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改革
環境工程制圖與CAD教學改革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高職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必須重視工程制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對傳統環境工程制圖教學進行改革,將其與CAD教學相結合,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實踐應用能力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培養,從而推動高職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詞:環境工程;制圖;CAD;教學改革;職稱論文一、環境工程制圖與CAD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環境工程制圖是環境工程類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也是環境工程項目實施的基礎。該課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審美能力、設計表達能力、創新構形能力,具備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所以環境工程制圖課程必須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工程技術為主線,以實際工程為背景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環境工程意識、素質、實踐能力的提高。而CAD繪圖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環境工程制圖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大多數高職院校往往卻沒有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部分院校將環境工程制圖與CAD繪圖合并為一門課程,將CAD教學放置工程制圖教學內容之后進行集中講解,受課時限制,學生對計算機繪圖的學習不夠充分,導致教
環境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探究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生產實習實習模式教學改革[論文摘 要]生產實習是環境工程本科教學一門重要實踐課,應分析新形勢下生產實習所面臨的典型問題,并進行教學改革探討——協調理論教學與生產實習的關系、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進行多方面實習模式的探討。 由此提出加強校內外實習,結合多媒體教學,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模式。實習是將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基本技能訓練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社會對環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仍然就業壓力大、應用能力不強,這不僅因為社會就業環境的問題,還因為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缺乏實際的工程經驗。生產實習是環境工程本科教學的一門重要實踐課,通過該教學環節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環境工程專業設計、施工、組織管理的基本技能,還能使學生了解環保治理設施、設備的運行管理知識。[1] 本文分析了我校生產實習環節的現狀和生產實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生產實習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環境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生產實習教學可加深學生對污染控制、治理
對于環境工程專業“儀器淺析”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革研討
: 論文摘要:“儀器分析”是河南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實驗課是加深和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環節。剖析了“儀器分析”實驗教學過程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采取增加實驗課時、實行實驗預習制度、合理安排實驗組織形式、豐富教學方法和實驗形式等措施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實踐表明,改革后的教學體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教學效果明顯提高。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儀器分析;實驗教學“儀器分析”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它的內容涉及物理學、化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等知識,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感到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然而,“儀器分析”實驗課是學生對儀器結構、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適用范圍加深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環節,其效果直接關系到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實驗課程的質量備受關注。近年來,對“儀器分析”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方面的報道不少。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歷,指出河南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儀器分析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其教學體系改革進行了初步探討。
基于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研討
摘要:實踐教學是環境工程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改革新的形勢下,如何使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成為巨大考驗。本文分析了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由此提出相應的措施,對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工程;應用型;實踐教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李志宏副主任和李巖指出,在教學評估工作中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考核,更好地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在評估指標體系的研制和評估工作的具體實施中應當予以重點考慮。[1]即指明人才培養的道路,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技術開發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境工程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的一門理工科課程,環境工程專業具有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實踐教學必須尋求一種全新的模式,以適應對應用型環保人才培養的要求。這既是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也利于更加合理地調整高等教育的結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從2006年開始招生,經過了近5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以應用型人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分析型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是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專科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 該課程屬于多學科交叉、發展速度快和應用性廣泛的新興邊緣學科,在構建創新型國家的大趨勢下,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內容為基礎,通過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學發現:該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幅度地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研究型教學;改革隨著互聯網的橫空出世和全球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社會已進入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跨越式發展階段,全球呈現知識經濟和一體化特征,創新已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溫家寶總理曾指出:“要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就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 法國文化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1]。高校研究型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試析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初探論文摘要:目前,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對環境治理要求的深入,高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實踐知識與動手能力,因此環境工程實驗課程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從教材的選定、實驗類型的增加、考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進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而提高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質量。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要求的提高,對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應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基礎,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其運用理論知識去進行分析、設計和開發的實踐技能,適應工程教育的要求.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課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進一步鞏固書本知識,因此,專業實驗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學科,進行實驗教學方案的研究和創新,從而提高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一、目前存在的問題1.教材單一現在環境工程專業實驗
探究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路徑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實驗教學改革論文摘 要:在環境工程本科學生培養方案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是相互配合、相互貫通的有機統一體。專業實驗教學是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部分。針對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存在主動性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等問題,本文就如何使傳統實驗變為專業綜合實驗,使實驗與學生參與度相結合進行分析,以探討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從而培養高素質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在人口過度增長、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要培養集理論性、實踐性于一身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然而,在實際中,剛畢業的環境專業人才受到冷遇,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動手能力。因此,為了給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環境專業人才,就必須對傳統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一、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開展綜合實驗傳統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課程一般是按照各門專業課程劃分的,而且幾乎都是基本技能實驗,其中大多為驗證性實驗。在環境監測實驗課中的煙氣流量及顆粒物濃度的測定實驗項目,學生只是按照實驗流程,按照選擇測試位置、
淺議工程教育認證制度背景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啟示
論文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環境工程本科教學論文摘要:工程教育認證制度通過設定專業標準和連接專業準入制度,可有效提高高校工程專業教學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應從提升專業內涵、嚴格認證標準、建立銜接機制、加大專業學會參與等方面強化工程教育認證制度。與傳統學科相比,環境工程專業具有基礎口徑寬、方向分散和教師工程經驗缺乏等特點,應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從持續培養教師工程能力、強化學校專業特色等方面進行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工科在校生約700萬人,居世界首位。但高等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課程體系陳舊、實踐教學偏少和教師缺乏工程經歷等問題,導致學生專業面窄和實踐能力不足,難以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工程教育認證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對相關專業進行認證,可有效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業的重視[1]。國際上有3項關于工程教育學歷的國際性協議,即《華盛頓協議》、《悉尼協議》和《都柏林協議》。其中《華盛頓協議》簽署時間最早、締約方最多,是世界范圍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國際認證協議,也是另外加入兩份協議的基礎[2]
淺議對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新思考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課程實踐創新[論文摘要]環境工程專業作為集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交叉學科,它的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建設正處于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進程中。傳統教育體制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尚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對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研究,對環境工程專業專業課程、實踐性環節的改革提出了建議,并提出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課程體系改革中,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學生。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事故經常發生,自然生態環境出現了明顯的惡化。在此背景下,197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明確指出,“有關大專院校要設置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1979年9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 》對環境教育作出了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從1977年開始,設立了工科環境類本科專業;1981年開始,設立環境工程碩士點;1983年開始,設立環境工程博士點;1999年開始,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土后流動站。至此,培養不同層次環境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工科環境類專業教育體系日
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摘 要】在大學本科教育中,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之間并非主從關系,而是相對獨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體。專業實驗教學是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培養的質量與專業實驗教學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于環境工程專業來說,進行實驗教學的改革對培養高素質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了如何開展專業綜合實驗,新增專題實驗和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實驗研究相結合,以培養高素質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關鍵詞】環境工程 專業綜合實驗 專題實驗 創新實驗一 前言環境工程專業是集理論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的工科專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多、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也普遍提高,這就要求培養高素質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然而,傳統的高校教學主要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學生在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則較為薄弱。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培養具有理論、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復合型人才,必須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因此,本文將
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針對環境微生物學傳統實驗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社會需要,分析從構建環境微生物學實驗課體系、貼近現實生活、關注前沿、開設綜合性實驗和靈活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n tradi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social needs,a set of reforms had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which include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knowledge system,concerning reality,using advanced technology,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and flexible forms of examin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