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醫學研究生婚戀與心理健康關系調查

佚名

作者:邵燕 陳志青 陳麗英 高蕾 金文嵐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婚戀對其的影響,并尋求適合的解決方法。方法:制定研究生一般情況及婚戀狀況調查表,并運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我院180名在讀博士、碩士生進行匿名形式的問卷調查。結果:1、我院98%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從焦慮/抑郁程度來看,博士生高于碩士生,女生高于男生。2、單身女生的焦慮和抑郁分數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在婚戀方面感受到的壓力明顯大于已婚和有穩定戀愛關系的女生。結論: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來說良好,穩定的婚戀關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 婚戀 調查與分析 醫學研究生

Abstracts Object: To find ou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of love and marriage of the 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ents studied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We established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contained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general conditions and the love and marriage situations of the 180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The EPQ, SAS and SD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tell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anonymous ways. Results:1、98% of the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healthy in mental. Doctoral and female students seemed to have mor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an the graduate and male students. 2、single female students got higher scores on SAS and SDS questionnaires, they felt more pressure on the marriage than those who were already married or in stable love. Conclusion:The students studied in our hospital generally have good mental health. Stable relationship of love and marriage is helpful to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love and marriage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edical students

近年來,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教育工作者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由于經濟和學業等各方面的多重壓力,他們對婚戀的態度和婚戀對他們造成的心理素質的影響和其他同齡人不同。本文通過對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壓力情況的調查,了解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壓力大小及來源,尤其是婚戀造成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旨在幫助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的困惑所在,指導研究生正確處理婚戀與學業的關系,從而更好的完成學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 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在讀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碩士生、七年制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共180名[1]。筆者參考相關文獻,設計了“研究生一般情況及婚戀狀況調查表”,并結合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1]對研究生進行匿名形式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中博士組男生19人(已婚12人)、女生18人(已婚10人),碩士組(包括三年制碩士和七年制研究生)男生62人(已婚8人)、女生81人(已婚7人)。

二、 結果

(一) 醫學研究生婚戀情況和心理狀況調查

1、我院研究生婚戀狀況和讀研前后的經濟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我院研究生婚戀狀況情況表

男生 女生 已婚 20(25%) 17(18%) 穩定戀愛 23(28%) 41(41%) 單身 38(47%) 41(41%)

男生

女生

已婚

20(25%)

17(18%)

穩定戀愛

23(28%)

41(41%)

單身

38(47%)

41(41%)

我們將婚戀情況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已婚階段、未婚但戀愛已進入穩定階段和單身階段,其中單身階段包括從未有過戀愛體驗、曾經戀愛目前單身和正處在異性接觸階段尚未形成穩定戀愛關系等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男女生婚戀情況穩定者(包括已婚和穩定戀愛)分別占53%和59%,單身者分別占47%和41%,其中女生中穩定婚戀和不穩定婚戀的比例差別顯著性較男生大,原因可能在于研究生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5歲-30歲之間,傳統意義上,對于女生來說,是談婚論嫁的主要階段,而這個階段的男性研究生由于還未完成學業,出于對學業和事業的追求以及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不會像女生那樣將婚戀看成生活的主要部分。

2、我院研究生心理狀況評估情況見表2和表3。

表2 我院研究生個性特征分型比例情況

多血質 膽汁質 抑郁質 黏液質 已婚男 10(50%) 4(20%) 2(10%) 4(20%) 已婚女 9(47%) 2(11%) 3(16%) 5(26%) 未婚男 31(51%) 9(15%) 6(10%) 15(24%) 未婚女 38(46%) 19(23%) 10(12%) 15(19%)

多血質

膽汁質

抑郁質

黏液質

已婚男

10(50%)

4(20%)

2(10%)

4(20%)

已婚女

9(47%)

2(11%)

3(16%)

5(26%)

未婚男

31(51%)

9(15%)

6(10%)

15(24%)

未婚女

38(46%)

19(23%)

10(12%)

15(19%)

表3 焦慮和抑郁自評平均得分

SAS平均得分 SDS平均得分 博士 碩士 博士 碩士 已婚男 35 28 36 27 已婚女 36 26 40 28 未婚男 33 26 33 25 未婚女 38 29 42 30

SAS平均得分

SDS平均得分

博士

碩士

博士

碩士

已婚男

35

28

36

27

已婚女

36

26

40

28

未婚男

33

26

33

25

未婚女

38

29

42

30

通過艾森克人格量表的測定,可以判斷調查者屬于何種個性特征(氣質)。對于同時要求精細技術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醫生行業來說,氣質為外向穩定性的多血質和內向穩定性的黏液質的人群是比較適合的[2]。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我院研究生的個性特征以多血質為主,平均占到49%,這與婚戀狀況、性別都沒有關系。其次為黏液質和膽汁質,分別約占20%和19%,抑郁質最少,約占12%。

SAS和SDS自評量表的焦慮/抑郁評定的分界值均為50分,50分以上可以診斷有焦慮/抑郁傾向。由表3可知,我院研究生平均焦慮程度屬于正常,碩士多數在25-30分之間,博士多數在30-36分之間。其中SAS和SDS平均得分最高的是未婚的女博士,她們的平均年齡大于女碩士,而焦慮和抑郁的程度高于同屆的未婚男博士,也高于同屆的未婚女碩士。此外,在被調查的男生中,已婚男生的SAS和SDS評分要高于未婚男生。

我院研究生選擇舒緩心理壓力的方式主要有:找戀人傾訴、戶外運動、旅游、健身、心理咨詢等。其中,最主要的舒緩方式是找戀人傾訴,占了44%。有很多學生提出,通過傾訴可以很好的舒緩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學習和工作上遇到的困惑能夠通過商量和溝通得到解決,即使解決不了,傾訴之后也會有很好的放松感,從而鼓起勇氣繼續努力。而相反,很多單身研究生則認為找不到合適的傾聽者是造成他們不安或不愉快情緒積壓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不能再像兒時那樣向父母求援,同時周圍的同學或朋友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發現國外比較熱門的心理咨詢在我院研究生中開展得不多,很多學生還是不愿意向咨詢師咨詢自己的心理困惑。

三、討論

(一)不同婚戀狀況、性別和學位類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程度不同。調查發現,我院研究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但總體健康狀況良好,大多數學生焦慮和抑郁程度都在正常范圍內。但在180名調查者中,我們發現有5名學生存在抑郁傾向,其中的3名學生同時存在焦慮傾向。這5名都為未婚女生,3名碩士,2名博士。調查還發現,女生平均焦慮和抑郁程度高于男生,博士生平均焦慮和抑郁程度高于碩士生。

從性別角度來說,女生一般較男生來說更為敏感、脆弱、容易焦慮和抑郁。但結合婚戀狀況分析發現,已婚男研究生和未婚女研究生的焦慮/抑郁程度略高于未婚男研究生和已婚女研究生。

結合調查表中經濟情況和家庭情況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男性在家庭婚姻關系中承擔了更多的經濟方面的責任和壓力,而對于多數已婚的男性研究生來說,經濟收入低于配偶的事實加上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導致其平均的焦慮/抑郁程度高于未婚的男研究生。

而婚姻對于女研究生來說一方面在經濟上有了抗風險的保障,另一方面有了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來緩解壓力,這些都使得她們和未婚女研究生相比焦慮/抑郁程度要小很多。

(二)婚戀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有影響。我們知道,高校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壓力來源于是否能順利畢業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除了上述兩點外,在本次調查中,我們重點調查了婚戀情況對于研究生所造成的正負面影響。結果發現,單身的女研究生焦慮/抑郁的程度最高,尤其是女博士。未婚女碩士生的平均年齡為26歲,未婚女博士生的平均年齡為29歲。在這個年齡對于多數女性來說是戀愛結婚成立家庭的時間段。可是對于戀愛關系尚未確定的醫學女研究生而言,婚戀確確實實地成為了自己和家人共同擔憂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累積、學歷的提高,女研究生對擇偶的要求大多具有雙重性,既有實質性的物質要求,又向往精神上的互相契合和理解[3]。多數女研究生的擇偶標準都同時包括了學歷、外貌、職業、收入、健康情況、父母家庭狀況等。但是由于男女生理條件的不同和傳統觀念的制約,這個年齡段的女生已經錯過了擇偶的最佳年齡,加上多年來在相對枯燥和忙碌的醫療氛圍中學習和生活,相對封閉和沉悶,接觸異性的機會較少,對外界新生事物的感受力和熱情度已遠不如其他職業的年輕女孩。這些原因都造成了她們戀愛的困難。加上家庭和社會輿論無形中產生的各種壓力,使得這一群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而同樣的困惑也存在于男生身上,只是由于同齡男生在這個階段還處在擇偶的優勢期,因此,相對于女生而言,矛盾沒有凸顯出來。但調查顯示,很多單身男研究生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對婚戀的缺乏信心。由于交際范圍狹窄,心理定位較高,使得找到自己的理想對象成為了一大難題。即使找到了這樣的人選,由于經濟方面的制約,使得很多人對愛情望而卻步。因此,他們不得不拼命學習,寄望今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再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

(三)建議。本調查顯示,我院研究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其焦慮/抑郁程度基本在正常范圍之內,總體個性特征適合從事醫療行業。但不同性別、學位類別以及婚戀狀況下的研究生們仍面臨著各種心理問題,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對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更加重視關心研究生們的婚戀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學業和婚戀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醫學事業人才。

1.汪向東,王希林,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2.黃建中,王嘉.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的相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3;30(2):154-155

3.周麗新.當代高校研究生婚戀心理分析[J].教育藝術,2004;11:57-59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