套描述系統,制訂了明確的評分標準,避免了傳統評分方法在其評判尺度上所代表的意義模糊不清。

二、測評對象與方法

基于交 際語言測試理論 ,運用實驗班和對照班比較 的方式 ,進行 了大學英語三級 口語考試改革的探索。

1.實驗對象

為了避免授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不同所產生的差異 ,選擇了同一授課教師所帶 的社會工作 0801和 08022個 自然班分別作為對照班和實驗班。2個班的學生均為 34人。2個班的最初分班是按照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平均分班的,2個班學生的入學英語水平基本相當。(2個班的英語高考成績平均分分別為 72.3和71.9。)2.題型設計和考試形式題 型的設計考慮到受試者的語言能力 、策略能力和心理 。題型設計的主導思想是 :第一 ,考試項 目難度適合受試者 的能力水平 (受試者 已經過一年 的口語課訓練,已具備一定的 口語表達及交際能力 );第二,體現本學期所學教材內容的順應性和內容效度。因此 ,考試項 目和內容是根據教育部制訂的《大學英語大綱》對基礎階段 口語能力的要求而設計 的,考試既檢測了學生 的基礎,又檢驗 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題型包括了主觀題和客觀題。

實驗班 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分為兩大塊 :描述圖片和角色表演,共設計 了 10份試卷。對照班 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也分為兩大塊 :背誦和角色表演,共設計 了 6份試卷。

在實驗班 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時,考前要求學生按 自愿原則分成3人的考試小組,人數不足時,可分成 2人的小組。考試時提前讓學生抽簽,給每個小組 lO分鐘的應試準備時間以便降低學生的焦慮度和提高學生的答對率。準備完畢后從準備席再移到考試席上,然后再按照試卷要求逐項進行應答和表演。在對照班的三級英語口語考試時,仍和以往一、二級英語口語考試一樣,提前將題 目告知學生,以提供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提前準備。考試時讓學生現場抽簽 ,再按照試卷要求逐項進行應答和表演 。

3.評分準則

評分標準的設計 是依據 Bachman[4_l的交際語言測試理論 ,遵循綜合評分和分析評分相結合 的原則,以便能夠客觀地檢測學生的口語水平,確保考試的信度。為避免主考教師評分出現較大偏差,我們根據擬定的評分標準對老師進行 了培訓 ,保證 了對評分尺度把握的一致性 。同時,采取雙評的方法,即有 2名考官分別獨立評分,1名為主考官 ,負責 口語測試 的進行和評出總體印象分 。總體印象分采用百分制 ,滿分為 100分。另 1名為副考官 ,只負責按照評分細則,從準確性、流利性和得體性 3個方面對學生的 口語水平進行分析性評分。分析性評分也采用百分制 ,滿分為 100分 。其 中,準確性 、流利性和得體性 3個方面分別 占總分的 40%、30 和 30%。最終成績取兩者的平均值。考官之間不相互商議。

在實驗班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 中,采用了雙評制 ,即:兩名考官分別從綜合評分和分析評分兩個不同角度對同一名學生打分。考官為非任課老師,以期實現評分的客觀性,同時考官采用交際性測試制訂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在對照班的三級英語 口語考試 中,仍沿襲 以往一 、二級英語 口語 考試 的單評制,即一名考官僅從總體印象的角度對學生打分。

考官也是非任課老師,但對評分標準未作要求。

三、測評結果分析

口語測試的評分方法有綜合法和分析法 2種。

綜合法是評分人員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整體印象劃分等級;分析法是把口試表現分解為若干要點(語音準確 、語言準確 、語調準確 、語言流暢 、交互能力等),評分人員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不同要點分別 評分 ,各要點得分總和即為 口試的總得分或總級別 。分析法注重 口語的各組成要素 ,評分方法標準 統一,信度較高,易操作;而綜合法從整體上把握考生口語表現,效度比較高,但信度較低,不易掌握。綜合評分法是依據交際性測試體系的觀點,把語言放在實際交際中作為一個整體來評價;分析性評分法則反映了分割式的語言觀。因此,在交際性口語測試中,為了保證測試的質量,評估應把整體觀與分析觀相統一,既保證總體印象,又不忽視口語的各個要素;應堅持綜合評分和分析評分相結合的原則,減小偏差,力求信度與效度的統一 。華 中 農 業 大 學 學 報 (總 92期)表 3 三級英語 口語 考試對學 生口語學 習的反撥作 用的調查 結果 %五、結 語從 以上的數據和問卷調查 可以看出,在交 際語言測試理論指導下進行 的大學英語三級 口語考試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實驗班正態的成績分布,說明了口試評分是可信的,能真實地反映學生 口語的真實情況。從 問卷調查 的結果 中可以看到 ,這次 口語考試增強 了學生對 口語學習和 口試重要性的認識。新的口語考試形式和評分方式得到了學生的肯定 ,并 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英語 口語學習的興趣 ,起到了良好 的反撥效應。

語言測試的難點就在于“語 言既是測試的 目標又是測試的工具”|4j9。正如 Brown和 Yule[]所言 ,“口語測試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師頭疼的問題”。口語測試 的特殊性使它成為英語學者和教師們一直孜孜不倦探索的一個領域。最后 ,希望我們這次 口語考試的結果 和數據 能為今后 的研 究提供一定 的參考 ,也希望 口語考試能更好地發揮其對 口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

參 考 文 獻

[1][2][3][4][5][6][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 求》項 目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論證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CANALE M .SWAIN M.Theoreticalbas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testing[J].AppliedLinguistics,1980(1):1-47.韓寶成.LyleF.Bachman的語言測試理論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5(1):23—25.BACHMAN LF 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ir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WEIRC.Reactiontothemorrow paper(1)[C]//AIDERSONJC,HUGHESA.ELT DocumentIII—Issuesinlanguagetesring.London:TheBritish Council,CentralInformation Serv—ice,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Division,1981:26—27.劉潤清.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1:211.BROWN G,YULEG Teachingthespoken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102.A StudyofCollegeEnglish OralTestbasedon CommunicativeTestingFrameworkCHEN Ting,YANG Zhao—yan,DU Lei,HU Bin(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Abstract Basedoncommunicativetesting framework,thispaperprobesintothereform ofband-3collegeEnglish oraltest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classand thecontrolclass,with the testingform ,contentand evaluationexclusivetotheframework.Theanalysisoftestscoresand thequestion—naireindicatesthatthenew collegeEnglish oraltesthasachievedgoodresultsand itisalsoawelcomereform practicefrom students.Keywords communicativetestingframework;collegeEnglish;oraltes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