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于初中生認知風格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黃小冰
摘要:在眾多影響學習者學習與發展的因子中,學習者的參與程度是最為重要的。只有采取符合學習者的認知風格.采用學習者喜歡的活動形式。才能使學習者最大程度地參與,并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不同的學生認知風格調整教學方法,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另外,還要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認知風格,并結合其認知風格選擇和訓練學習策略.達到 自我監控。自我調整的效果,從而充分發揮學習的潛力。 關鍵詞:初中生 認知風格 英語課堂 教學策略
一、研究背景本人于2010年 9月任教廣東實驗中學初三 (1)班和 (12)班的英語課,其中 (1)班為數學特色班 ,思維活躍,英語學習成績優良;而(12)班則是一個普通班,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后進面比較大。給這兩個風格迥異 的班授課是一種很大 的挑戰.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方式 .兩個班 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完全不 同。除 了學習者 的學 習環境,個體能力外,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區別?如何才能根據這兩個班的學生特點進行有效教學?二 、認知風格調查與分析1.被 試和研究過程基于上述理論和設想 ,本人于2010年 10月采用 《所羅門學習風格量表》對所教 的班級廣東實驗 中學初三 (1)、初三 (12)班進行 了文/廣 東實驗 中學 黃小冰主要是指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喜歡適應現實還是喜歡創新的趨向。感悟型的學習者喜歡學習事實,不喜歡復雜情況和突發情況;而直覺型則更喜歡革新不喜歡重復。
2.3視覺型和言語型
指在知識輸入過程中應用言語或視覺策略的程度。視覺型的學習者傾向于以視覺表象的形式進行思維:言語型的學習者傾向于以文字的方式進行思維 。
2.4整體型和序列型
具有整體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傾向于把學習任務當成一個整體來對待,擅長收集不相關的信息組成整體的框架。而序列型認知方式則通過連續或相繼地注意材料的細節 ,達到對材料各個部分的把握。
3.調 查結果及數據 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兩個班視覺初三 (1)班與初三 (12)班認知風格 的對 比三、基 于學生認知風格的英語課 堂教學策 略(一 )兼顧不 同的認 知風格 的學生 .因材施教1.充分利用多媒體.構建 “可視”課 堂從統計數據來看 ,兩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屬于視覺型認知風格。為此.本人強化了英語課上的視覺效果,盡可能將語言材料可視化 ,使用圖片、實物、電影 、動畫等工具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 ,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 .避免冗 長的解釋說明。在聽力課上 ,本人經常采用“聽與畫”、 “填表格”等訓練形式。
在輔導學生閱讀時,鼓勵學生在閱讀材料中用各種各樣顏色的彩筆標示 出重點。在語法教學上 ,以畫圖、畫表、畫符號等方法結合文字來表示概念 、要點等 ,讓學生在腦中有認知風格的調查.探討了沉思一沖動型、感悟一直覺型 、視覺一言語型、序列一整體型4個組對 8種類型的認知方式對所教班級的影響,并在此基 礎上 開 展 了從 2010年 10月 到2011年 6月為期 9個 月的針對認知風格提高課堂效率的實踐活動。
2.認 知 風格 的 定 義
2.1沉思型和沖動型主要是反映了認知活動的速度和準確 性。沉思型學習者在做出反應前往往對問題進行反復推敲,力求精確 ,但是耗時太多。而活躍型學習者則容易憑直覺行事,容易出錯 ,但在語言表達方面卻比較流暢。
2.2感悟型和直覺型
師道 ·教研 2011年第 9期型的學生都占了絕大多數,序列型學習者的比例也很高。但是 (1)班學生偏向于沉思型和直覺型, (12)班則沖動型和感悟型的人數較多4.啟 示從調查數據來看 ,所教 的兩個班的認知風格確實存在差異。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 ,要 根據學生 的認知風格 “揚長克短”。即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風格中的積極因素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根據學生認知風格上的負面因素,在聽說讀寫的教學過程中,給予相關的補償性的強化訓練,讓其認知風格朝著有利于英語的學習的方向調整。
一
個清晰的脈絡圖。就算在臨時發揮講解時,本人也盡量板書出來 ,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視覺的印象。
2.創設一個安全的課堂環境 .
平衡 “快 ”和 “準 ”的關系根據兩個班的認知風格特點 .本人創設了一個安全的課堂環境 ,平衡 “快 ”和 “準” 的關系 。在 口語課上 ,本人對 (12)班的學生急于回答問題而輕率下結論的特點保持包容的態度,并經常給他們即興表達的機會鍛煉語言的流暢性。而對于 (1)班的學生 ,本人則給予足夠的時間去做發言準備.在學生還未做好準備時,不強迫學生說英語。在閱讀上方面,本人針對 (1)班學生用時長的特點.進行限時閱讀的訓練.建立他們對快速反應的信心;而對于 (12)班學生,則給予更細致的閱讀策略的指導,鼓勵他們進行閱讀前預測,并在原文中找出 “真憑實據”才做出判斷,提高答題的準確度。
3.整合教材 ,存同求異 ,培
養創新精神根據調查結果發現 , (1)班直覺型學習者居多。喜歡追求標新立異 ,喜歡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 。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 :“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就說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
本人在英語課堂上盡量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 .而不論學生 的答案如何,只要合情合理 .都予以肯定。另外.從知識輸入的偏好來看, (12)班學生更傾向于閱讀關于人文科學的。記敘性的文章 ,而(1)班的學生更喜歡閱讀關于抽象概念、自然科學類的文章。針對這一點.為了使他們能廣泛涉獵各種類型知識.而不至于只偏向某一風格的內容.本人在聽力、閱讀、寫作訓練的時候給 (1)班增加一些故事類、散文類、社會性較強的文章,而給 (12)班增加一些理論性的材料。就算是同一篇文章,我注意發掘理論性和敘述性兩方面的.做到兩種認知方式的學習者都感興趣.都有收獲。
4.點面結合 ,教給學生處理
信息和篩選信息的方法根據兩個班序列型學習者居多的特點 ,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做了以下努力 :在 口語教學中,除了強調單詞的用法及讀音規范.更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講話的整體內容:在設計聽力課的時候 .除了設計學生擅長的細節性 ,如聽取具體信息,猜詞義等問題 .還注重引導學生分析聽取大意、辨別說話場合和說話者課 堂 聚 焦身份等綜合性的問題 。在閱讀課中,本人注重添加歸納性題 目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等作為補償性練習。在寫作課上,提醒學生先做好文章的謀篇布局,然后才開始細節性的描寫 ,盡量做到點面結合,流暢連貫。
(二)幫助學生認識 自身的認
知風格 .形成元認知策路在英語教學中 。 “教”只是手段 , “學”才是最終 目的。所以,將本次調查的結果通過個別談話的形式,一一反饋給學生.讓他們對自己的認知風格的長處和不足有清楚的認識.并找出適合 自己的英語學 習方法和策略 .揚長避短 .以達到最佳的英語學習效果。比如一位姓徐的男生是典型的直覺型學習者。
對理論性 的英語知識非常感興趣 。
而對人文性的內容從不關注。在給他分析了認知風格后,我給他每天看一篇英語小故事的任務,最后該生在初中畢業生英語學業考試中取得了 141分的好成績。
四、實踐后的教學成績
在經過了將近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初三 (1)班和 (12)班的英語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見初三 (1)班和 (12)班 2011年廣州市畢業生英語學業考試成績統計表及 2010學年第一學期兩個班的英語摸底考試成績統計表)。
五 、結束語
在眾多影響學習者學習與發展的因子中,學習者的參與程度是最為重要的。只有采取符合學習者的認知風格.采用學習者喜歡的活動形式。才能使學習者最大程度地參與,并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不同的學生認知風格調整教學方法,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另外,還要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認知風格,并結合其認知風格選擇和訓練學習策略.達到 自我監控。自我調整的效果,從而充分發揮學習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