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歌
中國傳統民歌藝術的與時俱進
論文關鍵詞:傳統民歌 現代 時尚 流行 音樂元素論文摘要:本人在教授中國傳統民歌的過程中,發現了我國民間傳統音樂在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文中對此進行了簡單的剖析,并提出了針對今后教學的一些改進措施,希望能對我們民族民間音樂的世代傳承做出一些貢獻。我多年從事中國民歌的教學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跟我們的民間傳統音樂快要脫節了。我清晰地記得,在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講授傳統民歌的時候,幾乎大部分地區的民歌只要老師一唱,我就能隨之哼唱幾句。因為在我童年的時代,沒有現在種類這么繁多的流行音樂,大人們傳唱的都是些旋律優美而且地域風格鮮明的民間小調,他們有時甚至會載歌載舞,這些令我記憶猶新,所以我今時代不同了,電視,廣播,媒體對傳統民歌并不陌生。而如行音樂的大肆宣傳,似乎己經把我們的民族傳統的音樂逐漸淹沒掉了,當學生聽到我在課堂上播放的中國民歌時,第一反應就是太土,歌曲的內容與現實結合不大,特別是非本方言的民歌實在難唱。因此,他們對中國民歌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我感覺這樣的教學再繼續下去幾乎毫無意義。 縱觀社會,流行音樂大行其道的
關于揚州傳統民歌與揚州新民歌的比較研究
(論文關鍵詞)揚州傳統民歌新民歌比較研究[論文摘要]本文運用比較法對揚州傳統民歌與揚州新民歌從題材、音樂形態以及傳播渠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揭示了揚州傳統民歌與揚州新民歌因同源而具有許多共同之處,同時分析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勞動人民的生活改善,揚州傳統民歌與揚州新民歌又存在著各自獨特的藝術內涵。揚州地處江淮要沖,歷史上一直是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大運河的開鑿,使揚州成了全國水陸交通樞紐,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促使揚州自古以來便成為歌舞勝地。明清以來,揚州民歌經過民間藝人的實踐創造和文人士大夫的加工錘煉,涌現出一大批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民歌小調,如著名小調《茉莉花》、《八段景》、《楊柳青》、《撒趟子撂在外》等,由于這些小調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以至于多少年來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名揚全國。本文所指的揚州新民歌是新中國建立以后,由民間藝人、專業文藝工作者新創作或經過專業人員改編的揚州民歌,這一類民歌對于揚州民歌的傳承發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試從題材、音樂形態以及傳播渠道等方面對揚州傳統民歌與揚州新民歌進行比較研究,闡述異同,探索揚州民歌的繼承發展方